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 468名中山市吸毒者HI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罗小铭;高赛珍;吴宝燕;阮坛凤;李兆琦

关键词:吸毒人员, 危险行为, HIV, 感染
摘要:目的对中山市某强制戒毒所2 468名吸毒人员HI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吸毒人员的不同吸毒方式感染艾滋病毒危险度的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对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检测,初筛试验阳性者采用WB法确认,并对吸毒人员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 468名吸毒人员HIV抗体检测阳性85人,阳性率3.44%.吸毒行为中单纯口吸吸毒者占31.7%(783/2 468),有5名HIV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0.64%(5/783);静脉注射吸毒者占68.3%(1 685/2 468),有80名HIV抗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5%(80/1 685),经x2检验,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27.144,P<0.001);1 685名静脉注射吸毒者有701名有共用注射针具史,共用针具史占41.6%,有67名HIV抗体阳性,阳性率9.56%,984名无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者,有13名HI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32%,经x2检验,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61.411,P<0.001);而单纯口吸吸毒者与不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者HIV感染情况比较,经x2检验,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2.015,P=0.156>0.05).结论静脉注射吸毒特别是共用针具静脉注射吸毒是HIV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在吸毒人群中持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64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病原菌的分布和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病原菌分布MicroscanAutoscan-4型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作药敏试验.结果2005年分离病原菌86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57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4.8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44%,肠球菌占2.7%;革兰阴性菌307株构成比例大的前3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的35.83%,26.05%和14%;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产酶率分别为39.1%和43.6%.结论我院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细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且多重耐药占很大的比例,应引起临床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周萍;付元元;杨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螺旋藻干粉制剂辅助降血脂和调节免疫功能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藻干粉制剂辅助降血脂和调节免疫功能.方法经口给予饲高脂饲料大鼠和小鼠0.4、0.8、2.4 g/kg.bw剂量的螺旋藻干粉制剂30 d,测定实验前后大鼠的血清TC、TG、HDL-C水平,并测定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较,2.4 g/kg.bw剂量可显著降低饲高脂饲料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0.8、2.4 g/kg.bw剂量可显著降低饲高脂饲料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5),对HDL-C水平未见明显影响.0.8、2.4 g/kg.bw剂量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的能力、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及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NK细胞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螺旋藻干粉制剂对动物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周月婵;胡怡秀;马征;胡余明;熊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bfα1、PPARγ在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bfα1、PPARγ对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塑料包埋椎骨组织,通过Goldner's Massion Triehrome染色,通过骨量测量,分析骨密度正常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椎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组成骨细胞中Cbfα1、PPARγ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三组中的差异及其与骨计量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成骨细胞中Cbfα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负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正相关;基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骨小梁间隔呈正相关,与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占全部骨小梁体积呈负相关.结论Cbfα1、PPARγ蛋白具有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两者表达水平的失衡导致成骨细胞生成减少,脂肪细胞生成增多,骨吸收增强,骨量丢失增加,这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病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裴红霞;魏启幼;蒋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道县1996~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目的掌握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利用1996~2005年道县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地点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为主,中毒原因以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为主.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田利国;肖拥军;何庆;廖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长沙市开福区2001~2005年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食品卫生是近年民众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食品卫生安全整治行动.为了解开福区近年来的食品卫生状况,为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现将2001~2005年全区食品卫生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结核门诊病人留痰护理干预

    指导肺结核门诊病人正确留取痰液标本,实行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痰菌涂阳检出率,对结核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也是门诊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唐春香;匡美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台州市中学初中学生早餐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台州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所中学初中部1 587名学生进行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70.76%学生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能按时就餐;有79.02%的学生认识到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有71.01%的学生认为早餐的营养比较重要;有87.52%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早餐营养知识.结论应加强初中学生早餐的干预,学校要加强课堂营养知识教育,并注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作者:边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预防和处理化学中毒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现状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制定《化学品管理和中毒事件预防处理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法对我国现行与化学品管理及预防和处理中毒事件的法律法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预防和处理化学中毒事件被划分为许多板块,造成多法律多部门重复管理,且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结论制定《化学品管理和中毒事件预防处理法》,肃理整合现行与化学品管理和中毒事件预防处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彭仁和;孙承业;罗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光离子化检测仪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研究

    目的在光离子化TVOC仪上,许多有机物都有浓度响应.采用现场直读仪器方法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建立其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读数仪器和气体采样器同时在现场采样和测定,将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结果现场光离子化TVOC仪与气相色谱仪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光离子化检测法适合室内空气中总有机挥发物的测定与国标法无差别.

