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处理策略

余敦星;梁建峰;岑宇翔;曾白云

关键词:鞍区肿瘤, 显微手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9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经蝶窦入路34例,单额下入路17例,扩大翼点入路3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颞下入路2例.结果 水电解质紊乱有34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包括尿崩症、低血钠、高血钠等,占35.4%;意识障碍共6例,占6.3%,其中2例昏迷死亡;高热:11例,占11.5%;视力减退4例,占4.2%;上消化道出血6例,占6.3%,其中颅咽管瘤3例;其他包括动眼神经麻痹2例,脑梗死2例.结论 熟悉鞍区肿瘤显微解剖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牵拉、损伤鞍区正常组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电解质、监测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防治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 系统分析湘潭市2003年8月-2007年7月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记录和典型结案报告.结果 2003年8月-2007年7月处置了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效果显著.结论 湘潭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报告、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周慧明;王继杰;刘亮;成凌志;贺朗秋;李透;蒋小平;刘晋强;艾建琦;马少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九原区餐饮单位凉菜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包头市九原区餐饮单位供应凉菜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部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03-2006年对九原区沙河镇所属餐饮单位累计264家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对加工供应的凉菜进行随机采样,按照GB/T4789-2003规定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共抽检6类凉菜食品483份,合格271份,总合格率为56.11%.不同年度凉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1,P<0.05);6类凉菜间合格率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凉菜合格率不同,3-5月份较高,6-8月份低;不同类型餐饮业凉菜合格率不同,大型餐饮业合格率较高,小型餐饮业合格率较低.结论 餐饮单位凉菜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不同餐饮单位的凉菜污染程度有所不同,重点加强对此类产品的日常监督检测工作.建议国家制定凉拌菜卫生标准.

    作者:王月玲;张莉;杨志明;王建文;陈慧;武秀兰;王俊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长沙市雨花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2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 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 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高危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低危孕妇的2.8倍,其人群特异危险百分比为54%;低体重新生儿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正常体重新生儿的40.1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52%;<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的2.4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41%.结论 从围产儿的总体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中,孕产妇高危情况危险度高,其次是围产儿的低体重,次之是孕产妇产检次数.

    作者:沈静;韩哲;邓婷;王沙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医专学生生活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调查

    目的 探讨某医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激现状、人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测量工具对473名学生的生活应激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农村、家境属于温饱或困难水平的女生应激水平较高,其中农村贫困生在变化、挫折和压力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城市的非贫困生;女生在压力、生理和情绪反应方面的生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贫困生在生理、行为方面应激反应较非贫困生强烈,而认知反应则较非贫困生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及人格特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人格特征因素后,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及女生生活应激水平较高,应注重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积极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应激,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喻静昭;杨渊;胡昌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 520名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校近年来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1 520名在校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检查1 520人,累计阳性人数439人,受检学生总感染率28.29%.男女两性感染率分别为39.17%(47/120)、28.00%(392/1 400),有面部皮肤病者244人,感染螨虫者145人,感染率为54.99%,其中痤疮感染率为50.43%(57/1 13),酒渣鼻样皮炎感染率为75.00%(35/48),脂溢性皮炎感染率为51.80%(43/83),而正常皮肤1 276人,感染者294人,感染率为23.04%.结论 本校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为毛囊蠕形螨;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学生采用一般的护肤方法对减低其阳性感染率效果不明显;皮肤的状况与螨虫的阳性感染率关系较大.

    作者:陶艺君;彭凤兰;胡小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腹腔镜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行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病灶的阳性诊断率.结果 腹腔镜下取得120份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病灶组织与50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中蓝色病灶为常见,占33.53%(57/170),其次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29.41%(50/170).与病理诊断相比,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阳性诊断率为66.47%.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高.结论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作者:李芳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体会

    在我国小儿各种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高,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4/10万,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1].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有关.自2004-2006年4月我科已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福州市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HBV流行株的基因分布特性,为福州市乙型肝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用型特异性引物套式PCR进行乙型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1 710份样品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2.51%、50.23%、2.40%、16.73%、60.18%;201份HBsAg阳性样品中HBV-DNA阳性率为76.12%;HBV-DNA阳性标本中,B型62份(41.89%)、C型57份(38.51%)、B、C混合型7份(4.73%)、未能分型22份(14.86%).结论 福州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1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应该加强乙肝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姚栩;纪惠玲;郭燕;陈智伟;郑能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用槟榔加工中氟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控制食用槟榔加工中的氟污染,提高食用槟榔安全性与产品质量,为制定食用槟榔卫生标准氟的污染限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用槟榔生产单位加工过程的氟污染进行监测.结果 食用槟榔加工中存在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槟榔原果及卤水.结论 采取有效的降氟措施,即改进槟榔原果干燥方法,将烟煤熏烤干燥改为电烤或其他方法,同时改进卤水配方和工艺,使用食品级的碳酸钙(生石灰)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氟污染.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刘亮;王浩;潘劲松;谭育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衡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监测

