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许辉
目的探索引起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应的防制方法.方法选取医院网络直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实验室诊断病例,比较各种病原体在地区、性别、年龄之间所占构成比的差异,以及流行的季节性.结果引起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构成比分别是30.89%、69.02%;两者的感染构成比无地区、性别的差异,年龄方面其中轮状病毒6个月~2岁易感,而空肠弯曲菌6个月以内易感;季节方面轮状病毒入秋后流行,空肠弯曲菌春夏季流行.结论降低儿童其他感染性腹泻主要防制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菌,研制高效安全的疫苗.
作者:席胜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及VEGFR-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记数VEGFR-3标记的脉管.结果淋巴结转移组HIF-1α的阳性率(85.7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5.56%)(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率(90.4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脉管数(7.62±1.1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27±0.96)(P<0.05);VEGF-C的阳性表达与VEGFR-3阳性脉管数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HIF-1α、VEGF-C及VEGFR-3与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作者:李庆;李代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苏丹红系列染料(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灵敏、专一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过滤后,无需其它处理,直接用95%乙腈+5%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用电喷雾正离子源进行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方式(SRM)对这四种物质各自的母离子(m/z249、277、353、381)及其四对子离子(m/z232和93、121和106、197和92、225和106)进行监测,三级四极质谱测定;用全扫描方式对每种物质进行了结构解析.结果样品处理极其简单,7 min内完成分离,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回收率98%~103%,检出限0.02~0.04μg/L,RSD0.8%~1.6%,相关系数0.9993~0.9998;同时首次发现食品中添加有与苏丹Ⅲ和Ⅳ结构极其近似的同分异构体存在,且其同分异构体也为红色物质.结论方法适合各种食品样品中的苏丹红染料的测定,在进行市场监测时,不仅要检测常见的苏丹Ⅰ、Ⅱ、Ⅲ、Ⅳ,还要检测其同分异构体,以防止其作为食品染色剂非法使用.
作者:冯家力;王一红;丁力;李帮锐;潘振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菌痢是否存在季节性周期分布特征,为研究致病因素、考核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构成双向有序列联表时间序列数据的深圳市宝安区1993 2004年菌痢逐月发病资料,利用游程检验和有序对数比检验两种不同统计方法进行季节性分布分析.结果游程检验示P<0.05,有序对数比检验示P>0.05.结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菌痢发病具有季节性升高的特征.
作者:林启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我校临床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脱产教师不能保证提前10 min进教室、部分授课教师坐在多媒体教学电脑后方进行讲课、多媒体课件字体过小或色彩对比不明显这几个不太受到重视的课堂现象,讨论了由这些规象得出的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诸如责任心不够强、缺乏与学生交流的热情、没有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样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黑明燕;李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肌酸是由甘氨酸、精氨酸和甲硫氨酸在肝脏内合成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是机体能量储存、利用的物质基础.血清肌酸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法、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其在心肌梗死、运动员身体机能评价和肌肉损伤等疾病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莫喜明;唐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广西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探讨食物中毒与地区、季节、城乡分布以及与致病因素等关系,进一步掌握广西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规律.经分析广西2003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起数比2002年有所减少;高峰出现在每年的5月份;两年中发生起数多的地区是来宾市;食物中毒事件易发生在农村地区;致病因素以化学性中毒为主,化学性食物中毒也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提示,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加强食品卫生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报告及时率和加强有毒化学物品的监管是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军;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杨美才;陈岳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2004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全州各类别人员血清样本进行抗HIV检测.结果2004年检测各类人员9 760人,检出HIV感染者12例,检出率0.12%,人口总发病率0.45/10万,其中吸毒人员,STD门诊就诊者,输血、手术和HIV可疑病人,HIV感染者配偶检出率分别为0.79%、0.39%、0.43%和25%.在检出的HIV感染者中,农民多,占75%(9/12).结论2004年湘西自治州艾滋病疫情显著上升,但仍处于低流行阶段,应加强全州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彭志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汽油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血球计数仪检测汽油加油人员组及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该两组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数据.结果汽油加油人员组的T淋巴细胞(%)、IgG均比对照组低,而补体C3增高,且随接触汽油时间延长这种差异愈明显.结论吸入汽油使人体免疫功能有下降趋势,且随接触汽油时间延长,这种趋势愈明显.
作者:庄奕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讨论了医疗信息系统的时间同步的必要性,介绍了一个在VB6.0下封装了Winsock构成的时间同步控件和利用它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案,给出了部分实现代码.
