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HACCP系统保障槟榔产品的卫生质量

王友水;蒋小平

关键词:HACCP, 槟榔, 卫生质量
摘要:为了保证槟榔产品的卫生质量,选择两家槟榔生产厂家,作为HACCP研究对象,在GMP、SSOP的基础上,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原辅材料验收和贮存,辅料称量和配制、包装等为关键控制点,对关键控制点分别制定了适宜监控的关键限值,采取了纠编行动,由于实施HACCP管理系统后,槟榔生产单位的产品卫生质量得到了提高(保障).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GF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40只,喂以高糖高脂饲料2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对照组大鼠30只,喂以普通饲料2月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枸橼酸缓冲液.两组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月、2月、3月和6月每组各处死6只,取血测定血清HGF、胰岛素水平,并制备视网膜病理及电镜切片.结果实验组大鼠血HGF于注射STZ 1月后即明显增高,至2月时达高值,以后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验组大鼠血清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HGF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跃斌;李兴;王志慧;刘美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表阿霉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不同浓度表阿霉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抑制作用,对48例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早期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结果表阿霉素浓度为20 mg/L和80 mg/L时,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由82%上升到96%,在G1期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现象,当表阿霉素浓度达到200.0 mg/L,细胞发生坏死.临床4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5例术后5~9个月复发,复发率11%.无发现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阿霉素通过抑制膀胱瘤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作用,用表阿霉素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作者:唐正严;齐琳;丁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的疗效.方法 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ⅢA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TA组(n=24)(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XL 135 mg/m2静滴,d1,THP 40 mg/m2静推,d2.CAF组(n=24)(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THP 40 mg/m2静推,d1,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 mg/kg,d1-5,静滴.CMF组(n=24)(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 mg/kg,静滴,d1-5,MTX 0.4 mg/kg,d1,静推.21 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 TA组总有效率为83%,CAF组总有效率为63%,CMF组总有效率25%.TA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F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TA组与CAF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22,P>0.05).结论 TA组和CAF组在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过程中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作者:曹茵;张爱玲;马利亚;王永霞;陈彩芹;吴清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稽留流产两种不同处理方法比较(附60例临床分析)

    稽留流产作为流产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因为孕10~12周稽留流产者可致孕妇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胎膜组织机化,与子宫腔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损伤较大.而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口服己烯雌酚后行钳刮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及宫颈扩张效果不好,钳刮困难需反复清官,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0月选择60例稽留流产患者,分别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己烯雌酚+刮宫术两种方法治疗稽留流产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春;刘春芳;邓新粮;肖松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深圳市罗湖区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了解深圳市罗湖区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预防控制策略、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2004年本辖区从业人员HBsAg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全年总体检人数58 509人,HBsAg阳性人数4 966人,阳性率11.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5%),其中,餐饮业体检人数49 877人,HBsAg阳性人数3 411人(6.84%);工厂体检人数8 632人,HB-sAg阳性人数1 555人(18.01%),经统计学分析,后者阳性率高于前者,有显著性差异.应加强工厂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培训及监督管理.

    作者:李丽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在综合治疗(按摩、药物、超短波理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增加心理护理(接纳、支持、保证).结果治疗结果上P<0.05,说明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干预组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P<0.01,心理干预对抑郁程度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作者:姜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薄层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的苏丹红

    目的为基层机构提供便捷的检测食品中苏丹红的方法.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与结论根据斑点的Rf值和面积的大小进行定性、定量,本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于食品中苏丹红的检测.

    作者:杨林飞;丁愈;张桂华;赖娟;罗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如何加强外科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文总结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其外科实践能力,以促进外科教学的发展.

    作者:丁波泥;陈道瑾;赵于军;聂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本身严重危害健康,有很高的病死率,而且与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并发DPN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主效应方程分析讨论DPN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PN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文化程度高、治疗方法力度大、现患冠心病、饮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HbAlc%)不良、使用胰岛素、合并糖尿病肾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诉眩晕症状、皮肤干燥、现患高血压、既往酮症、患糖尿病前肉类食物的摄入较多、既往吸烟(调查时已戒烟)、创伤经历、腰臀比WHR超标、血胆固醇(Chol)水平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DPN发生的危险因素有6个:糖尿病病程、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以及既往创伤经历(手术、冻伤等).结论 DPN与多种因素相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病程长、使用胰岛素、主诉眩晕症状、糖尿病前肉类食物摄入较多、饮酒、既往创伤史会增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危险,我们应在DPN的防治过程中特别予以注意.

