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0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测定结果分析

龙双才

关键词:煤工尘肺, 肺功能,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状态及肺通气功能损害的类型、年龄、接尘时间、工种、心肺合并症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美能MINATOAs-500型肺功能测定仪对160例Ⅰ期煤工尘肺及60名非粉尘作业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对所测定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Ⅰ期煤工尘肺通气功能减退者99例,占61.9%.各项通气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尤以大呼气中期流速(FEF)显著.结论160例Ⅰ期煤工尘肺通气功能障碍以混合型为主,并随着接尘工龄、年龄增加以及心肺合并症加重而肺通气功能随之下降,但与工种关系不密切.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IV感染者/病人心理状态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的心理与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需求.方法通过面对面交谈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结果感染者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社会歧视严重,生活贫困和就医困难等问题.结论感染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社会的重视.

    作者:覃碧云;陈曦;阚志明;黄竹林;李建良;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ER在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R在门静脉高压症(PHT)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PHT患者肝脏组织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PHT患者肝脏组织ER表达阳性率为69.05%(29/42),正常肝脏组织ER不表达;ER表达与病程长短,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病因无关.结论ER在PHT患者的肝脏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提示PHT患者肝脏的病理改变存在雌激素依赖的可能性.

    作者:陈栋良;邓维成;郭继雄;李静;陈学金;刘佳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MF强化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MF强化方案对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6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前用CMF强化方案化疗2~3疗程,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及对手术的影响.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62.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1.9%,部分缓解率为60.4%,病情稳定率为36.8%,疾病进展0.9%.化疗前可扪及腋窝肿大淋巴结72例,化疗后56例见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病理组织学观察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04例按计划手术,1例因化疗后药物性肝炎推迟手术1月.本方案化疗无需G-CSF支持,无心脏毒性,副反应较轻,且价格低廉.结论CMF强化方案术前化疗可观察到肿瘤缩小,淋巴结消失等治疗效果,为术后化疗提供指导;对各期乳腺癌均有疗效.

    作者:朱宏辉;费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道县1996~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目的掌握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利用1996~2005年道县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道县食物中毒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地点以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为主,中毒原因以致病菌引起的中毒为主.结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作者:田利国;肖拥军;何庆;廖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感染,术前存在基础疾病,产程异常,手术的操作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可以利用B超声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作者:邓娅莉;丁依玲;范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山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对中山市2004~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辖区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进行调查,并采集脑脊液用乳胶凝集法进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用Excel录入每例个案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市报告8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散发病例,其中1例为输入性病例,余均为本地感染病例,散发于该市4个镇区,除1例为本市籍的患者外,余均为外来流动人员;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分型以A群为主,同时发现A+B群、B群和C群.结论应加强冬春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知识的教育,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定期在外来人员和易感者中开展流脑疫苗的接种.

    作者: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吴衍恒;李兆琦;朱远峰;欧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交叉感染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消毒供应室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对各项指标进行严格监测.结果未发现因消毒供应室物品不合格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结论加强专业人员责任心,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严格质量监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李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68例深部真菌泌尿道感染者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对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68例患者,其平均年龄47岁,均有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应用广谱抗生素月余,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深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82.43%,二种以上深部真菌混合感染者占10.29%,及时抗真菌治疗效果尚好.结论在深部真菌致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中,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广谱抗生素是重要的诱因,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警惕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防治.

    作者:欧阳录明;杨志英;杨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995~2004年桂西山区99 624名壮族献血者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995~2004年百色市99 624名壮族献血者进行抗-HIV筛选,总阳性率为2.11/万.表明该市献血者人群中存在散发的HIV感染者,提示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严加防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抗-HIV阳性血液流入临床.

    作者:苏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食用盐的自动分析统计程序

    目的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食盐国家卫生标准结果数据的计算和统计问题. 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461-1992《食盐卫生标准》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的方法来解决试验结果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结果程序已经在WINDOWS 98、WINDOWS XP中分别运行通过.结论用自动分析程序统计结果与手工统计结果一致,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的时间.

    作者:方学新;冯家力;潘振球;伍碧珍;王一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1例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为预防此病进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例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眼底改变、视野图像、眼底荧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眼底血流检查结果,并使用血栓通及复方樟柳碱等药物综合治疗.结果31例38眼中,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8眼视力有提高,视野暗区变淡或缩小,有效率47.4%.16眼(42.1%)视力无明显改善,4眼(10.5%)视力下降.结论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使用血栓通及复方樟柳碱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视力.高血压患者合并有NAION的患者使用过强的降血压药物和血压偏低的NAION患者使用大量扩血管药物治疗时,要监测血压的变化.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同时应行全身有关危险因素检查和治疗.