作者:于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在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2例,其中轻型20例,中型78例,重型2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PRA、AngⅡ、ALD含量.结果高压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三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呈逐步升高态势,组间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有较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PRA、AngⅡ、ALD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可靠而且灵敏的指标.
作者:石光清;向谷良;戴中伟;邱娟;郭肖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孕龄期妇女如何预防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可疑孕妇标本380例(患者组)、健康孕妇标本152例(对照组),并对检出弓形虫阳性的患者作跟踪治疗.结果FQ-PCR检测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弓形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80/380)、3.95%(6/15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23.44,P<0.05).86例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转阴率为83.72%(72/86).不同孕期患者弓形虫DNA的感染率分别为:早期22%、中期20.75%、晚期18.92%.各期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孕期检测和及时治疗弓形虫感染,能降低胎儿宫内垂直传播,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随机选择珠海市1999~2003年出生、母亲HBsAg阴性、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完成3针基础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的儿童,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段分成6组,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抗-HBs有效阳性率(≥10 mIU/ml)、几何平均滴度(GMT)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的95.45%和65.36 mIU/ml,降至4年后的38.27%和6.56mIU/ml,免疫1年后的下降率为显著.及时完成3针基础乙肝疫苗免疫后各不同时间段的儿童HBsAg阳性率均不超过1%,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小于2%,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
作者:邓韶英;柯建厚;孙亚军;徐郁;肖慧洁;梁卫华;黄小平;朱江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输注(CSⅡ)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人型普通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1)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人型普通胰岛素(No R)治疗组;(2)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In A)治疗组,治疗5~7 d后,比较两组血糖、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能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下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InA组餐后血糖明显低于NoR组[(7.99±1.24)mmol/L vs(11.11±1.56)mmol/L,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No R组[(0.36±0.31)次/人vs(0.98±0.29)次/人,P<0.01];In A组治疗前后体重没有明显变化[(76.12±7.55)Kg vs(75.95±6.54)Kg,P>0.05],NoR组治疗后体重明显增加[(77.70±5.98)Kgvs(74.56±7.07)Kg,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能更好的控制餐后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不增加体重,是控制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更好的选择.
作者:谢艳红;莫朝晖;熊静;金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测定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然后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计算.结果方法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5%,对于含铅量为5.68μg/L的血样,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39 μg/L.结论该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平行测定、仪器和工作曲线带来的误差,其次是标准溶液误差.
作者:易海艳;高寿泉;陈淑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龙岩市区主要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影响艾滋病流行的某些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用于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0年对目标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基线调查),然后每月1次进行干预,再于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年分别调查117人、305人、240人、276人、283人,有商业性行为者占56.2%~81.3%;5年中,过去1个月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分别为16.2%(18/111)、30.9%(90/291)、32.3%(74/229)、36.9%(80/217)、62.1%(64/103),近1次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时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分别为42.3%(47/111)、51.2%(149/291)、61.1%(140/229)、69.1%(150/217)、70.2%(167/23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39.20,P<0.01).2000~2004年服务小姐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30.8%、42.6%、56.3%、67.8%、76.0%,5年比较,知晓率逐年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P<0.01).结论行为干预取得一定成效,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不容乐观.
作者:陈益林;闫建平;李土荣;蓝建军;林梅艳;陈前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影响学龄女童个性的有关因素,为培养其健康个性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所属的七个区各随机抽取1所学校,每个学校抽取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儿童用)和自编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 100名女童进行调查.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女童精神性(P)的因素有分数;影响小学生内外向(E)的因素有是否班干部、自我成绩评定、父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影响情绪稳定性(N)的因素有分数、父母关系;影响掩饰性(L)的因素有父母关系.结论女童个性受家庭、学校环境等的多重影响.家长、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倾向,避免对子女儿童的负面影响,以利于其个性向积极方向发展.
作者:何宏灵;张西萍;杨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ST免疫比浊法测定63例ALD患者,30例健康人血清中m-AST活性水平,并计算出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L-AST)活性的比值及m-AST升高百分比.结果ALD患者血清m-AST活性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入院2周酒精性脂肪肝(AFL)患者病情好转者,血清m-AST水平下降(P<0.01),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m-AST活性的测定及m-AST/L-AST比值可作为ALD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辉;戴春梅;郑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南瓜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双盲法,组间和自身两种对照设计,观察服用南瓜提取物30 d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南瓜提取物对糖尿病主要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27.5%(对照组为11.8%),且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平均下降率均超过10%.结论南瓜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症状和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章荣华;楼晓明;高寒;何升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此文分析了上海市金山区1999~200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死亡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损伤与中毒,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控制措施.
作者:彭艳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