    作者:陈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和T细胞内抗原1的表达

    目的探讨咽环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的感染及其T细胞内抗原1(TIA-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EBER1/2原位杂交及三步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6例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及T细胞内抗原1表达情况,选用的抗体有TAI-1、CD56、CD20、CD45RO,并选择10例同时期发生在鼻咽部的鼻咽癌病例做为对照.结果(1)36例病例中,男女之比为3:1,平均年龄为44岁,以老年人为主.发病部位以鼻咽部多.(2)36例病例的瘤细胞以大细胞、高度恶性为主,几乎所有病例临床上都有大片凝固性坏死的特点.(3)在36例病例中,EBV检出率为63.89%(23/36),T细胞内抗原1阳性表达率为91.6%(33/36).10例鼻咽癌病例EBV检出率为80%(8/10).结论在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水平的EB病毒隐性感染,肿瘤细胞表达TIA-1抗原可能与瘤细胞来源和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陈云华;刘东;蔡宇;谢云;唐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B群、B群和C群.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作者: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吴衍恒;李兆琦;朱远峰;欧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方法终止小月份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156例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以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 h1次,共3次,后一次服完后30 min阴道上或直肠塞米索前列醇400~600μg,在用药后2~4 h之内行清宫术,对照组76例予以直接吸宫终止妊娠,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及刮宫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需行第二次刮宫术者均明显低于直接吸宫组.结论根据临床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稽留流产更为适当,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美满;薛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网织红细胞作为白血病患者化疗中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早期指标

    目的确定高中荧光网织红细胞(HFR+MFR)比率的降低是白血病患者化疗中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的早期指标.方法对32例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每天定时采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FR+MFR)的百分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BD FACSC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百分数,观察四种参数的变化. 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第3 d(HFR+MFR)%明显下降(P<0.01),较早于CD34+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下降(HFR+MFR比这三者平均要早3 d).结论HFR+MFR能够较早地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的情况.

    作者:陈辉;戴春梅;伍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组促凋亡蛋白TFAR19对CNE-1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促凋亡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高纯度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分别和人类鼻咽癌细胞株CNE-1共同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及DNA片断化分析,观察TFAR19对细胞的促凋亡效应.结果不同浓度TFAR19蛋白均可促进细胞凋亡,加入5、10、15、20、30 mg/L的TFAR19蛋白后,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凋亡率分别是:15.26%、29.48%、37.11%、54.20%、72.36%.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40%.结论TFAR19蛋白可直接进入CNE-1细胞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陶莹;李登清;漆涌;伍勇;郑兰香;马大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阳泉市1 230例尘肺合并肺结核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危害,分析了解其预后和寻求防治对策.方法对1 230例尘肺合并结核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阳泉市累计尘肺病发病共计5 149例(Ⅰ期3 155例,Ⅱ期1 546例,Ⅲ期448例);合并结核患者1 230例,占23.89%,尘肺期别越高,结核合并率越高;矽肺合并结核晋期率高于单纯矽肺,煤工尘肺合并结核晋期率也高于单纯煤工尘肺,尘肺合并结核病死率随尘肺期别增高而增大;尘肺合并结核及其死亡与尘肺患者的工种有关,掘进工结核合并率高,采矿工合并结核病死率高,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接尘工人和尘肺病人进行防痨工作,及早发现结核,是降低尘肺合并结核率,保护尘肺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素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治愈率、复发率、致死率),对比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异.结果84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钻孔引流组69例,其中65例治愈,4例复发,无死亡;开颅组15例,其中治愈14例,1例死于术后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无复发;两组在治愈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术均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前者术式简便、低创,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作者:谢冰成;卢明;刘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

    目的检测PC制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溶出情况.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桶装水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进行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待测物线性范围为:100~5000 ng/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60 ng/L,加标回收率为84.9%~95.1%,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差在2.2%~7.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作者:李丽莎;杨湘霞;汪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8例深部真菌泌尿道感染者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对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68例患者,其平均年龄47岁,均有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应用广谱抗生素月余,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82.43%,二种以上深部真菌混合感染者占10.29%,及时抗真菌治疗效果尚好.结论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广谱抗生素是重要的诱因,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防治.

    作者:欧阳录明;杨志英;杨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湖南某大学学生心理状况与躯体疾病关系的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患病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未患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女生恐怖因子与男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理科的强迫因子与文科比较、乡村学生的恐怖因子与城镇学生比较、非独生子女的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与独生子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容易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

    作者:袁克俭;韩昔阳;李双;王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HIV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初筛试验方法,了解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试纸条对12 880例临床样本进行抗-HIV检测,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同时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第一次初筛抗-HIV阳性15例,第二次双孔复检,同种试剂阳性者15例,另一种试剂阳性9例,WB确认实验9例阳性.15例抗-HIV阳性样本中共检出6例自身抗体阳性:1例RF、ENA阳性,1例抗-dsDNA阳性,2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1例ANA与SMA阳性.结论抗-HIV初筛试验初、复检双阳性者结果具有较高正确性;血清中自身抗体可引起抗-HIV初筛试验结果假阳性.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