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娟;王银宁;李国徽;赵芳;陈佳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对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所选样本均为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肺炎患儿,共67例,分为两组,施行常规护理的33例为常规组,行优质护理的另34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患儿家属满意度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可推广.
作者:王海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维生素E胶丸对早期先兆性流产的疗效及超声学评价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治疗的早期先兆性流产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滋肾育胎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超声检测治疗前后子宫螺旋动脉、黄体血流的RI、PI值.结果:滋肾育胎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维生素E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性流产对患者疗效及子宫螺旋动脉、黄体血流的RI、PI值有改善作用较明显,在所有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螺旋动脉、黄体血流的RI、PI值显著趋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育胎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维生素E胶丸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辛娜;高建秋;杨丽娟;吴燕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于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支架手术的62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于患者术后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为29.03%,患者满意度为83.87%;研究组患者并发症产生率为9.68%,患者满意度为96.77%.研究组在观察指标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术较为常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疗效显著,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ICU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ICU重症肺炎120例患儿(在2016年8月22日至2017年8月22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全面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SaO2(96.88±2.41)%、PaO2(90.87±3.62)mmHg、PaCO2(31.28±2.43) mmHg、PH值(7.86±0.76)、呼吸机使用时间(105.85±3.95)h、家属满意度(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在ICU重症肺炎患儿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任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管理的产妇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单纯进行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实行产后访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第二位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室性早搏.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胡一等[1]完成了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其带来的危害也在逐年增加.房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使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上升.2006年国际房颤诊治指南中提出引发房颤临床常见的五种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房颤的病理基础是心房扩大,压力增高,房肌缺血、炎症、坏死、纤维化等.其机制目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机制与炎症有关,有些因子甚至有可能成为预测房颤预后的指标.因被认为是重要的炎性标志物之一的C-反应蛋白(CRP)可以简便精确地测定,本组选择了40例房颤患者,尝试探讨作为炎症标记物的CRP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邱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门诊随机选取100例先心病胎儿或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前和产后一月内对胎儿及新生儿逐一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临床检验结果或解剖学结果为对照,对比分析产前超声筛查的准确率和可靠性.结果:100例先心病胎儿或新生儿的超声检查结果中可见单心室、动脉瓣狭窄、肺静脉异位引流、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10例为产前超声检查中漏诊的患儿,无误诊,提示超声检查在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为90%,特异性100%.结论:产前胎儿先心病超声筛查的敏感度较高(90%),准确性和可靠性均可以保证,因此超声筛查可作为产前胎儿先心病快速检查和诊断的技术使用,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进方法、细致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和社会稳定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盈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2015年安阳市北关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 5年安阳市北关区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个案数据库,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中的要求开展调查.结果:2015年安阳市北关区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93.7%、及时报告率为100%、卡片信息完整率98.32%、准确率98.32、一致率97.48%.结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2015年北关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相对较往年有所下降,应积极通过加大定期督导与评价,加强医生及疫情报告人员培训等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0%,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水肿、疼痛、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0%,而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胜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布地奈德与博利康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博利康尼给药组(n=39)和联合给药组(n=39),博利康尼给药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只接受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给药组接受博利康尼+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博利康尼给药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联合给药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给药组优于博利康尼给药组.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博利康尼与布地奈德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刘京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浅析椎间孔径下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3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和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30例行椎间孔径下髓核摘除术患者中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后消失;大部分患者可在术后5天相关保护措施下下床活动,仅2例脑脊液漏患者需卧床7-10天.结论: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做好相应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疏导,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身体机能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晚期肿瘤患者焦虑状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精神状态及治疗效果.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实施心理护理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状态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认知能力,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精神疾病进展.目前对肿瘤患者治疗多采用森田疗法护理进行治疗并配合辅助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性心理护理、行为性心理护理、中医情志心理护理,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作者:李真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采取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将其随机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8).实验组应用VSD治疗,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伤修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创伤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37%、84.21%,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方式,其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能够缩短患者的创伤修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黄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原因与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西药房随机选取的2000张处方,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西药房开具的2000张处方中,有101张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占比5.00%.分析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找出其中用药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对策.结果:101张西药房不舍理用药处方中,药物的选择不合理所占比例高,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的21.78%,占总抽取用药处方比例的0.95%,其余的依次为用药剂量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给药的方式不合理以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主要有用药剂量不合理、药物选择方式不合理等几种类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为医师和药师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进而确保用药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慧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运用在静脉输液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LACC和Wong Baker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输液依从性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静脉输液患儿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惠儿痛苦,使患儿的依从性提高,还能增强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汪娅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总胆汁酸检测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孕妇3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研究组,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5例健康孕妇设为乙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总胆汁酸检测.结果:研究组的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相比较对照更高,而胆碱酯酶则相比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研究组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总胆汁酸指标比较后发现,孕期与总胆汁酸水平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进行总胆汁酸检测,并以此为依据,可以有效鉴别患者的胆汁淤积状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石占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 2016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采用责任制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疗护理流程,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专业熟练程度、责任心、应急能力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专业的认知程度上即SAQ的评分方面远远高于对照组,而患者在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责任制护理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服务意识、专业知识、护理质量以及减小患者在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效率高、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秋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惠有胆结石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志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简述全科药学相关服务工作的要点,讨论现在我国培养全科型药师的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阐述医院开展全科药学服务的内容和发展状况.结果:在具体开展药学工作中,由于临床药师的特殊性,无论是在药房咨询窗口还是临床一线服务时,都必须要有完备的临床实践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面向医生和患者进行工作与服务.全科药学新理念的诞生,能够进一步深化临床药师的工作能力,对临床药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全科临床用药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在各种状况下很好的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使药师能够真正有效的服务于临床.目前我国的全科药学正在不断发展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倡全科药学和专科药学要共同发展,促进全科药学实现快速稳步发展.
作者:钱柒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50例2016年2月-2017年12月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综合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手术效果显示,其中9例(18%)患者恢复良好,32例(64%)患者轻度残疾,5例(10%)患者重度残疾,2例(4%)患者植物生存状态,2例(4%)死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56.41±2.42) min和(7.41±2.12)d;手术后患者格拉斯哥晕迷评分、综合生活质量量表(CQOLI-74)评分优于手术前,P<0.05.结论: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预后和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秦维;阿吉木·库尔班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