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凌娅;倪晓平;孔庆鑫;邱丽华
目的 了解杀它仗蜡块在亚热带地区住宅区的灭鼠效果.方法 选择某住宅区作为本次试验现场,以新鲜稻谷为诱饵,用盗食法了解鼠密度;采用间歇投药法和饱和投药法投放灭鼠毒饵.结果 间歇投药法第1个周期后鼠密度下降率为69.0%,第2个周期为61.8%,第3个周期为45.3%;饱和投药法10d后鼠密度下降率达81.0%.结论 杀它仗蜡块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性状稳定,对鼠的选择性较强,无非靶标动物中毒,饱和投药法的鼠密度下降率优于间隙投药法.
作者:黄超;李华;冯向阳;周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布尼亚病毒科是媒传疾病中重要的病毒科之一,传播媒介囊括了医学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如蚊虫、白蛉、蠓、鼠等,宿主动物为哺乳动物,如人类等.2010年在河南、山东等地出现的“蜱虫叮咬事件”是由蜱作为传播媒介,病原体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染疾病,该病严重者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10%.为给布尼亚病毒所致疾病的检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就布尼亚病毒科病毒病原学、所致疾病及感染和免疫应答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颖;邵柏;于长友;方绍庆;刘明杰;孙宝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家蝇抗药性水平,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杭州市家蝇现场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EBT、敌敌畏、胺菊酯6种杀虫剂抗药性水平.结果 6种杀虫剂对家蝇现场种群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其化学毒性强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胺菊酯、EBT、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与敏感品系比较,溴氰菊酯抗性水平提高多,抗性系数为338.00(LD50为0.1014 μg/只);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抗性系数为86.77(LD50为0.7983 μg/只);其他杀虫剂抗性水平接近或低于敏感品系,抗性系数在0.19~1.92.结论 杭州市家蝇现场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较高,敌敌畏等抗性呈升高趋势,在灭蝇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大量单独使用.
作者:韦凌娅;倪晓平;孔庆鑫;邱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德国小蠊的温度和光周期反应模式,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德国小蠊生长发育、繁殖及生活史节律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在通用环境实验箱中进行.在光周期为LD12 h∶12 h(光照强度为4000 lx)时,分别设置16、18、22、26和30℃5个梯度;在温度26 ℃时,分别设置光周期LD16h∶8h、LD12h∶12h、LD8h∶16h和LD0∶24h.结果 当光周期恒定(LD12 h∶12 h)时,若虫期发育速率30 ℃>26℃>22℃>18℃>16℃,若虫羽化率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当温度恒定(26℃)时,若虫期发育速率LD16 h∶8 h>LD12 h∶12 h>LD8 h∶16 h>LD0∶24 h,若虫羽化率随光照时间的减少而下降.结论 德国小蠊的光周期反应模式属长日照类型;若虫期在德国小蠊的生活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温度与光周期对德国小蠊的交互作用结果是通过诱导滞育的发生,影响其发育历期、羽化和繁殖,从而影响生活史的节律性.
作者:霍京;苗明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199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乙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乙脑病例26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9/10万;死亡34例,年平均死亡率0.008/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2.98%.全区12个盟(市)有10个盟(市)报告了乙脑病例.其中,通辽市报告病例数多为186例,占病例总数的70.99%;7-12月共报告257例,占总病例数的98.09%.整体上乙脑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人群,农民发病数多为106例,占40.46%.结论 乙脑防控策略效果良好,建议考虑为成年人接种乙脑疫苗.
作者:范耀春;闫真;李澄;闫绍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我国东北林区蜱标本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2010-2011年在东北林区采集蜱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基因片段,分析东北林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1161只,阳性率4.91%,2011年1132只,阳性率4.24%,2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3,P=0.830;x2=1.789,P=0.409).全沟硬蜱阳性率4.86%(91/1872),长角血蜱为3.41%(14/411),森林革蜱为0(0/10),3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gltA序列中,NE-gltA-1与Hc346株(GenBank:GU935788)相似,仅差2 bp,相似性99%;NE-gltA-2与MDJ-Ip92株(HQ396224)序列一致,相似性100%.与2个序列相似性远的是ZJ-HGA-72株(DQ458811),相差53 bp,相似性84%.测得的16S rRNA序列与我国从东北鼠源分离株China-C-Tt(GQ412339)接近,相似性为99%,与Florida株(AF309867)相似性远,相似性97%.结论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作者:李颖;左双燕;唐琨;浦冠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一路走来》一书由武汉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兼媒介生物控制研究室主任汪诚信先生所著回忆录式自叙.从少年时代的成长,青、中年直至退休后的经历、学习、思想、活动、工作等的概况,读后感人至深,深为其道德高尚、学风谨严、贡献突出等出色的业绩所感召,特作此书评以荐读者.尤应指出的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刘起勇研究员所作序言堪称点睛之笔,相当精彩.
作者:王酉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磐安县鼠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研究以外膜蛋白A(Osp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在浙江省的应用.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磐安县128份鼠肝、脾标本中ospA基因特异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从128份鼠肝、脾标本中检测发现4例ospA基因阳性片段,其中3份来自黄毛鼠,1份来自大林姬鼠;核酸序列基本一致,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高度相似.结论 利用osp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浙江省部分山区存在鼠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其中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占优势.
