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彬;于德玲;张赛君;王伏湘;李静宜
目的 了解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06年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沙井街道的麻疹报告病例209例,年发病率为28.64/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6、7三个月;发病人群主要以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86.6%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2006年的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今后应把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作为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并适当地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刘德坚;马忠元;邓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某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该院3个医疗区和中心医疗区18个科室2006年9项主要医疗工作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院3个医疗区医疗工作质量以中心医疗区为佳,中心医疗区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以外科系统为好.结论 评价结果与该院实际医疗工作情况相符.TOPSIS法在科学全面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杨土保;吴志坚;彭华保;杨致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太原市5~11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为针对性的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调查问卷(5~11岁儿童家长)》对山西省太原市1 880名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知道乳牙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的家长所占百分比不高(65.96%),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家长仅占39.89%,有65.96%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同高中学历及以下的家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相关调查中,有61.70%的家长帮助孩子刷牙,虽然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占总数的60.11%,但能够做到每天检查的家长只有6.38%.结论 有一部分儿童家长的口腔意识淡薄,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殷凤;陈显久;龙云婧;胥航;李文军;焦韦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改良人蜕膜细胞(decidual cell)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探讨蜕膜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人工流产6~8周妊娠蜕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及体外转化,组织学鉴定、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人催乳素(HPL)免疫组化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结果 分离培养的蜕膜细胞呈长梭形和不规则星形,95%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细胞周期显示约有59.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了人蜕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形态一致、成活率高、生长稳定,为进一步研究蜕膜细胞妊娠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
作者:刘小丽;秦明春;于爱敏;王若光;李春梅;秦梨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结构复杂,易于变异,根据HBV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的规定,HBV目前分为A~H 8个基因型.有研究显示,HBV变异给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颅后带来了新问题,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本文对HB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异的研究进展,基因型与变异及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江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制定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采取普查方法,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结果 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因专业、年级、学历层次不同而异,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发现性别差异;有近半数的医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有待改善.结论 医学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督促学生利用假期回基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魏高文;夏晓凯;宋海鹏;黎敬章;肖一中;谭克;丘继哲;林萍;罗艳芳;黄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在对改变人们的健康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建设健康的社区发挥越来越令人信服的潜力.近年来,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在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函授生等不同层次学生中,以设置必修或选修课形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并越来越被重视.
作者:罗家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施健康教育,关注人类生存质量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思想认识、教育方法和人员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基层单位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作者:李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解休闲娱乐行业从业人员艾滋病毒、淋球菌、梅毒等性病的感染情况,找出性病传播重点行业和高危人群,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并为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长沙县29家休闲娱乐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HIV、TP、HBsAg的血清学检测,阴道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霉菌和滴虫显微镜镜检.结果 175名被检人员中阳性率为21.7%.其中HIV、TP、HBsAg、淋球菌、滴虫、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5.71%、5.14%、8.0%、1.14%、2.29%.结论 休闲娱乐行业是性病传播的重点行业,其服务人员是性病的高发人群.要加强对休闲娱乐行业服务人员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定期开展相关的健康体检,减少和降低性病传播.
作者:赵双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2月-2006年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4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IPPV治疗组24例(标准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NIPPV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IPPV治疗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5).NIPPV治疗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较标准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NI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
作者:朱福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2006年河北省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HA抗原性和基因特性,阐明HA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 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属Victoria系,与北半球该流行期的国际疫苗株B/上海/361/02不同,其抗原性与近的Victoria系代表株B/Hong Kong/330/2001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异,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6.5%~97.2%,在抗原决定簇上有6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是一个新的变种,在HA1区域发生的变异是今年B型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刘艳芳;齐顺祥;郭瑞玲;刘兰芬;田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北京地区1996-2005年猩红热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猩红热发病的气温、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5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猩红热的发生与风速和日照时数成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气象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作者:黎新宇;王全意;高婷;贾蕾;庞星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某医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激现状、人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测量工具对473名学生的生活应激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农村、家境属于温饱或困难水平的女生应激水平较高,其中农村贫困生在变化、挫折和压力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城市的非贫困生;女生在压力、生理和情绪反应方面的生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贫困生在生理、行为方面应激反应较非贫困生强烈,而认知反应则较非贫困生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及人格特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人格特征因素后,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及女生生活应激水平较高,应注重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积极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应激,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喻静昭;杨渊;胡昌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O和鞭毛抗原H的特异性基因rfbO157、fliCH7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出目的产物.结果 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及12株非大肠杆菌O157进行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的特异性均为100%;rfbO157基因的灵敏度约为6×104 cfu/ml;fliCH7基因的灵敏度可达6 cfu/ml.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好,为实验室鉴定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手段.
