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分析

王丁成

关键词:中小学生, 视力低下, 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情况,为预防近视,保护青少年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隆回县城区6所中小学校12 790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隆回县城区学生视力低下率为51.49%,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低下率分别为25.2%、59.02%、68.42%,各学段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各学段女生均高于男生.小学低年级以轻度视力低下为主,小学高年级以中度视力低下为主,中学以后以中度以上视力低下为主.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令人担忧,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和加重,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控制内镜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果 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加强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龚光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简便实用的快速冷冻切片固定剂

    目的 研究冷冻切片固定剂以缩小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差距,减少误漏诊率.方法 用新配方固定剂固定冷冻切片2 min再进行常规染色制片.结果 切片着色鲜明,细胞核、浆清晰,结构分明.结论 新配方冷冻切片固定剂因其高效实用可以应用于临床快速病理诊断.

    作者: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了解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进展,开展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蒙晓宇;耿文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祁阳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祁阳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方法 按照卫生部《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全县共调查了22所托幼机构,17所托幼机构没有申办卫生部门审批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许可证.18所托幼机构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和保健登记、疾病与事故登记不健全.11所托幼机构的保健室内没有流动水设施以及灯箱视力表,12所托幼机构没有身高坐高测量器.11所托幼机构的医务室内没设隔离室的有7所.19所托幼机构无带量食谱,13所托幼机构不进行营养计算.22所托幼机构担负医务保健工作的20人,其中6人未接受过任何卫生保健方面的专业培训,只有1人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证.结论 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开办托幼园所须持有教育部门审批的办园许可证,还要有卫生部门审批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许可证.实行医务保健人员持证上岗准入制度.规范医务室建设,完善各项保健制度,重点做好托幼机构儿童膳食管理和营养指导工作.

    作者:李安清;唐清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检查的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患者24例行视神经管螺旋CT扫描,用骨算法重建,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6例为双侧视神经管骨折,13例为单侧视神经管骨折,5例未发现骨折.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7例,外壁骨折5例,视柱骨折2例,上壁骨折3例,下壁骨折2例.结论 螺旋CT检查可显著地提高对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作者:欧阳彬;于德玲;张赛君;王伏湘;李静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中医治法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及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缺损症状和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神经缺损积分评定神经功能;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1.大鼠脑出血后迅速出现神经缺损症状,模型组和各中药干预组大鼠神经缺损积分于造模后4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7 d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1),采用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于第1、3、7 d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于3、7 d平肝熄风汤组积分又比风、火、痰、瘀分治各组明显降低(P<0.05).2.脑出血大鼠线粒体膜电位于术后4 h显著下降,1 d时膜电位下降达高峰,3、7 d逐步恢复,仍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采取不同中医治法后,平肝熄风汤组在脑出血后,3、7 d两个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和模型组(P均<0.05).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采用不同中医治法,均能抑制膜电位下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以平肝熄风汤风火痰瘀同治效果佳.

    作者:萧梅芳;梁清华;谭勇;陈疆;熊新贵;张雨星;曾年菊;范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参与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蝶型红斑或盘状红斑的皮肤损害,并可累及各种器官,以肾脏损害为多见.病情迁延,不易缓解,反复发作可加重病情.

    作者:李利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烯啶虫胺原药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烯啶虫胺原药的急性毒性作用,为该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参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 610 mg/kg和2 15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2 150 mg/kg.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高为3.5,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48 h后为0,对实验兔眼睛无刺激性.皮肤刺激平均分值为0.25(1 h),对实验兔皮肤无刺激性.皮肤致敏试验致敏率为0%,对豚鼠皮肤有弱致敏作用.结论 烯啶虫胺原药急性经口、经皮属于低毒,对皮肤、眼睛无刺激作用,属弱致敏物.

    作者:陈坚峰;陈志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误诊行药物流产的原因分析

    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习称宫外孕[1].药物流产(药流)亦称药物抗早孕,是一种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方法.效果肯定的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1].

