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学新;冯家力;潘振球;伍碧珍;王一红
目的探讨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初筛试验方法,了解血清中自身抗体对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试纸条对12 880例临床样本进行抗-HIV检测,抗-HIV初筛阳性样本按规定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WB)确认,同时行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第一次初筛抗-HIV阳性15例,第二次双孔复检,同种试剂阳性者15例,另一种试剂阳性9例,WB确认实验9例阳性.15例抗-HIV阳性样本中共检出6例自身抗体阳性:1例RF、ENA阳性,1例抗-dsDNA阳性,2例ANA阳性,1例ENA阳性,1例ANA与SMA阳性.结论抗-HIV初筛试验初、复检双阳性者结果具有较高正确性;血清中自身抗体可引起抗-HIV初筛试验结果假阳性.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 g/kg.d.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诊至生后10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在ABO溶血病的治疗中能快速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降低贫血的发生.
作者:龚瑾;曹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深圳某社区性病的流行特征,为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年深圳观澜社区性病报告卡资料.结果深圳观澜社区2003年性病报告病例总数232例,其中男性发病数162例、女性发病数70例,男性发病数为女性的2.56倍;5种性病构成比中,淋病高,占44.83%,不同性别构成比不同,男性淋病高,占64.20%,女性梅毒高,占48.57%;5种性病的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9.83%,不同性病传染来源性别方面也存在不同.结论性病发病数占当年社区传染病总数的77.08%(232/301)、主要传播途径为非婚性接触、先天性梅毒形势不容乐观,提示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洁身自爱,尽可能多的使用安全套,大力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性传播疾病体检工作.
作者:王金明;周海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疾控系统离退休人员血糖、血脂水平,分析高血糖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化分析仪对416名5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血糖、血脂检测.结果血脂异常率73.08%,高脂血症罹患率66.35%,血糖升高率24.04%,85.00%血糖升高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结论本组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率较高,女性高脂血症罹患率明显高于男性.高脂血症作为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又是易患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欧新华;王艳;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性描述红塔区3~14岁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幼儿园、小学的495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结果3~6周岁、7~10周岁及11~14周岁的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4.28%(8/187)、8.67%(17/196)及10.71%(12/112);11岁以上年龄段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6周岁和7~10周岁年龄段的H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与血脂有一定的关联.
作者:师艾丽;刘英;师玉琼;王淑媛;田跃轩;李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市区2所小学进行沙眼患病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吉首市区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及各民族沙眼患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严重程度减轻.结论学生沙眼防治工作需教育、卫生等部门协调互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为预防此病进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例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眼底改变、视野图像、眼底荧光造影及彩色多普勒眼底血流检查结果,并使用血栓通及复方樟柳碱等药物综合治疗.结果31例38眼中,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8眼视力有提高,视野暗区变淡或缩小,有效率47.4%.16眼(42.1%)视力无明显改善,4眼(10.5%)视力下降.结论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使用血栓通及复方樟柳碱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视力.高血压患者合并有NAION的患者使用过强的降血压药物和血压偏低的NAION患者使用大量扩血管药物治疗时,要监测血压的变化.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同时应行全身有关危险因素检查和治疗.
作者:左炜;王京华;叶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乙酰磺胺酸钾.方法以μBondapak C18(3.9×300mm,5 μm)为色谱柱,以0.02 mol/L乙酸铵+甲醇(95+5)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通过多份样品采用本方法测定,其结果与国标方法测定的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令人满意.
作者:文刚;张艳;胡文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制一种把近距离读写活动转化为视远状态的安全、实用的近视防治眼镜.方法根据视觉运动中调节与集合的联动关系、偏光心凸透镜的光线会聚作用和物像位移作用,将+2.5~+4.0D凸透镜镜片光学中心偏移并重合至鼻梁架中心线而制成眼镜,供学生读书写字时防治近视用.结果经11~17岁中学生35例61眼(视力4.0~4.9)试用60 d,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达46眼,有效率为75.41%,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P<0.01).结论近视防治眼镜效果明显、使用安全简便、学治同步,是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理想用品.
作者:何章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于整个妊娠期间的影响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TNF-α与妊娠病的关系,阐述TNF-α对蜕膜细胞重塑机制的调节作用,从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细胞凋亡、胎盘血管重铸等角度予以说明.