作者:姜理平;陆群英;李钟梁;张磊;王复甦;张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范围性疾病,传播快,易反复.我国政府决定在2010年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上海市也拟定在2015年达到消除疟疾目标.为了解浦东新区疟疾发病情况,从而为制订后期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我们对2008-2010年浦东新区疟疾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三带喙库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幼虫和现场捕获且带回实验室产一次卵后的雌成蚊为试虫;用WHO推荐的药膜接触法、幼虫浸渍法,分别测定三带喙库蚊成蚊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获得成蚊的击倒率和死亡率,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95%CI),比较其抗药性程度.结果 三带喙库蚊成蚊对0.05%溴氰菊酯(1 h)、0.05%高效氯氰菊酯(1 h)、0.25%氯菊酯(3 h)、0.45%氯菊酯(3 h)、0.05%氯氰菊酯(1 h)、0.45%胺菊酯(1 h)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分别为85.0%、74.6%、38.0%、92.9%、36.2%和43.6%;对1%杀螟硫磷(2 h)死亡率为16.1%;对0.1%残杀威(2 h)死亡率为16.9%;对4%DDT(4 h)死亡率为36.4%.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LC50及其95% CI分别为0.0046(0.0037~0.0055)、0.0113(0.0092~0.0136)和0.0325(0.0289~0.0369)mg/L; DDVP、双硫磷、杀螟硫磷、马拉硫磷的LC50及其95%CI分别为4.9047(3.8612~6.4215)、9.5733(7.4644~12.5296)、1.2694(1.0280~1.5055)和0.7750(0.6060~0.9842)mg/L;仲丁威的LC50及其95%CI为4.4237(3.7406~5.2769)mg/L.与已发表文献的敏感品系比较,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11.5、1.9和8.8倍,对DDVP、双硫磷、杀螟硫磷和马拉硫磷的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为76.6、7977.8、256.4和84.2倍.结论 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抗性,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为严重;幼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较高,双硫磷高.
作者:陈云;孟凤霞;王学军;卢慧明;李袁飒;刘起勇;康殿民;景晓;王君;张世水;宫学诗;岳克三;赵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呼和浩特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今后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 呼和浩特市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70、47.67和24.64倍,属于高抗级别;对敌敌畏的抗性倍数为12.09倍,属于中抗级别;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为1.78倍,属于敏感级别.结论 家蝇防治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应以抗药性监测结果为指导,结合物理防治、环境治理消除蝇类孳生场所,从根本上控制蝇类密度.
作者:徐能智;慕志华;范利霞;高烨芳;程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前往非洲、东南亚地区,促进了区域外贸的纵深发展.然而,非洲、东南亚特殊的气候和卫生环境,往往成为蚊媒孳生的温床,劳务人员感染蚊媒传染病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尤以恶性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居多.王静等[1]报道连云港口岸225名从非洲赤道几内亚归国劳务人员中一次性发现24例恶性疟原虫阳性,戴虹等[2]报道东南亚输入性登革热6例,王大虎等[3]报道广州市从斯里兰卡回国人员中发现首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成为危害劳务人员健康为危险的因素.
作者:杨志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基于mce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分析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mce基因保守性,获得钩体mce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方法 以NCBI/Blast、NCBI/Cds软件搜索Mce内部存在的保守功能结构域及mce基因的特异性;采用TMHMM Server-2.0预测所编码蛋白跨膜区结构;根据已报道问号钩体赖株mce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问号钩体赖株全长mce基因,测序并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结果比对.以13株国内流行问号钩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基于mce基因PCR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同时根据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做系统发生树.结果 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Mce含有与病原菌黏附侵袭相关的Mce超家族保守功能结构域;Mce中存在一明显的跨膜结构;同时,mce基因特异存在于问号钩体中;所克隆的mce基因与已报道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P_712236)一致;PCR检测结果表明,我国13株问号钩体株均携带mc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95%.结论 问号钩体mce基因特异、保守存在于各致病性的问号钩体中;Mce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并含有Mce超家族结构域,与问号钩体黏附侵袭宿主细胞有关.
作者:吴锦芳;张磊;孙继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蚊、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个区(县)作为监测点,分别用浸渍法和点滴法测定淡色库蚊和家蝇的抗药性.结果 天津市蚊、蝇对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一定的抗性,淡色库蚊对DDVP、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的平均相对抗性分别为61.49、13.08、3.72、5.03和17.84倍;家蝇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氯菊酯的平均抗性分别为9.49、58.44、11.24、2.66和2.95倍.结论 各地应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合理应用杀虫剂,积极提倡综合防制,有效开展灭蚊、蝇工作.
