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江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调查

庞天才

关键词:公共场所, 环境卫生, 质量, 调查
摘要:目的 为了解阳江市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状况,以便制定针对性、切实可行措施,改善环境卫生质量.方法 以阳江市区公共场所为调查对象,利用相关检测仪器进行检测,记录结果,计算合格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状况. 结果 温度、湿度、风速、CO2、CO、甲醛、可吸入颗粒、细菌总数、照度、噪声合格率分别36.9%、81.1%、80.2%、100%、99.2%、93.7%、100%、100%、99.2%、66.5%. 结论 影响阳江市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甲醛、照度、噪声.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基化终产物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调查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测定患者血清中AGE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各患者组血清中AGE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AGEs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血清AGEs水平的升高是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林;孙子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1~2005年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选定每隔一年的6月30日为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横断调查日.结果 2001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48.4%,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30.8%、16.2%、1.2%、0.17%,以一联为主;2003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62.9%,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64.7%、31.5%、3.56%、0.27%;2005年全院使用抗生素率为60.4%,一联、二联、三联以及四联的使用百分率分别为79.0%、19.8%、1.06%、0.结论 我院抗生素使用率由2001年48.1%升高至2003年62.9%,2005年抗生素使用率为60.4%.

    作者:翦辉;陈建平;曾国强;罗敏;欧阳庆;周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江阴市工矿企业4 356例接尘作业人员五官疾患调查

    粉尘与尘肺关系的研究已很深入,而粉尘与接尘人员五官疾患的研究甚少.我们于2004年2月~2005年12月对江阴市不同行业32个生产厂矿的4 356例接尘工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作者:冯鸿义;郎燕梅;刘川;薛正玉;周维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健康人群风疹疫苗普种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孕妇及新生儿风疹抗体水平,比较风疹疫苗普种前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变化.方法 采集孕妇和新生儿血清进行风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在普种前后随机抽查健康人群进行风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孕妇人群抗体阳性率为75.61%,新生儿母传抗体阳性率为72.73%,两者基本接近;普种后的小年龄组人群抗体水平比普种前有显著提高,大年龄组则降低.结论 通过风疹疫苗普种和常规免疫接种后,风疹控制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为预防CRS的发生,应加强育龄期妇女的风疹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单芙香;卢紫燕;谭洁;刘跃红;罗青山;曾华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毛细管柱GC法测定血液中治螟磷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治螟磷的方法.方法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从一病人血液中检测出治螟磷.结论 本方法较为简便,精密度好(RSD=0.45%),回收率高(99.5%~100.6%),适用于血液中有机磷的检测.

    作者:朱建中;江日初;彭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臭氧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等,都是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1].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因病毒污染水体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大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并且这些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于细菌等其他病原体[2].因此,在对各种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时,如何灭活水中病毒一直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自20世纪初,氯一直作为各种水的主要消毒剂.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报道表明,饮用水经加氯消毒后虽然符合细菌学安全指标,但仍可检出肠道病毒,加大氯量消毒又可产生以氯仿为主的致癌化合物,并且其生成量与加氯剂量成正相关[3].因此,氯作为消毒剂的安全性开始受到质疑.因此选用更加安全有效的替代消毒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4].文献报道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灭毒作用,英文名字叫0ZONE,是氧的同素异形体,为暗蓝色气体,在消毒学上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刺激性低、作用快速、杀灭病原种类多、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作者:何建民;李晓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校2005级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乙型肝炎是危害我国人群身体健康的高发病及多发病之一,尤其对集体性居住的青年学生有着更大的威胁.根据1995年卫生部肝炎领导小组对全国的抽样调查,全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9.75%(约1.2亿人)[1].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做好我校预防、卫生保健工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每年均对入学新生进行HBsAg及ALT检测.现将2005年入学新生的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芝茵;朱香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某选矿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选矿厂的职业危害因素污染现状.方法 对选矿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测.结果 选矿工序中铅、砷、钼、钨、硫化氢、二硫化碳、非甲烷总烃等毒物的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76个粉尘点,其中30个点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占39.47%,浓度高达70.4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34倍;53个噪声点,按等效连续(A)声级8 h计算,噪声超标点共12个,高达101 dB(A),波动范围65~101 dB(A).结论 该选矿厂粉尘及噪声超标,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防护.

    作者:李文;董吉良;汤利民;聂云峰;杨长庚;张养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认证、认可与新检测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工作的深入、完善,使得我国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不论是认证还是认可,其强调的核心是质量管理能力,终的目的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而检测过程中的方法依据、仪器设备的校准、标准物质及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均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极为关键的因素.

