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邓丽明;孙绍丹;奉飞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9例急性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和综合康复治疗组55例.治疗时间为3疗程.1疗程为10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5 5%和75.9%.综合康复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后3 d疼痛有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综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斯奇康联合化疗治疗肺结核336例临床研究

    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是卡介菌提取物,热酚法去掉菌体蛋白质,用乙醇沉淀提取菌体脂多糖而制成.由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我中心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两年内选择33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分两组对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以下称斯奇康),在抗痨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正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的探讨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各指标的判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荔湾区162例SARS调查个案,按照2004广州市SARS个案调查表终诊断判定原则,对判定为疑似非典组、临床诊断组、实验室确诊组和排除组的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各种症状、X线征、患者接触史等变量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史中接触患者(P=0.000)和职业(医院与非医院)因素(P=0.000)、初诊白细胞计数(P= 0.025)、SARS-IgG(P=0.000)因素在不同诊断分类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的包括动物接触史(P=0.532)等因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可作为诊断的主要判别因素.临床表现和动物接触史则未能成为区分不同诊断的指标.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能较好区分不同的诊断.

    作者:何庭辉;张瑞丹;范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宁乡县2004年高中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宁乡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以高中新生为检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乡县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5.04%,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率呈递增的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02,P<0.005);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3.20,P<0.005).HBsAg阳性学生以HBsAg阳性伴抗HBc,抗HBe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加强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熊灵芝;丁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2年1月~2004年12月ICU标本1305份,标本经分离培养,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鉴定,用相应的ATB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1147株细菌中,G杆菌为868株,占76%,G+球菌172株,占19%,酵母样真菌107株,占9.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率分别为2002年为72.7%和88%,2003年为92.8%和95.8%,2004年为92%和90.3%.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情况严峻.G+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MRSA分别为2002年75.5%,2003年83.3%,2004年89.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ICU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性,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桂娟;沈翠芬;冯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孕试纸定量监测血HCG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可靠的方法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早孕试纸检测,测算出血HCG值.我们用此法辅助诊治葡萄胎10例,早早孕20例,异位妊娠10例,先兆流产12例.结果数据直观,增减趋势明显且与临床转归相符,其中10例葡萄胎血样用全自动化分析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早孕试纸定量监测血HCG是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可靠的监测手段,适用于基层妇产科应用.

    作者:侯美菊;张群力;阳月娥;刘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勤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调查长沙市外勤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交通性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长沙市429名外勤交警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 (1)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有痰、咳嗽并有痰、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45.22%、55.71%、36.82%、48.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主要有外勤工作年限(X1)、吸烟(X2)、年龄(X3).结论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随着外勤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作者:陈发明;夏放群;曾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缺锌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锌缺乏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断乳1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缺锌组、配喂组、对照组、补锌组和高锌组,缺锌组、对照组、高锌组分别用缺锌饲料(Zn含量<1 mg/kg),常锌饲料(Zn含量为50 mg/kg)和高锌饲料(Zn含量为150 mg/kg)喂养8周,补锌组用缺锌饲料喂养3周后改用高锌饲料喂养5周,配喂组用常锌饲料喂养,给料量按缺锌组前一天实际进食量添加.8周后处死,用极谱法测定血清中锌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T3、FT4的含量. 结果缺锌使大鼠血清中锌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FT3含量下降,补锌后恢复正常,缺锌对FT4无影响. 结论缺锌引起甲状腺激素FT3下降,而FT4不受影响.