    作者:岳向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 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 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 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间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Ⅰ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Ⅲ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作者:董景红;朱建华;尹凤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

    目的 对某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该院3个医疗区和中心医疗区18个科室2006年9项主要医疗工作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院3个医疗区医疗工作质量以中心医疗区为佳,中心医疗区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以外科系统为好.结论 评价结果与该院实际医疗工作情况相符.TOPSIS法在科学全面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杨土保;吴志坚;彭华保;杨致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用槟榔加工中氟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控制食用槟榔加工中的氟污染,提高食用槟榔安全性与产品质量,为制定食用槟榔卫生标准氟的污染限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用槟榔生产单位加工过程的氟污染进行监测.结果 食用槟榔加工中存在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槟榔原果及卤水.结论 采取有效的降氟措施,即改进槟榔原果干燥方法,将烟煤熏烤干燥改为电烤或其他方法,同时改进卤水配方和工艺,使用食品级的碳酸钙(生石灰)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氟污染.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刘亮;王浩;潘劲松;谭育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近、远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1 836名大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业讲座组,分别采用同伴教育和专业讲座方法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活动结束1个月、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活动结束1个月后,同伴教育组持积极态度的人数和传播途径知识得分上高于专业讲座组(P<0.01和P<0.05);6个月后,同伴教育除传播途径得分与专业讲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持积极态度的人数、传播途径得分和预防措施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伴教育组低于专业讲座组.结论 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中两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其近、远期效果不同,在改变态度方面,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显著,但专业讲座的远期效果整体优于同伴教育组.

    作者:高广胜;李龙锦;金周宏;陈军奎;尹秀玲;杨正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4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组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产ACL-3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31例肺癌患者和14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 231例肺癌患者中40例(17.3%)血小板升高,8例(3.5%)PT延长,42例(18.18%)APTT延长,Fib升高128例(55.4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项凝血指标中PLT、Fib在肺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作者:朱萍娅;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非创伤性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柱分离法提取46例孕妇血浆中的DNA,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其胎儿SRY基因,并引入内参照基因ATL1特异序列.结果 28例孕男胎的孕妇血浆中有26例经巢式PCR扩增出SRY基因.18例孕女胎的孕妇血浆中有17例经巢式PCR只扩增出ATL1基因,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26/28)和94.4%(17/18),总符合率93.5%(43/46).结论 应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作产前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一种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朱燕;徐克前;王晓春;李登清;周孚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柳州市吸毒人群干预服务平台转介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干预平台的管理,建立一个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有效地降低危害模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转介成功率65%,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三大途径的仅有42.5%;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6.06%、抗病毒治疗占9.2%、自愿咨询检测占18.7%、什么都没有听说占18.7%;社会上的吸毒者35.0%听说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72.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太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有效地带动五个服务干预平台相互转介的服务体系很有必要性.

    作者:俸卫东;韦启后;白玉;张英霞;单桂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目的 建立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免疫渗滤方法.方法 用大肠杆菌的混合抗原免疫家兔制取多价抗体,纯化后包被胶体金制备检测探针.结果 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29株大肠杆菌采用免疫渗滤法均可检出,灵敏度为4.5×107 cfu/ml.人工染菌的食品样品经简单处理,即可用于检测.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现场检测之用.

    作者:王中民;王育兵;田葆萍;毛彦杰;石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法比较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合理选择符合分娩环境的镇痛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方法 选取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组(笑气组)、药物镇痛组(药物组)、穴位注射无菌用水组(水针组)和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并分别观察五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98%,笑气组次之,有效率66%,药物组和水针组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48%和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73.256,P=0.000);五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药物和水针镇痛效果虽不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但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儿亦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误食猪甲状腺引起食物中毒15例调查分析

    食用猪甲状腺中毒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不认识甲状腺组织而误食者.2007年5月某建筑工地发生15例民工的食物中毒,经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证实,属猪甲状腺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智勇;黄忆明;朱明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品中对位红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食品中对位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方法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采用固相萃取技术,于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离,再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减少了杂质对质谱仪的污染,而使用串联质谱检测器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灵敏度,该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回收率在88.3%~96.2%之间.结论 本方法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食品中对位红的检测工作.

    作者:陈春晓;仲岳桐;康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