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 231例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李丹;周昌菊;彭丽秀;肖松舒;龚亚芳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的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法,对2 231例可疑感染者进行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培养并做药敏分析.结果 (1)2 231例标本中,假丝群母菌检出率为81.98%(1 829/2 231).(2)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8.90%(1 443/1 829).(3)对假丝酵母菌耐药率高的是制霉菌素(耐药率>86%),对氟康唑敏感,其次是伊曲康唑.结论 假丝酵母菌的耐药菌株较常见,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及控制措施

    口腔门诊医疗需在狭小的口腔内进行复杂的侵入性操作,与病人的唾液、血液及口腔粘膜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高速运转的气动牙钻及超声洁牙机可使唾液和血液以气溶胶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

    作者:何会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96例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卫生行为及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固定矫治的实施对错(牙合)患者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口腔健康的维护措施.方法 对196例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及矫治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及牙龈炎、龋病的检查.结果 矫治后患者刷牙、漱口、进零食等方面的卫生习惯均有明显改善.矫治前患龋率为40.30%,矫治结束时为41.33%.矫治前牙龈炎患病率为51.53%,矫治三个月时为85.20%,矫治后为15.82%.结论 固定矫治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矫治过程中龋齿、牙龈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作者:王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酒精对糖代谢的影响

    酒精是一种能量值为29.7 kJ/g(7.1 kcal/g)的食物,它可影响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在体内的代谢.酒精与糖代谢的关系,早已引起科学家的关注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发现急性酒精中毒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但在一定条件下摄入酒精又可导致高血糖[1,2].

    作者: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威海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工作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质量,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系统.方法 对威海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 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控制在7%以下;传染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报告及卡片填写等情况市级医疗机构好,民营医疗机构差.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情况,市级医疗机构使用率高,而登记完整率较低.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将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张秋玲;林向利;邵正波;杨正辉;吕涛;周春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和思考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但目前多媒体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高低不一.因此,仍有对其进行不断总结和研究的必要.本文比较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病原生物学中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和揭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并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李争鸣;阳大庆;藤兰菊;桂芳;林梅;李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0-2005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并殖吸虫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浙江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村民有无半生吃或生吃溪蟹史等;采集4县部分村的淡水蟹类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对9个村的部分人群作并殖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采血ELISA法检测并殖吸虫抗体.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村民生吃蟹率为37.66%;解剖的溪蟹中,囊蚴感染率为7.93%;庆元及景宁县并殖吸虫皮试阳性率为15.94%和2.27%,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80%和2.27%,天台和绍兴县人群抗体阳性率为0和14.29%.结论 浙江省并殖吸虫病老疫区流行情况变化较大,需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

    作者:阮卫;姚立农;余可根;夏生荣;陈华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行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对照组80例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后每2周复查1次,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2激光术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CA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就发病率对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再分析

    在国家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湖南省于2001年开始,对4岁组儿童加强一次麻疹疫苗接种.笔者搜集整理了1997-2004年祁阳县小儿麻疹发病资料,对232例小儿麻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4岁年龄组加强免疫前后,4~7岁年龄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前后对比发病率有显著差异(χ2=9.46,P<0.01);8月龄前麻疹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人数月龄构成比集中在6~8月龄(占86.4%).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湖南省推行的4岁组麻疹疫苗加强免疫对提高儿童群体免疫力,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上意义重大;为减少≤8个月龄婴儿麻疹的发病,麻疹疫苗初免时间提前的问题值得研究与探讨.

    作者:曾陵君;尹德利;周小红;王巧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的婴儿脐带血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了解婴儿乙肝感染率及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为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进行乙肝两对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1 233例脐带血中乙肝两对半全部为阴性的705例,占57.18%,能检测出一项(或多项)为阳性的共计528例,总感染率为42.82%,将乙肝两对半模式情况进行列表并与同期我室所检测的5 572例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P值<0.01,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婴儿脐带血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模式有较大差别.脐带血中HBeAb与HbcAb阳性者126例,占感染率的23.86%,为主要模式,HBeAg与HbcAb阳性者58例,占感染率的10.98%,为较次要模式,与临床血清标本相应模式比较P<0.01,亦与文献报道[1]的检验标本两对半模式出现率差异巨大.脐血中HBsAg阳性总数128例,占感染率的24.24%,阳性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乙肝感染者母亲在孕娠期间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采用其他针对性防治措施进行母婴阻断[2]的积极结果,也使控制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成为可能.

    作者:曹继华;叶军;王旭辉;陈新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德莫林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以及感染引起的.在治疗上多年来一直以抗感染及手术截肢为主.本院采用德莫林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本病3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TPSH保健品抗疲劳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以红景天、刺五加为主要成份的TPSH保健品的抗疲劳作用.方法 将雄性KM小鼠按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和0.12、0.24、0.72 g/kg·bw 3个给药剂量组.在灌胃给予受试物30 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的持续时间、血清尿素水平、肝糖原含量及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0.72 g/kgg·bw剂量能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水平和血乳酸曲线下面积(P<0.05),肝糖原储备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TPSH保健品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贺立勍;胡怡秀;周月婵;易传祝;张莹莹;钟才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脏骤停96例急救体会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症之一,稍一疏忽患者就会失去生命.2001年1月-2006年1月间我科救治院外及急诊观察心脏骤停96例(除外恶性肿瘤、慢性衰竭、中毒、溺水、触电、外伤等致病例),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沙市致泛库蚊抗性测定报告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优势蚊种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合理灭蚊.方法 采集致泛库蚊块饲养成幼虫,用常用的六种杀虫剂按全国统一的蚊幼浸渍法[1]测定LC50.结果 常用的六种杀虫剂蚊幼虫24 h死亡率均小于50%.结论 长沙市致乏库蚊自然品系对六种杀虫剂均呈高抗性.