    作者:邓学良;袁秀琴;谢红卫;童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248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胸膜炎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9.8±5.2)d,对照组(19.1±4.1)d(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 458±528)ml,对照组(2 896±468)ml(P<0.01).抽液次数,治疗组(5.1±1 8)次,对照组(4.9±1.6)次(P>0.05).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组4例,对照组19例(P<0.01).2个月后B超查胸膜肥厚,治疗组(1.02±0.21)mm,对照组(1.43±0.32)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88.9%±1.8%,对照组81.1%±2.3%(P<0.01).FVC%治疗组94.2%±2.1%,对照组89.9%±2.2%(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作者:高春荣;高卫红;张叶娜;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9例急性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和综合康复治疗组55例.治疗时间为3疗程.1疗程为10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5 5%和75.9%.综合康复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后3 d疼痛有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综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邓丽明;孙绍丹;奉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检测

    目的通过监测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探讨常规法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两种自身抗体及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种自身抗体滴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卡维地洛组治疗后,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卡维地洛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这两种自身抗体的滴度,可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的显著疗效.

    作者:张伟;彭小玲;徐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中腹腔脱落细胞快速制片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阳性率的途径、方法. 方法观察70例腹水标本,每一例同时分别采用常规离心、涂片、普通固定和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采集细胞、涂片和超声波固定,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制成的细胞涂片上细胞的分布状况和形态特征对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采集器组阳性率48.57%,离心组阳性率17.14%,四格表χ2检验P值<0.01,平均制片时间分别是12 min和31 mn.结论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和超声波固定可以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癌细胞的阳性率,更有效的防止漏诊和减少手术医师等待时间.

    作者:周庆;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治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疗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2002年1月3例剖宫手术后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首诊均误诊,导致3例均在人流(清宫)术后出现阴道出血,均为外院急诊转入本院.2例行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人流前应常规做B超检查,做出早期诊断,避免盲目行吸宫术.

    作者:孟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CA125)、铁蛋白(SF)、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SF、SIL-2R的水平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端粒酶>CA125>SF>SIL-2R;特异性依次为端粒酶>SIL-2R>S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大幅提高(100%),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97.9%);其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病理分期及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华;吴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母婴结局.方法总结1996~2004年在我院产科住院20例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均<5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前或分娩期给予输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20例中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结论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否则应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贫困山区O~4岁儿童营养不良调查

    目的探讨江永县贫困山区瑶族乡0~4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县1166例0~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受调查儿童中营养不良患病率71.87%(838/1166);以1~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普及、加大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农村儿童体质的重要有效措施.

    作者:胡宗林;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差异及与VEGF的关系

    目的比较CD105与CD34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进行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及VEGF的检测.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05抗体标记的MVD分别为98.12±19.58,148.82±35.54;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86.49±16.75,106.98±18.64,VEGF阳性率分别为60%和80%.乳腺良性增生组织CD105,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48.31±15.67,54.60±18.18,VEGF阳性率为20%.乳腺癌与良性增生组织之间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表达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CD105标记的MVD显著高于CD34标记的MVD,用CD105评估肿瘤新血管生成可能更有价值;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指标.

    作者:唐明朝;李代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肠癌患者血清MMP-9与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本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48例大肠癌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和MMP 9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MMP-9的水平分别为(665.8±232.8)ng/L;(532.7±208.9)ug/L.显著高于对照组(391.6±135.2)ng/L;(317.8±132.2)ug/L(P<0.01).并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低分化者及C、D期患者较中、高度分化及A、B期高(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增高,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分期有关,提示VEGF、MMP-9对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韩惟青;莫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奶牛场结核病高危人群PPD调查分析

    2004年12月1~7日,我所对22家奶牛场所有工作人员及随场居住家属进行结核病高危人群普查.现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义;林楚雄;刘卫华;钟秋霞;刘汉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前白蛋白与C3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补体C3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8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C3值.结果前白蛋白、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炎组前白蛋白、C3含量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间差异显著(P<0.01);肝脏损害严重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组,前白蛋白、C3含量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前白蛋白、C3是反应早期肝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前白蛋白、C3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慧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钙化钼靶X线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钙化的特征,评价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钙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癌钙化的特征.结果 55%乳腺癌出现钙化,钙化密度偏低且均匀,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大于20个,钙化总数大于30个,混合型钙化对乳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光辉;刘文英;李青春;杨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