    作者:职心乐;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盒饭污染引起菌痢暴发事件的调查

    2002年10月16~21日,徐汇区日晖、南丹、光启等3所小学发生了810名师生,以腹痛、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疫情,病例分布于3所小学的1~5年级学生中,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诊断,证实为一起盒饭污染引起的宋内志贺菌感染而致的菌痢暴发事件,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红叶;宋小莺;朱渭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与预防

    慢病,在WHO(世界卫生组织)叫做非传染性疾病,我国卫生部称它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NCD),它主要包括: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一系列不能传染且长期不能自愈疾病[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NCD的发病和死亡呈上升趋势[2],NCD成为全世界致死和致残首位死因.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1年NCD导致45.9%全球疾病负担.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有关机构开展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为主社区人群防治研究,在NCD的预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本文就NCD的发病形势及预防对策进行综述.

    作者:徐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湖南省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湖南省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强化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及实施指南的采样和检测方法,抽取6个省辖市94家大型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检测通风系统的风管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风机盘管冷凝水和冷却塔冷却水中的军团菌.结果 62家单位的通风管道系统严重污染的单位3家,中等污染的56家,合格的3家,合格率4.84%;32家单位空调冷却水、冷凝水中有9家单位军团菌检出阳性,阳性率28.13%.结论湖南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普遍存在中等程度污染,其中部分污染严重.通风系统的污染状况在公共场所的种类和监测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调冷却水军团菌的检出率与冷凝水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李四海;黄涛;吴传业;王岚;刘健琪;庞浩;李开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鸡肉中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深圳市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现状和沙门菌耐药情况.方法按国标GB4789.4-94分离生鸡肉中沙门菌,用K-B法测定沙门菌的耐药性. 结果从220份生鸡肉中分离到沙门菌34株,分离率为15.5%,沙门菌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30%.结论深圳市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率严重,沙门菌耐药性值得关注.

    作者:林启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县及乡镇基层医生糖尿病防治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县及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生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方法教育培训后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世界糖尿病宣传日知晓率为58.2%,对重点人群进行过健康教育宣传的只占38.3%,对重点人群进行过糖尿病筛查的只占44.1%.结论基层医生糖尿病综合防治水平较低,应加强培训.

    作者:陈先献;苏军英;刘海燕;郭晓雷;陶连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汕头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效果.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工业区厂房宿舍暂住人口实施干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结果.结果干预后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达到76.1%,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人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技能,但干预后人群对艾滋病仍存在恐惧心理,性观念也无根本上的转变.结论对流动人口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防治艾滋病的意识和技能,今后要根据人群特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

    作者:钟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2~2004年郴州市桶装饮用水有害物质调查分析

    本文对郴州市3年来桶装饮用水细菌指标,理化指标进行了定期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指标及电导率超标严重,其次为亚硝酸盐、氯化物.提示我们应继续加强对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厂家建立良好的生产工艺(GMP),提高掌握危害关键制控点(HACCP)的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郴州市桶装饮用水安全卫生水平.

    作者:陶卡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韶关市居民就医倾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城市居民就医倾向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 100名韶关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层定量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居民认为影响就医因素中第一考虑因素有930人认为医药费太贵,占45.1%,461人认为无经济支付能力,占22.4%;居民就医选择医院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中有1 350人选择医院的技术水平,占65.5%;逐步回归分析中医疗机构类别和个人月收入进入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348及0.208.结论个人经济支付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影响居民就医的主要因素.

    作者:彭奕华;徐新;高凌俊;黄幸青;龙桂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常德市女职工妇科病整群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常德市女职工的生殖健康情况以及对生殖保健服务的需求.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常德市5个单位的22~73岁女职工1 389人进行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1 389人中患妇科疾病者826人,患病率59.47%.其中宫颈炎患病率(25.05%)占首位,其次为阴道炎(19.29%)、附件炎及盆腔炎(4.82%).结论危害女职工常见的是生殖系统炎症,因此应加强对女职工的保健工作,进行常规妇科病普查普治,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曾孟兰;刘俊;袁淑珍;沈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输入性恶性疟疾暴发的调查报告

    2000年6月30日~9月11日,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所属的9个乡镇发生了一起恶性疟疾的暴发疫情,患者均为赴海南省造林返乡人员,遂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疫区进行了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詹漫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25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某院慢性HBV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程、外周血血小板检测结果等.结果慢性乙肝的发病年龄以20~35岁居多,肝硬化和肝癌均在35岁以上;临床表现:慢性乙肝以乏力、纳差为主,肝硬化除乏力纳差外,腹胀明显,肝癌除乏力外,肝区痛较为突出;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特别是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为明显.结论慢性HBV感染危害大,应积极推广成年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定期作好健康体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阻断HBV的持续感染.

    作者:樊玲;张东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