作者:吴彤宇;张咏梅;张静;秦娜;王伟;李培羽;李今越;郝连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和分析南通市黄胸鼠和褐家鼠凝血酶原时间(PT).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PT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表示.结果 黄胸鼠、褐家鼠及对照大白鼠的INR平均值分别为0.97、1.40和0.88;方差分析表明,黄胸鼠和褐家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26,P<0.05);褐家鼠和大白鼠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0.527,P<0.05);黄胸鼠和大白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1,P>0.05).崇川区与开发区的褐家鼠INR值经成组设计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6,P<0.01),崇川区与港闸区的黄胸鼠经成组设计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1,P>0.05).结论 实验所测得的黄胸鼠及褐家鼠INR值范围分别为0.60~1.92和0.84~2.29,PT值有性别、鼠种、区域间差异.
作者:王智泉;章士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20世纪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和地理分布,为疟疾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20世纪50-90年代微小按蚊资料及疟疾发病率,于2004-2010年在不同经纬度原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收集该蚊成蚊,采用形态学和PCR方法鉴定采集的微小按蚊样品.结果 1957-1998年对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媒介按蚊调查,92个县中有56个县存在微小按蚊;2004-2007年在该蚊活动频繁的36个县的乡村收集按蚊,仅在20个县40个媒介点采集到微小按蚊244只;采用种类分子鉴定,除百色市旺甸村有微小按蚊种类A存在外,其他地区均为微小按蚊种类C.2008年后全自治区各县疟疾疫情发病率已降至0.1/万.结论 目前在广西存在微小按蚊种类A和C两种,以种类C为主;全自治区不同经纬度的微小按蚊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已经明显减少,该蚊有可能不再是该区域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
作者:邹春燕;区德锦;韦海艳;林康明;郑彬;孙艳;阎桂云;黄亚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辖3个县(市),人口107万.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部和南部与缅甸接壤,地处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降雨量1341 mm.在20世纪90年代初,勐海县传染病疾病谱中,主要以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主,如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斑疹伤寒等.为了解近年来勐海县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现将2004-2010年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家蝇3龄幼虫抗肿瘤肽对K562细胞核和线粒体膜电位及K562细胞凋亡蛋白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进而探讨家蝇3龄幼虫抗肿瘤肽是否可以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促进K562细胞凋亡.方法 首先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标记法,将家蝇3龄幼虫峰5、峰8组分作用于K56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检测K562细胞核荧光强度的变化;其次采用荧光探针罗丹明123标记K562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K562细胞中罗丹明123荧光强度,以细胞内荧光强度表示线粒体膜电位大小;后用caspase-3检测试剂盒和酶标仪测定K562细胞caspase-3的含量.结果 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标记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家蝇3龄幼虫峰5、峰8组分作用于K562细胞后部分细胞核的荧光强度增强,说明其可以引起K562细胞发生凋亡;用罗丹明123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家蝇3龄幼虫峰5、峰8组分作用组的K562细胞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1=21.30,t2=196.23,P<0.05),说明家蝇3龄幼虫抗肿瘤肽可以使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峰5、峰8组分作用组caspase-3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146.92,t2=189.56,P<0.05),说明3龄幼虫抗肿瘤肽可以促进K562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家蝇3龄幼虫抗肿瘤肽峰5、峰8组分对K562细胞核具有损伤作用,可以引起K562细胞发生凋亡,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激活caspase-3,扰乱其生理功能,促使其凋亡.
作者:赵瑞君;樊宏英;程璟侠;冀霞;焦丽萍;贾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及河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及该抗性与击倒抗性基因型的关联性.方法 2010年7-8月采集云南省勐腊和元阳县,河南省桐柏、淮滨县以及永城市中华按蚊样本,F1代成蚊用接触筒内成蚊药膜滤纸接触法,按照WHO区分剂量,调查5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状况,并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抽取部分样本对kdr相关钠离子通道1014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5个地区中华按蚊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均<98%,其中淮滨县、永城市、桐柏和元阳县中华按蚊的死亡率均<80%,为抗性群体;勐腊县中华按蚊为初步抗性群体.PCR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河南省淮滨县、永城市和桐柏县中华按蚊样本中均发现kdr位点突变,云南省元阳和勐腊县中华按蚊样本中未发现kdr位点突变.结论 河南省永城市和桐柏县的溴氰菊酯抗性与kdr位点突变相关;淮滨县中华按蚊kdr突变率高,但未发现其与溴氰菊酯抗性的关联.
作者:祁欣;崔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物理、化学因子对致倦库蚊的引诱效果,以更好地设计改进新一代灭蚊器.方法 使用Y形嗅觉测试仪测定化学因子(尿素、乳酸、丙三醇、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壬醛)以及物理因子(声波和可见光)对致倦库蚊成虫的引诱作用;将致倦库蚊成虫逐只放入Y形嗅觉测试仪,统计飞入处理端的个体数,通过比较得出对致倦库蚊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物理、化学因子.结果 对致倦库蚊具有较高引诱率的化学因子有尿素(10 mg/L)、乳酸(1000 mg/L)、十六烷酸(10 mg/L)和壬醛(0.1 mg/L);物理因子中150 Hz的正弦波和380 nm的可见光分别对致倦库蚊具有较高引诱率.结论 可将上述引诱效果较佳的物理、化学因子引入到灭蚊器的设计生产中,以提高灭蚊效率.
作者:谷依露;高小峰;杨晓菁;葛台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