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功良;魏望远;李广平;夏蒙;阳桂芬;赵正元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常见的嗜肝细胞病毒,在我国人群中高发,感染率达10%左右.前S1蛋白(Pre-S1)是HBV外膜蛋白重要组成部分,是HBV基因前S区编码的产物.
作者:杨海燕;郭满盈;吴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预后的影响及新生儿筛查工作的意义.方法 对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57例甲低患儿进行数年的追踪观察,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智力水平.结果 3个月以前开始治疗者体格发育及智力可达到同龄儿童正常水平,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结论 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同时提示新生儿筛查工作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蓓;黄广文;刘艳萍;胡建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永顺县农村改水对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饮用改水村民7 818人和饮用未改水村民7 604人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 改水村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低于未改水村民(P<0.01).腹泻、痢疾、肝炎和伤寒4种传染病分别下降了52.98%、42.45%、46.29%和63.54%.结论 永顺农村改水使村民饮水卫生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
作者:陈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优势蚊种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合理灭蚊.方法 采集致泛库蚊块饲养成幼虫,用常用的六种杀虫剂按全国统一的蚊幼浸渍法[1]测定LC50.结果 常用的六种杀虫剂蚊幼虫24 h死亡率均小于50%.结论 长沙市致乏库蚊自然品系对六种杀虫剂均呈高抗性.
作者:胡源浩;刘蓓;李平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43例为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41例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浓度.结果 乙肝组和肝硬化组患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乙肝组和肝硬化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和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可能跟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小红;李延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待评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决定其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条件,以达到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作用,保护人民健康的目的[1].
作者:胡怡秀;刘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隆回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状况,为指导中小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隆回县2005年9-11月在校生3 887名为检测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隆回县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率为10.96%,城镇与农村学生HBV感染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V感染以HB-sAg(+)、HBeAg(+)、抗HBc(+)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强HBV感染学生的卫生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肝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丁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原学特点和致病菌耐药酶的产生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疑为脑膜炎的2 038例新生儿住院患者,无菌采集脑脊液(CSF)和其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药敏分析和耐药酶检测,并了解采集标本前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结果 2 038份CSF标本中检出需氧菌156株,阳性率7.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株,占26.9%,革兰阳性球菌103株,占66.0%.排在前三位的菌种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108份其他标本检出了和CSF相同的菌种,其中血液74例,痰液21例,脓或分泌物6例,尿和脐部分泌物7例;感染产耐药酶菌患儿在检测前使用抗生素比率高于感染但未产耐药酶菌的患儿比率(χ2=7.68,P<0.05),尤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差异更显著(χ2=12.37,P<0.005);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较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较敏感.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有上升趋势.加强各类标本的细菌学检测,预防化脑,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先斌;赖源;黄彩芝;尢灿;张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婚检取消对长沙市某区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 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 353例,其中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4 688例,围产儿死亡22例,围产儿死亡率4.7‰,未进行婚检的孕妇围产儿2 665例,围产儿死亡26例,围产儿死亡率9.8‰.结论 婚检人数的减少可能导致传染病、性病和出生缺陷率的提高.根据婚检自愿的要求,应加强宣教,提高群众的婚前保健意识,转换婚检机构的观念,加强婚前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袁军;徐慧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工作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质量,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系统.方法 对威海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 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控制在7%以下;传染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报告及卡片填写等情况市级医疗机构好,民营医疗机构差.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情况,市级医疗机构使用率高,而登记完整率较低.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将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张秋玲;林向利;邵正波;杨正辉;吕涛;周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胎龄<33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早产儿常规处理.预防组于生后2 h内,气管内给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分析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所需给氧方式.结果 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预防组低于对照组,且预防组发生NRDS病情亦明显减轻,所需给氧方式相对简单.结论 外源性PS对N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轻NRDS病情.
作者:彭湘莲;曹蓓;龚瑾;刘赛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村民有无半生吃或生吃溪蟹史等;采集4县部分村的淡水蟹类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对9个村的部分人群作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采血ELISA法检测并殖吸虫抗体.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村民生吃蟹率为37.66%;解剖的溪蟹中,囊蚴感染率为7.93%;庆元及景宁县并殖吸虫皮试阳性率为15.94%和2.27%,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80%和2.27%,天台和绍兴县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和14.29%.结论 浙江省并殖吸虫病老疫区流行情况变化较大,需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
作者:阮卫;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陈华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部分易患因素及与其并存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765名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经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B超、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后,进行性别、年龄、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结果 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2.45,P<0.01),中年人组与老年人组脂肪肝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04,P>0.05).脂肪肝组并存某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 脂肪肝易发生于特定年龄、特定人群.脂肪肝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林亦可;林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院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查阅1 866份肿瘤患者住院病历,记录其病种分布、营养程度评估、营养支持的方式及药物、动态监测营养指标及其它有关抗癌治疗中耐受性、感染、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有营养支持适应症的973例(52%)肿瘤患者,其中仅387例(40%)患者实施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论 重视营养评估和规范、合理地使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提高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降低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曹燕鸣;姚永中;朱胜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口腔门诊医疗需在狭小的口腔内进行复杂的侵入性操作,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及口腔粘膜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高速运转的气动牙钻及超声洁牙机可使唾液和血液以气溶胶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
作者:何会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路北区幼儿园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幼儿园儿童统一测量身高、体重、血常规、肝功能,根据WHO推荐标准进行营养评价,统计贫血、肝炎患病率.结果 被调查儿童中,低体重率、发育迟缓率、消瘦率、超重率、肥胖率、贫血率、患乙肝率分别为4.45%、3.89%、1.19%、13.73%、8.61%、11.45%、0.56%.结论 唐山市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现象,贫血率及肥胖率较高,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关于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3岁以上儿童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作者:陈晓艳;董胜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郴州市北湖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为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北湖区3所中学422名初中生和498名高中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回答均达90%以上,但初中生对蚊虫叮咬、共餐、一起洗澡或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正确回答均低于50%,高中生均在50%以上.有66.11%的初中生、69.08%的高中生害怕今后患艾滋病.结论 中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不全面,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认识误区.学校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作者:周金兰;楚光吉;侯素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厦门市区近两年来各类食品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 对2004-2005年度各类食品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954份样品,总合格率为88.46%,食品制作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几率大.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食品是非发酵性豆制品、肉制品.不同年度食品检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场所、不同采样方式检测的样品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豆制品、肉制品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的经常性监督、指导.
作者:李金坤;柯明月;梁英;杨帆;潘志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作者:杨宇;周胜华;王轶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居民掌握艾滋病有关知识、政策的现状,探讨农村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鹿泉市农村的常住居民5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①调查人群大多为女性,男性143例、女性332例,男女比例为0.43:1.②村民对打喷嚏、咳嗽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占29.26%、44.21%,对HIV感染者存在着恐惧心理,大部分采取见面打招呼,占71.79%.1.68%的农民存在着到娱乐场所消费的危险行为.③90%以上的村民关注艾滋病,他们喜欢获得艾滋病的信息渠道是电视、宣传橱窗及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在农村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