作者:温群文;段永翔;刘楚云;曾小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寻找浓缩椰子浆产品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方法 产品按乳化程度好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国标商业无菌GB/T4789.26-2003检验分析.结果 对照组各批次均末出现胖听腐败现象,商业无菌检验合格;实验组各批次均出现胖听腐败或细菌大量增殖,商业无菌检验不合格.结论 浓缩椰子浆产品出现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产品乳化程度不好、油水分层,致使细菌在罐内大量繁殖造成的.
作者:罗小成;杨晓峰;刘英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在经阴宫腔内操作治疗妇产科疾病手术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的163例经阴宫腔操作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同期非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辅助下进行的163例经阴宫腔操作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100%,出血量5~35 ml,无严重并发症,相对无超声引导的同类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结论 经阴道宫腔内操作手术,尤其是困难手术,配合超声辅助有值得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苏;曹蓓;肖萤;徐乐天;郑静;翦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湘乡市近6年的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收集2001-2006年湘乡市狂犬病病例调查、疫情报告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狂犬病例53例,年均发病率为0.9882/10万;在2003-2004年有一发病高峰;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夏秋季相对较多;96.23%的病例发生在农村;人群分布以男性、10岁以下和40~59岁年龄组、农民为主;致伤动物犬类占96.23%;88.68%的病例未进行任何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结论 湘乡市仍为狂犬病高发区,犬只数量多且缺乏监管,犬只免疫率低,带毒率较高、宣传力度不够,群众防疫意识不强,暴露后规范处理和免疫接种率低,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不严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等.
作者:陈伟南;付仁和;刘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桂阳县自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结核病人治愈率.方法 统计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病例数和原因.结果 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中断治疗254例,中断率为7.23%,其中初治涂阳为6.29%(171例)、复治涂阳为10.20%(83例),初、复治中断率有显著差异;中断治疗的原因以药物毒副反应为高占35.04%.结论 采取改变服药方式、对症处理、减轻药物副反应等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加强全程督导管理是降低结核病中断治疗率的关键.
作者:张解军;朱峻湘;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与心电图血脂血象的关系.方法 选择115例老年冠心病人按中医辩证分为本虚、标实两型后再将其心电图血脂血象的结果作对照.结果 两组对比上述检测中心律失常、心室肥大、血清胆固醇及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冠心病中医本虚、标实辩证与心电图、血脂、血象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说明目前多种现代化检测手段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璐琳;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较低剂量甲醛(formaldehyde,FA,浓度为40 μmol/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时相特征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分析甲醛在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株)与甲醛浓度为40 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分别处理一定时间后(0,4,12,24,48,72 h)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的活性;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浓度;生化分析法测定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eNOS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较低浓度甲醛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细胞LDH漏出,以及内皮细胞上清液MDA和NO的产生;降低eNOS的活性,抑制eNOS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增加iNOS活性,促进iNOS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论 甲醛诱导HUVEC-12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NOS的活性及表达,诱导iNOS的活性及表达,增加病理性NO产生,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尹蔚兰;让欧艳;李恩华;邹丽君;贺彬琪;王穆;李良;让蔚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