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军;袁洪;熊兴耀;阳国平;黄志军
目的了解某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生物生化、药敏试验卡,超广谱β-内酰胺酶试验卡及纸片扩散法对32例大肠埃希菌标本进行ESBLs检测,并对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3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过确认试验,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8株,检出率为25.0%.药敏试验耐药率高,敏感性较高的只有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结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作者:关学方;陈洁;杨翠云;夏先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临床应用微柱凝胶卡式配血系统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时发现2例患者进行ABO和RhD同型配血时与多名供血者出现主侧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2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IgG抗E.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普山;林俊华;叶汉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初筛试验方法,了解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试纸条对12 880例临床样本进行抗-HIV检测,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同时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第一次初筛抗-HIV阳性15例,第二次双孔复检,同种试剂阳性者15例,另一种试剂阳性9例,WB确认实验9例阳性.15例抗-HIV阳性样本中共检出6例自身抗体阳性:1例RF、ENA阳性,1例抗-dsDNA阳性,2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1例ANA与SMA阳性.结论抗-HIV初筛试验初、复检双阳性者结果具有较高正确性;血清中自身抗体可引起抗-HIV初筛试验结果假阳性.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血清和胸水中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含量变化,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空腹取患者静脉血2~3ml,同时取胸水一管,用罗氏公司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EA、Cyfra21-1的含量.结果无论血清还是胸水中,肺癌组的两项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肺癌组胸水中CEA、Cyfra21-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清的含量(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的肿瘤标志物能大大提高临床诊断肺癌的阳性率.
作者:刘佳国;李艳玲;王跃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水平,分析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对416名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血脂异常率73.08%,高脂血症罹患率66.35%,血糖升高率24.04%,85.00%血糖升高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结论本组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较高,女性高脂血症罹患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脂血症作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又是易患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欧新华;王艳;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500万以上,全球每年每3~4人中就有1人发生伤害.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伤害的死亡率为65.42/10万,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在死因中排列第四位,为1~14岁人群的第一死因.伤害已经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列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作者:杨亚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王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市区2所小学进行沙眼患病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及各民族沙眼患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严重程度减轻.结论学生沙眼防治工作需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互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促凋亡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高纯度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分别和人类鼻咽癌细胞株CNE-1共同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及DNA片断化分析,观察TFAR19对细胞的促凋亡效应.结果不同浓度TFAR19蛋白均可促进细胞凋亡,加入5、10、15、20、30 mg/L的TFAR19蛋白后,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凋亡率分别是:15.26%、29.48%、37.11%、54.20%、72.36%.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40%.结论TFAR19蛋白可直接进入CNE-1细胞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陶莹;李登清;漆涌;伍勇;郑兰香;马大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刺葡萄籽油软胶囊在老年人中抗氧化效果.方法测定30例服刺葡萄籽油,30例服安慰剂及30例服维生素C老年人服药物90 d前后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比较其之间的差别.结果三项指标在服用刺葡萄籽油和维生素C前后与安慰剂患者比较有统计意义的差别(P<0.01),并且在服用刺葡萄籽油与维生素C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刺葡萄籽油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疗效明确.
作者:李丽军;袁洪;熊兴耀;阳国平;黄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找出更有效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国标GB/T4789.4.5.7.10-2003,变形杆菌按WS/T9-1996方法进行.结果食物中毒致病菌以副溶血性弧菌居首;致病菌主要以粪便检出为主;食物中毒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结论提高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做好食品卫生工作,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钱瑶;刘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严格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浅谈了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作者:张晓红;邓汉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患病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未患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女生恐怖因子与男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理科的强迫因子与文科比较、乡村学生的恐怖因子与城镇学生比较、非独生子女的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与独生子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容易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
作者:袁克俭;韩昔阳;李双;王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城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流行趋势、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将长沙市城区居民20万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个街道12个社区18~69岁常住居民420人.采用集中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慢性病患病情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结果影响长沙市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30.39%)、心脑血管疾病(15.72%)、消化系统疾病(13.09%)、呼吸系统疾病(5.71%)、糖尿病(1.43%).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人群总吸烟率为35.24%,总饮酒率为39.76%,缺乏运动63.10%,超重26.67%.结论长沙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应抓住时机,制定和实施慢性病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付志勇;汤大明;胡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bfα1、PPARγ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塑料包埋椎骨组织,通过Goldner's Massion Triehrome染色,通过骨量测量,分析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组成骨细胞中Cbfα1、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的差异及其与骨计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成骨细胞中Cbfα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负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正相关;基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负相关.结论Cbfα1、PPARγ蛋白具有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脂肪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骨量丢失增加,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裴红霞;魏启幼;蒋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H市中学生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H市某中学提供的体检资料中身高、体重等数据,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判定出肥胖症.随机抽取41名肥胖学生作为病例组,52名正常体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相关因素.结果H市某中学学生肥胖率为5.7%,男女肥胖率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与对照组青少年在性格、遗传、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上分布不同,差别有显著性(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格,进食速度,看电视被引入回归方程,说明与肥胖有关.结论H市某中学肥胖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性格内向、父母肥胖、进食速度快、看电视长等是肥胖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纯颖;谢红卫;袁秀琴;童铃铃;龙斌;王晓燕;梁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衍生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分析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方法采用KOH-CH3OH甲酯化衍生,利用HP-FFAP 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结果方法在0~400μg/m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检出限1μg/mL,回收率91%~103%.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含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同时酯化衍生分离分析,方法简便,所得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曹华娟;曾栋;方学新;李剑;潘振球;冯家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对伴有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伴有肿块的乳头溢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高频彩色超声,选择性乳管造影,高频彩色超声联合选择性乳管造影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57%,选择性乳管造影符合率为43.7%,高频彩色超声联合选择性乳管造影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1.1%,与单纯高频彩色超声和单纯选择性乳管造影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彩色超声与选择性乳管造影联合使用在检查伴有肿块乳头溢液的患者诊断的符合率高,有易于乳腺疾病的诊断.
作者:曹茵;马利亚;吴清时;刘碧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评价目前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三种实验方法.方法收集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白带标本460份,分别用传统的Amsel's标准法、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和找线索细胞检查比较.结果460份标本用Amsel's法,阳性195例,占42.4%;用革兰染色细菌评分,阳性239例,占51.9%;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75.8%,阴性预测值为95.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4.2,P<0.05).找到线索细胞161例,占35%,与Amsel's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7,0.25<P<0.100),找线索细胞诊断BV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87.6%.结论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优于其他两种,缺点是对中间态的标本不能确认.
作者:欧阳旋;吕岳峰;胡立平;余启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PC制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溶出情况.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桶装水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进行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待测物线性范围为:100~5000 ng/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60 ng/L,加标回收率为84.9%~95.1%,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差在2.2%~7.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作者:李丽莎;杨湘霞;汪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