作者:刘小丽;王若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将156例子宫小于妊娠12周的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以口服米非司酮50 mg,每12 h1次,共3次,后一次服完后30 min阴道上或直肠塞米索前列醇400~600μg,在用药后2~4 h之内行清宫术,对照组76例予以直接吸宫终止妊娠,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及刮宫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需行第二次刮宫术者均明显低于直接吸宫组.结论根据临床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稽留流产更为适当,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美满;薛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对5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感染,术前存在基础疾病,产程异常,手术的操作是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可以利用B超声像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作者:邓娅莉;丁依玲;范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衍生气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分析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方法采用KOH-CH3OH甲酯化衍生,利用HP-FFAP 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结果方法在0~400μg/m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检出限1μg/mL,回收率91%~103%.结论本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含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AA、EPA、DHA等六种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同时酯化衍生分离分析,方法简便,所得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曹华娟;曾栋;方学新;李剑;潘振球;冯家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期女性尿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以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剂法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检测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分析.结果分离出389株Uu和70株Mh,其中均为阳性62例,Mh培养阳性8例;阳性率为62.2%.结论Uu和Mh均为阳性时的药敏结果,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麻风查菌是基层麻风防治单位所必须开展的基本检验项目,其细菌指数(BI)对麻风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湖南省部分基层单位存在麻风查菌符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查菌时容易产生的人为及技术误差的原因,尽可能提高麻风查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对该病的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刺葡萄籽油软胶囊在老年人中抗氧化效果.方法测定30例服刺葡萄籽油,30例服安慰剂及30例服维生素C老年人服药物90 d前后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酶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比较其之间的差别.结果三项指标在服用刺葡萄籽油和维生素C前后与安慰剂患者比较有统计意义的差别(P<0.01),并且在服用刺葡萄籽油与维生素C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亦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刺葡萄籽油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疗效明确.
作者:李丽军;袁洪;熊兴耀;阳国平;黄志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作者:秦自年;李玉兰;陈劲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初步探明株洲市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成因及防治对策效果,为制定控制血吸虫病疫区扩散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自然环境是否适宜钉螺孳生;常规法查螺查病评估血吸虫病疫区的防治效果;调查血吸虫病疫区流动人群、家畜及物流等.结果在疫区农贸市场活鱼虾中查获活钉螺16个;经常有病人和病畜进入疫区,流动人群中血吸虫病阳性率为15.76%;在株洲市范围内各县(市)、区自然环境均适合钉螺生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的17.97%下降到2005年的1.89%(U=26.06,P<0.001).家畜感染率由13.45%下降到3.75%(U=20.26,P<0.05);活螺平均密度由1998年的2.19只/0.11m2下降到2005年的0.12只/0.11m2,钉螺阳性率下降了85.7%.结论株洲市血吸虫病经过几年来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尚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仍有向周边扩散的可能,因株洲市血吸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自然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相似.疫区成因,钉螺夹带输入可能性较大,传染源可能与进入本地的病人、病畜相关.
作者:黄劲;李理;颜进取;冀乃宏;李伟;熊新平;陈茂生;陈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PC制桶装饮用水中双酚A的溶出情况.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方法.方法桶装水用优化固相萃取条件进行萃取,HPLC法测定.结果待测物线性范围为:100~5000 ng/L,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60 ng/L,加标回收率为84.9%~95.1%,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差在2.2%~7.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
作者:李丽莎;杨湘霞;汪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藻干粉制剂辅助降血脂和调节免疫功能.方法经口给予饲高脂饲料大鼠和小鼠0.4、0.8、2.4 g/kg.bw剂量的螺旋藻干粉制剂30 d,测定实验前后大鼠的血清TC、TG、HDL-C水平,并测定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较,2.4 g/kg.bw剂量可显著降低饲高脂饲料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0.8、2.4 g/kg.bw剂量可显著降低饲高脂饲料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P<0.05),对HDL-C水平未见明显影响.0.8、2.4 g/kg.bw剂量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的能力、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及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提高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NK细胞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结论螺旋藻干粉制剂对动物具有辅助降血脂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周月婵;胡怡秀;马征;胡余明;熊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