    作者:胡源浩;刘蓓;李平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河道型钉螺孳生地环境特点及灭螺措施

    目的 掌握河道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孳生地的环境特点,提供优的灭螺措施.方法 选择湘江河长沙段钉螺孳生地现场,进行钉螺分布、钉螺扩散、水文、泥沙和3种灭螺措施效果的观察.结果 湘江长沙段18块洲滩有钉螺分布,面积839 99 hm2.钉螺逆水向上游扩散,年平均可达17.5 km.洲滩的植被93%以上是莎草.湘江水体含沙量较大,汛期5-10月占全年输沙量的70%,因河道水流不畅,所以每年洲滩都有泥沙淤积,厚度一般为1.0 cm,部分低洼地带或水流缓冲处可达7.0 cm左右.湘江一般4月上旬开始涨水,高洪水位多见于5-7月,高洪峰持续时间较短,8月开始退水.3种灭螺措施效果比较,实施土埋和翻耕垦种灭螺措施的6块洲滩,灭螺效果好,其中3块效果考核没有发现钉螺,另3块活螺平均密度均减少了95%以上.每年坚持药物灭螺处理的7块洲滩,灭螺效果差,活螺密度没有变化,其中有3块洲滩发现了感染性钉螺.结论 钉螺向上游扩散同样具有较快的速度;洲滩植被以莎草为主;洲滩泥沙淤积主要是5-10月;湘江涨水和退水时间均较长江早;洲滩环境改造灭螺效果好,药物灭螺效果差.

    作者:李以义;郭雪飞;李立武;罗超;蔡凯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农村社区常住居民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社区居民掌握艾滋病有关知识、政策的现状,探讨农村社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石家庄鹿泉市农村的常住居民5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①调查人群大多为女性,男性143例、女性332例,男女比例为0.43:1.②村民对打喷嚏、咳嗽不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低,分别占29.26%、44.21%,对HIV感染者存在着恐惧心理,大部分采取见面打招呼,占71.79%.1.68%的农民存在着到娱乐场所消费的危险行为.③90%以上的村民关注艾滋病,他们喜欢获得艾滋病的信息渠道是电视、宣传橱窗及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充分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失时机地在农村开展针对性的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控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医院感染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谱法,对3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HIE新生儿(感染组)、30例未感染HIE新生儿(未感染组)的血清PCT进行测定,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比较.结果 感染组中PCT阳性率(81.58%)与hs-CRP(73.68%)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感染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6.67%,P<0.01),而感染组hs-CRP阳性率与未感染组(60.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助于新生儿HIE患儿继发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可作为新生儿HIE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监测指标.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蒋玉莲;李先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南地区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湖南地区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3 664名湖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结果 检出的13种DRB1位点等位基因中,频率高的为DRB1*09(19.693%),其次为DRB1*15(14.014%)、DRB1*12(12.973%)、DRB1*04(11.960%)、DRB1*08(9.017%),频率较低的为DRB1*10(1.167%)和DRB1*01(0.877%),DRB1*09频率较其它地区人群为高.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湖南人群和广东人群距离近(0.1378),和辽宁人群距离远(0.3356).结论 湖南地区人群的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以DRB1*09、DRB1*15、DRB1*12和DRB1*04频率为高,其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属于中国南方人群,但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谢毓滨;王赤林;李双;李登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Lp(a)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Lp(a)、血糖(FBG)、24 h尿微量总蛋白(M-TP)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寻找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危险预测因素.方法 测定90例糖尿病患者(包括38例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及16例临床型肾病组)和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p(a)、FBG、M-TP和UAER,分析Lp(a)、FBG、M-TP、UAER与早期DN的关系.结果 Lp(a)和尿M-TP水平与肾损害程度(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27,0.8125,P<0.05).血糖与肾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r=0.054).糖尿病无肾病组L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的M-TP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 血清Lp(a)水平与糖尿病肾损害程度有关,并早于各项尿蛋白指标的异常,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性预测因素.

    作者:周光纪;马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的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微量白蛋白尿(mUAE)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IR)、血脂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74例无伴肾损害老年2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163例老年DN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24 h微量白蛋白尿(mUAE)、血清脂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N组与NIDDM组相比,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并且CHO、TG与mUAE呈正相关,ISI与mUAE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O、TG、IR与DN发生和DN的进展显著关联.结论 IR、血脂异常是老年DN发病及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宙;郝文科;钱芸娟;姚坚坚;余枫;林瑞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57例随访观察

    目的 了解早期治疗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预后的影响及新生儿筛查工作的意义.方法 对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57例甲低患儿进行数年的追踪观察,并评价其体格发育和智力水平.结果 3个月以前开始治疗者体格发育及智力可达到同龄儿童正常水平,治疗越早,预后越好.结论 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减少残疾儿童的发生,同时提示新生儿筛查工作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蓓;黄广文;刘艳萍;胡建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