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霞;霍雪霞;张艳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株洲市为湖南省狂犬病高发地区.为探讨狂犬病发病的流行因素,我们对株洲市1984~2004年人间狂犬病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李晓明;谢利辉;庞力娟;周胜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道县餐饮具卫生状况及餐饮具消毒效果,为整治饮食卫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2004~2005年对全县餐饮具进行抽样检验,按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检测大肠菌群项目并评价.结果2005年餐饮具合格率较2004年明显提高;大中型饮食单位餐饮具合格率高于小型;小餐具合格率明显高于其他餐饮具;蒸汽消毒方法消毒效果好.结论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化分级管理,完善卫生设施,加强卫生管理,是改善餐饮具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作者:肖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995~2004年百色市99 624名壮族献血者进行抗-HIV筛选,总阳性率为2.11/万.表明该市献血者人群中存在散发的HIV感染者,提示必须通过加强管理严加防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抗-HIV阳性血液流入临床.
作者:苏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患病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未患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女生恐怖因子与男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理科的强迫因子与文科比较、乡村学生的恐怖因子与城镇学生比较、非独生子女的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与独生子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容易导致躯体疾病的发生.
作者:袁克俭;韩昔阳;李双;王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被犬咬伤人群不同年龄组受伤类型和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的及时率和正确率的现况调查,为探索与狂犬病相关危险因素和制定相应的狂犬病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动物咬伤门诊2004~2005年316例因犬类咬伤者进行现况调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人群受伤类型、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和狂犬疫苗免疫应答的差异.结果暴露后人群受伤类型的构成:受伤部位0~组头面颈部46%,10~组上肢部位45%,20~以上年龄组下肢部位58%~73%;伤口构成:Ⅰ度11%~19%,Ⅱ度44%~57%,Ⅲ度23%~42%;受伤后采取预防措施:采用标准清洗消毒方法28%(19%~32%);受伤后首次狂犬病纯化疫苗注射时间构成:<24 h注射疫苗者85%(84%~94%);Ⅲ度伤口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占应使用者为57%(36%~96%).228例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全程免疫血清抗体阳转率91.2%(82%~100%).结论犬咬伤后低幼年龄组与20~以上年龄组人群受伤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当前犬咬伤人群中存在综合预防措施不及时、不完整,5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免疫应答减弱等风险因素.
作者:彭元;朱玉英;周易溪子;刘浩;张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等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拟行剖宫产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等比重组(Ⅰ组,50例)或重比重组(H组,50例),用CSEA(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2ml,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注药后病人的反应、麻醉起效及消退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等.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注药后5~15 min出现明显血压下降而需应用麻黄素处理的H组有12例,Ⅰ组仅2例(P<0.01).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相近.与Ⅰ组相比,H组病例感觉阻滞达峰平面较Ⅰ组快,且峰平面较Ⅰ组高(阻滞节段数较多),感觉阻滞平面下降2节段的时间较Ⅰ组短,伤口疼痛出现较Ⅰ组早(P<0.01),运动阻滞消退较Ⅰ组快(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等比重液腰麻较重比重液腰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徐莉;郭曲练;鄢建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MF强化方案对原发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06例原发性乳腺癌术前用CMF强化方案化疗2~3疗程,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及对手术的影响.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62.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为1.9%,部分缓解率为60.4%,病情稳定率为36.8%,疾病进展0.9%.化疗前可扪及腋窝肿大淋巴结72例,化疗后56例见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病理组织学观察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04例按计划手术,1例因化疗后药物性肝炎推迟手术1月.本方案化疗无需G-CSF支持,无心脏毒性,副反应较轻,且价格低廉.结论CMF强化方案术前化疗可观察到肿瘤缩小,淋巴结消失等治疗效果,为术后化疗提供指导;对各期乳腺癌均有疗效.
作者:朱宏辉;费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严格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浅谈了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
作者:张晓红;邓汉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制一种把近距离读写活动转化为视远状态的安全、实用的近视防治眼镜.方法根据视觉运动中调节与集合的联动关系、偏光心凸透镜的光线会聚作用和物像位移作用,将+2.5~+4.0D凸透镜镜片光学中心偏移并重合至鼻梁架中心线而制成眼镜,供学生读书写字时防治近视用.结果经11~17岁中学生35例61眼(视力4.0~4.9)试用60 d,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的达46眼,有效率为75.41%,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P<0.01).结论近视防治眼镜效果明显、使用安全简便、学治同步,是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理想用品.