    目的 了解衡阳市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9岁以下健康人群128名4个年龄组血清,采集血清作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IgG检测.结果 1995-2004年全市儿童糖丸(OPV)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服苗率分别98.02%、98.88%,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100%、100%;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62、1:179、1:348.结论 衡阳市儿童服苗率及29岁以下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作者:周志华;朱玲;谢建民;曾亚雄;贺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3月我科住院的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治疗组,B组20例为对照组,A组药物治疗加腺样体切除术,B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3月后对照组有效率90.0%,治疗组有效率96.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6月后对照组有效率60.0%,治疗组有效率93.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治疗上除了系统的药物治疗之外,还要行腺样体切除术,可提高疗效,尤其以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敬云龙;黄友棣;李赟;赵斯君;陶礼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4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组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产ACL-3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31例肺癌患者和14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 231例肺癌患者中40例(17.3%)血小板升高,8例(3.5%)PT延长,42例(18.18%)APTT延长,Fib升高128例(55.4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项凝血指标中PLT、Fib在肺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作者:朱萍娅;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分析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病人血清磷脂(PL)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促法和终点比色法对50例肾病综合征活动期患者、30例肾病综合征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30例,分别进行血清磷脂(PL)、总胆固醇(TCHO)含量检测.结果 肾病综合征活动期组血清磷脂、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400.03±114.48)mg/dl,(11.57±4.08)mmol/L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组(228.97±28.28)mg/dl,(5.99±0.84)mmol/L和健康对照组(212.17±22.55)mg/dl,(3.82±0.61)mmol/L.结论 血清磷脂检测可及早发现肾病综合征高血脂对肾小球的损害,并有助于提示降血脂治疗的疗效.

    作者:丘世飏;邹明祥;谢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郧西县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细菌室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60株,其流行率为33.1%,15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于90%;对其他β-内酰胺的耐药率在12.5%~55%之间;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在70%~90%之间.上述药物中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MIC50仍在敏感范围,氨曲南的MIC50已达中介范围,其他抗菌药物的MIC50和MJC90均处于耐药范围.只有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产ESBLs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比较: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无显著性,其他抗菌药物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该院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32.7%,产ESBLs菌株对多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作者:彭公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随州市部分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 通过对随州市部分0~14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当前家长认知水平的调查,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加强对儿童伤害预防的切入点.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市区内抽取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及1个儿童预防接种点,在抽到的单位内随机抽取0~14岁部分儿童,将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动物伤、纯器伤、刀/锐器伤、烧烫伤及交通事故.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5.77%(70/1 213)、1.32%(16/1 213)、0.99%(12/1 213)、0.82%(10/1 213)、0.82%(10/1 213)、0.74%(9/1 213).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对儿童生活环境应加强整治,对动物要加强管理,同时大众传媒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及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作者:张志保;石正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Caspase-3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的释放情况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直尺测量不同时间点血肿的大直径.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 h即有Cyt-c释放;1 d后阳性细胞表达多;3 d后阳性细胞数减少;5 d后阳性细胞继续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血肿周围于6 h出现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1 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 d出现轻度下降,5 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采取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Cyt-c与Caspase-3均有所下降,与其他各组比较,平肝熄风汤组治疗后下降明显(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采取熄风、泻火、祛痰、化瘀以及风火痰瘀同治等治法均能抑制Cyt-c与Caspase-3的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以平肝熄风汤组为明显.

    作者:熊新贵;梁清华;陈疆;谢映;王娟;蒋勇前;刘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法比较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合理选择符合分娩环境的镇痛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方法 选取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组(笑气组)、药物镇痛组(药物组)、穴位注射无菌用水组(水针组)和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并分别观察五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98%,笑气组次之,有效率66%,药物组和水针组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48%和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73.256,P=0.000);五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药物和水针镇痛效果虽不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但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儿亦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贵州省罗甸县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罗甸县人感染猪链球病发生的原因.方法 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无菌采集患者血液、脑脊液标本,采集死亡者心、肝、脾、肾等组织标本,生猪扁桃体和鼻拭子等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发生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为下肢有开放性伤口的宰剖病死猪人员.无皮肤破损宰剖食用病死猪肉者未发病.采集生猪标本258份,阳性52份,阳性率18.21%.结论 生猪携带猪链球菌,不宰剖病死猪和做好宰剖人员个人防护可减少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作者:张成宇;田克诚;杜会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EA-rV负荷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负荷了 CEA-rV的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在裸鼠体内特异性的抑瘤作用.方法 在Balb/c裸鼠颈背皮下接种Lovo结肠癌细胞,次日起连续6 d给予不同的效应细胞(CIK、DC+CIK、CEA-rV+DC+CIK)治疗,观察其对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表明,CEA-rV+DC+CIK能够显著抑制CEA阳性的Lovo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51.2%,明高于CIK组的25.1%以及DC+CIK组的28.5%.结论 负荷CEA-rV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在裸鼠体内对CEA阳性的Lovo结肠癌有特异性抑瘤作用.

    作者:田慧;祁岩超;王远东;杨波;卢敏莹;申鸿卓;潘东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珠海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行为,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对珠海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统一调查表填写,Excel录入,用SAS V8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HIV抗体检测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记法(WB)进行确证;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1 264名吸毒者中,检出69例HI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46%.静脉注射者比单一口吸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者比非共用注射器者HIV感染率高;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具有不同注射年限者分为<1年组、1~年组、>5年三组,HIV感染率>5年组高,其次为1~年组,低为<1年组.对1 264名吸毒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82份,阳性率为6.49%.在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中,未用过或有时用组比每次都用组梅毒感染率高;在近一次有否使用安全套分组中,未使用组比有使用组梅毒感染率高.结论 静脉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共用注射器具是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安全套的使用与否是影响梅毒感染率的主要因素,切断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是HIV防治工作的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干预措施的力度.

    作者:张丽荣;姚刚;朱克京;黄利群;张彩虹;阮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