    作者:赖天兵;丘丰;刘晓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州市1999~2004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年来肺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1999~2004年户籍在广州市的肺结核病人的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登记率从1999年的72.96/10万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88.90/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2.6:1),无症状病人增多、有空洞和咯血病人以及儿童和粟粒结核病人比例减少.结论 新登记率呈上升趋势,但儿童受感染的危险性正在不断降低;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疫情存在向好的趋势.

    作者:周琳;伍慧仪;李惠芬;陈其琛;李妙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硫酸镍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ras、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

    目的 检测硫酸镍对K-ras基因和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f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存在状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未发生改变.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在1~6条之间.7条引物中P1、P4、P7三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四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 结论 P15基因第2外显子和K-ras基因第一外显子可能不是硫酸镍作用的靶部位.在硫酸镍诱发细胞恶变转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得逐渐不稳定.

    作者: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致泻菌药敏结果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2000年12月~2005年12月对我院收治感染性腹泻患儿1 807例进行了病原学及致泻菌的药敏试验,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华;傅晓凤;李黑大;刘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和评价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和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生产的高仿真模拟人(HPS)对我院50名住院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的诊治的模拟培训,并进行电脑评分.对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反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学员人工呼吸平均分数为64.52±35.46,培训后分数为89.31±24.28;胸外按压平均分数73.76±31.98,培训后分数为87.25±26.83.学员经培训后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5).认为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心肺复苏和危重病抢救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占98%.结论 高仿真的电脑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可发挥巨大作用,它具有无风险、可重复性、可控性、培养团队精神等优点.要大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RNA干扰技术发展及辨证思维

    RNA干扰技术正朝我们走来,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引人注目的 技术之一.RNA干扰的作用机制逐渐被人们所阐明,并广泛的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基因治疗等.RNA干扰技术也是人们求异思维以及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

    作者:罗庚求;李景和;文继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嘉兴地区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为探讨嘉兴地区疑似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以及该地区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情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2试剂盒,对疑似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鉴定.结果 948例患者中312例呈现阳性结果,阳性率32.91%.312株阳性标本中,出现耐药结果的菌株高达69.23%,出现中度敏感的为25.64%,对所有抗生素均高度敏感的仅有5.13%,说明目前嘉兴地区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很高,而且支原体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对常用抗生素均高度敏感的菌株已经很少.

    作者:杜瑛媛;周宗立;倪侃翔;王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艾滋病病例分析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多种病症的总和.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感染、肿瘤等.AIDS临床表现较复杂,可表现为消化、神经、呼吸及血液多个系统的症状,为加深对AIDS的认识,现报告我院1995~2005年,资料较完整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7例AIDS患者.

    作者:陈明玉;曾抗;孙乐栋;周再高;赵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吸毒人群HAV和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现况研究,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女性戒毒所和某男性戒毒所中吸毒人员596名,收集有关资料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AV IgG及抗-HEV IgG,采用Chi-square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抗-HAVIgG及抗-HEV IgG均为阳性者22例,重叠感染率3.69%(22/596).经x2检验,不同年龄(x2=2.605,P=0.272)、不同文化程度(x2=1.974,P=0.160)、是否饮用生水(x2=0.460,P=0.497)、家庭成员有无肝炎病史(x2=2.008,P=0.156)的HAV、HEV重叠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72)、文化程度(OR=2.29)、家庭成员肝炎病史(OR=2.08)与吸毒者HAV、HEV重叠感染相关.结论 吸毒人群是HAV、HEV重叠感染的高危人群,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家庭成员肝炎病史可能是吸毒人群中HAV、HEV重叠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成华;黄民主;谭梅娟;陈伟;关岚;刘浩;李登清;戴卫平;张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肺结核应用利福喷丁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福喷丁治疗老年肺结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60岁以上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福喷丁组95例;利福平组98例,采用6个月疗程治疗方案,即2HL2ZE/4HL2和2HRZE/4HR,疗程结束评价疗效及副反应并随访2年.结果 利福喷丁组和利福平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6%和9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部X线改变显效率、空洞闭合率和缩小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年随访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3%和2.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P>0.05).ALT升高利福喷丁组为3.2%,利福平组为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利福喷丁是治疗老年肺结核高效的药物,安全性高,肝损害明显小于利福平.

    作者:林兆原;李运兰;卢家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宜春市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教工的亚健康状况,探讨导致亚健康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亚健康调查表,对宜春市两所高校的教工开展了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49.14%,30~、40~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达到55%左右,男性高于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睡眠质量和人际关系是亚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应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加强同志间的人际交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作者:杨建平;杨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HIV-1病毒分子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AIDS)以来,艾滋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扩散.全球累计有5000多万HIV/AIDS,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HIV的生物学特征、基因变异及分子进化,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寻找科学依据,本文拟从HIV的分子生物学角度,介绍目前人类对于艾滋病研究所达到的新分子水平,为艾滋病预防、治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

    作者:徐永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