    作者:左炜;王京华;叶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

    目的检测PC制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溶出情况.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桶装水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进行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待测物线性范围为:100~5000 ng/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60 ng/L,加标回收率为84.9%~95.1%,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差在2.2%~7.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作者:李丽莎;杨湘霞;汪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剖宫产手术腰麻中腰麻液比重的影响

    目的比较等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Ⅰ组,50例)或重比重组(H组,50例),用CSEA(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2ml,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注药后病人的反应、麻醉起效及消退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等.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注药后5~15 min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而需应用麻黄素处理的H组有12例,Ⅰ组仅2例(P<0.01).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相近.与Ⅰ组相比,H组病例感觉阻滞达峰平面较Ⅰ组快,且峰平面较Ⅰ组高(阻滞节段数较多),感觉阻滞平面下降2节段的时间较Ⅰ组短,伤口疼痛出现较Ⅰ组早(P<0.01),运动阻滞消退较Ⅰ组快(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等比重液腰麻较重比重液腰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徐莉;郭曲练;鄢建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组促凋亡蛋白TFAR19对CNE-1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促凋亡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高纯度重组凋亡蛋白TFAR19分别和人类鼻咽癌细胞株CNE-1共同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及DNA片断化分析,观察TFAR19对细胞的促凋亡效应.结果不同浓度TFAR19蛋白均可促进细胞凋亡,加入5、10、15、20、30 mg/L的TFAR19蛋白后,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凋亡率分别是:15.26%、29.48%、37.11%、54.20%、72.36%.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2.40%.结论TFAR19蛋白可直接进入CNE-1细胞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陶莹;李登清;漆涌;伍勇;郑兰香;马大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系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梅毒血清固定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8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及23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并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3+、CD8+、Th2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Th1、Tc、NK低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s细胞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梅毒患者血清固定病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包图雅;于娜沙;曾抗;李莉;方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位胃良性溃疡41例内镜检查分析

    高位胃良性溃疡指发生于贲门下方、胃底胃体小弯垂直部以上1/2处的溃疡.我院2001~2005年9月,经内镜诊断良性高位胃溃疡41例,这41例病例均经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现就高位溃疡内镜检查法,溃疡特点及其分布、鉴别诊断等分析如下.

    作者:康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深圳市宝安区1997~2004年HIV/AIDS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HIV/AIDS流行情况,为制定HIV/AIDS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来探讨宝安区1997~2004年HIV/AIDS流行特征. 结果1997~2004年宝安区共报告HIV感染者328例,其中AIDS患者25例(死亡9例);328例HIV感染者中男性272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4.9:l;20~40岁占85.07%,待业者占52.44%,其次为其他(24.08%)、工人(10.37%)和农民(7.32%);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内(41.77%),其次为广西(17.99%)、四川(10.67%)和河南(8.54%);流动、暂住和常住人口分别占76.52%、19.21%和4.27%;经吸毒、性、血、母婴和不详途径传播分别占62.50%、17.07%、8.54%、0.92%和10.97%;HIV监测阳性率为0.1072%.结论宝安区HIV/AIDS流行情况愈趋严重和复杂,须加大防制力度.

    作者:孙玉卫;吴泰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光离子化检测仪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研究

    目的在光离子化TVOC仪上,许多有机物都有浓度响应.采用现场直读仪器方法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建立其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读数仪器和气体采样器同时在现场采样和测定,将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结果现场光离子化TVOC仪与气相色谱仪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光离子化检测法适合室内空气中总有机挥发物的测定与国标法无差别.

    作者:陈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衍生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分析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

    目的建立衍生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分析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方法采用KOH-CH3OH甲酯化衍生,利用HP-FFAP 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结果方法在0~400μg/m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检出限1μg/mL,回收率91%~103%.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含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同时酯化衍生分离分析,方法简便,所得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曹华娟;曾栋;方学新;李剑;潘振球;冯家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调查长沙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0月~2005年5月因非尿失禁因素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年满18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5 000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35.83%,与年龄成正相关.结论压力性尿失禁是妇女的常见病,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且妊娠及分娩次数多、阴道难产、会阴裂伤、急产、产后过早劳动、末次分娩年龄≥30岁、吸烟饮酒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尿路感染、生殖器肿瘤、子宫脱垂等都是发病的相关因素.而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减少发病.

    作者:李建军;龙玲;周燕飞;张艳青;李爱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