殷凤;陈显久;龙云婧;胥航;李文军;焦韦蓉
目的 探讨红细胞置换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人)和对照组(23人).对照组予高压氧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次红细胞置换术.结果与结论 红细胞置换术提高SaO2和PaO2,降低COHb浓度,加快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苏醒,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不失为一种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国强;罗自勉;李佳元;肖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我国小儿各种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高,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4/10万,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1].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有关.自2004-2006年4月我科已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合理选择符合分娩环境的镇痛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方法 选取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组(笑气组)、药物镇痛组(药物组)、穴位注射无菌用水组(水针组)和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并分别观察五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98%,笑气组次之,有效率66%,药物组和水针组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48%和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73.256,P=0.000);五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药物和水针镇痛效果虽不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但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儿亦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观察高氯消毒片的杀菌效果和稳定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化学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含有效氯25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9%、99.93%;以含有效氯1000 mg/L的稀释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作用20、40 min(ATCC9372)芽胞其杀灭率分别达99.96%、100.00%.含氯量为1 000 mg/L的稀释液在25%的小牛血清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其杀灭结果无影响;在50%的小牛血清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有轻度影响;经30次物体表面的现场消毒试验以含氯量为10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物体表面上自然菌的杀灭平均值为92.13%(90.27%~100.00%)且物体表面上残留的菌体总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高氯消毒片杀菌效果,稳定性能较好.
作者:杨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某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该院3个医疗区和中心医疗区18个科室2006年9项主要医疗工作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院3个医疗区医疗工作质量以中心医疗区为佳,中心医疗区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以外科系统为好.结论 评价结果与该院实际医疗工作情况相符.TOPSIS法在科学全面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杨土保;吴志坚;彭华保;杨致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查找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方法 采集到的咽拭子直接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做细菌培养,然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从13份咽拭子中8份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此次引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
作者:陈传德;黎剑华;冷霜;卓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6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 383名从业人员采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 6年HBsAg阳性率为4.06%,其中男性(5.27%)高于女性(3.46%);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5.89%),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从民族来看HBsAg阳性率高的是苗族(5.81%),低的是汉族(2.56%);从文化程度来看HBsAg阳性率高的是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4.68%).2001-2003年有52.79%体检HBsAg阳性者进行两对半检测,将近1/3的受检者(为模式1、3)正处于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或复制期,2004-2006年有65.56%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结论 为了阻断HBV传播,首先,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对查出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必须调离该工种;其二,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其三,要立法对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其四,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
作者:卫芳;苏亚玲;龙昌斌;杨斌;狄静;肖泽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急诊科室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结果 就诊患者中男女比为1.19:1;年龄段以21~30岁组为主;就诊量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儿科;就诊量12月份较多;每天的16:00~19:00时为日就诊高峰;国庆节及元旦期间就诊量有所增多.结论 该三甲医院秋冬季急诊就诊特征明显,故应据此合理地分配急诊资源.
作者:安庆玉;刘宇飞;李晓枫;高晓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样的检测,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与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的关系.方法 选取252例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及Rh血型;母婴血型不合,检查患儿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 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77例,其中O-A型41例、O-B型36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31例(40.3%),1:32-64的共32例(41.5%),1:128-512的共14例(18.2%);HDN血型血清学试验检出一项阳性20例(25.5%),两项阳性32例(42.1%),三项阳性25例(32.4%).结论 湖南地区母婴血型不合HDN,其母婴血型O-A与O-B发病率接近;母亲的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引起HDN临界值应在1:16为宜.
作者:莫丽亚;成求国;刘建良;宋春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2年2月-2007年4月分娩的4 659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产后出血134例,其发生率为2.88%(134/4 65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45.52%,胎盘因素占38.81%,产道损伤占5.97%,凝血功能障碍占1.49%,原因不明占8.2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三产程时间的长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第三产程的长短等有关.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桂阳县自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结核病人治愈率.方法 统计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病例数和原因.结果 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中断治疗254例,中断率为7.23%,其中初治涂阳为6.29%(171例)、复治涂阳为10.20%(83例),初、复治中断率有显著差异;中断治疗的原因以药物毒副反应为高占35.04%.结论 采取改变服药方式、对症处理、减轻药物副反应等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加强全程督导管理是降低结核病中断治疗率的关键.
作者:张解军;朱峻湘;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因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间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80 mg静滴,2/d,共5 d,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40 mg静滴,2/d,共5 d.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 h空腹胃液pH值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24、48、72 h,治疗组pH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P=0.004);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结构复杂,易于变异,根据HBV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的规定,HBV目前分为A~H 8个基因型.有研究显示,HBV变异给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颅后带来了新问题,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本文对HB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异的研究进展,基因型与变异及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江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9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经蝶窦入路34例,单额下入路17例,扩大翼点入路3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颞下入路2例.结果 水电解质紊乱有34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包括尿崩症、低血钠、高血钠等,占35.4%;意识障碍共6例,占6.3%,其中2例昏迷死亡;高热:11例,占11.5%;视力减退4例,占4.2%;上消化道出血6例,占6.3%,其中颅咽管瘤3例;其他包括动眼神经麻痹2例,脑梗死2例.结论 熟悉鞍区肿瘤显微解剖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牵拉、损伤鞍区正常组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电解质、监测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防治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余敦星;梁建峰;岑宇翔;曾白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方法 对2000-2005年定海城区15 016名女职工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慢性宫颈炎、乳腺疾病、子宫肌瘤患病率位居前三.结论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及早发现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全面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
作者:倪雅仙;朱苏浙;安亚珠;孙满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永州市职业病种类构成及分布情况,为全市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职业病报表、职业病诊断证书及个案调查卡内容,对全市2004年以来所发生的职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来,全市累计查出并诊断职业病431例,其中尘肺类238例,占总例数的55.2%;物理因素损伤类171例,占总数的39.7%;化学因素中毒类11例,占总例数的2.6%;其它职业病11例,占总例数的2.6%;尘肺类职业病例中,煤尘肺98例,铸工尘肺12例,水泥尘肺49例,矽肺70例,其它尘肺8例;职业病人年龄分布,以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多,占总病例数的40.3%;接触有害因素年限20年以上病例数为158例,占总病例数的36.7%.结论 永州市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必须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加强卫生执法力度,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作者:李立成;凌坤;邓大宏;毕天衡;万彦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钩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调查,采用SAS8.2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钩虫病患者主要是农民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钩虫病患者中有49.87%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3.46%的出现呼吸系统症状,69.00%的有全身症状,81.00%的患者出现贫血症状.钩虫病住院病例平均费用2 104.07元,其中误诊误治费用平均1 101.77元.结论 贫血仍然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只要降低钩虫病患者的误诊误治,就能大幅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
作者:李正祥;唐阳;段绩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2006年间应用外固定和内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Tornetta和Ma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随访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优46例,良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功能恢复优25例,良18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82.7%.结论 应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并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宇林;曾参军;颜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采样规范对南海区陶瓷生产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南海区内92家陶瓷生产加工企业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9.13%,粉尘浓度为0.44~36.00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2.2%~79.8%.结论 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粉尘危害的治理刻不容缓,作业工人的健康防护亟待加强.
作者:刘智;赵航;俞沛文;李珊瑜;黄绍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尘肺病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损害劳动者劳动能力、影响劳动者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赔偿的主要职业病.
作者:周常喜;刘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