作者:何章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次或多次无偿献血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保留高质量的献血者,确保血液质量.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献血者血液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多次参加无偿献血171人高敏C反应蛋白与第一次献血者30人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每组男女献血者之间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多次参加无偿献血后,hs-CRP不升高,无偿献血后不会被感染疾病,经过一次献血全面体检后,第二次以上献血血液交付合格率大大提高,血液质量安全可靠,为献血者保留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在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命华;毛福青;龙国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林一曼;石晓路;王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英语交流能力的医学人才,我们尝试在七年制、五年制各专业医学生的病理教学中开展了双语教学.通过课前精心准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后强化训练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几点经验和体会.
作者:何琼琼;程瑞雪;文继舫;周建华;胡永斌;王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某烟厂污水处理站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方法.结果该污水处理站风机房噪声结果超标,毒物检测结果虽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硫化氢等混合废气恶臭气味较重.结论污水处理站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整改工作的重点是谨防硫化氢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廖雍玲;王多多;刘蔼成;汤利民;董吉良;张养元;余志林;李祈;高喻红;张贻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临床应用微柱凝胶卡式配血系统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时发现2例患者进行ABO和RhD同型配血时与多名供血者出现主侧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2例患者血清中分别含有IgG抗E.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普山;林俊华;叶汉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H市中学生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H市某中学提供的体检资料中身高、体重等数据,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判定出肥胖症.随机抽取41名肥胖学生作为病例组,52名正常体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相关因素.结果H市某中学学生肥胖率为5.7%,男女肥胖率差别有显著性(P<0.01).病例与对照组青少年在性格、遗传、进食速度、看电视时间上分布不同,差别有显著性(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格,进食速度,看电视被引入回归方程,说明与肥胖有关.结论H市某中学肥胖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性格内向、父母肥胖、进食速度快、看电视长等是肥胖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纯颖;谢红卫;袁秀琴;童铃铃;龙斌;王晓燕;梁会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评价目前临床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三种实验方法.方法收集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患者白带标本460份,分别用传统的Amsel's标准法、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和找线索细胞检查比较.结果460份标本用Amsel's法,阳性195例,占42.4%;用革兰染色细菌评分,阳性239例,占51.9%;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75.8%,阴性预测值为95.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4.2,P<0.05).找到线索细胞161例,占35%,与Amsel's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7,0.25<P<0.100),找线索细胞诊断BV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87.6%.结论革兰染色细菌评分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优于其他两种,缺点是对中间态的标本不能确认.
作者:欧阳旋;吕岳峰;胡立平;余启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90年9月~2001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病检证实的48例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按照Ann Arbor分期,Ⅰ期29例,Ⅱ期19例,均给予放疗和化疗.Kap-lan-Meier计算Ⅰ、Ⅱ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和局控率,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Ⅰ、Ⅱ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90.4%,82.9%和79.6%,57.2%.两期3,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x2=2.86,P=0.036;x2=5.89,P=0.002).两期3,5年局控率分别为98.2%,90.1%和94.3%,87.5%.两期3,5年局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11,P=0.154;x2=3.49,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累及部位数、B症状、AnnArbor分期、放疗剂量是影响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影响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局控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累及部位数和放疗剂量.结论Ⅰ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Ⅱ期3,5年生存率,早期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应给予综合治疗,对于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韦氏环T细胞淋巴瘤更强调综合治疗.
作者:洪继东;涂青松;申良方;王学伟;魏瑞;朱红;周蓉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 g/kg.d.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诊至生后10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在ABO溶血病的治疗中能快速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降低贫血的发生.
作者:龚瑾;曹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如何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血肿并及时处理、提高疗效.方法对2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有瞳孔和意识改变的患者及时行CT检查,均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结果再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8例,保守治疗7例,治愈11例,轻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手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与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手术前后颅内压改变有关.对首次CT提示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或小出血灶、术后病情有变化者应考虑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宜动态复查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作者:陈春林;何汉杰;黄志勇;陈力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某院近5年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00年6月~2005年5月间临床各科患者的送检标本做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07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血标本等.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0.8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占25.41%和23.78%.耐药谱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超过24%,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达57%以上.所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氟沙星具有较低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但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类感染所占比例有呈上升趋势.并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尹明;曾贱高;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