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荣华;楼晓明;高寒;何升良
目的分析镇江市游泳池水微生物的污染现状,指导处理水质,为有效的预防控制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镇江市区游泳池水样,依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检测.结果检测367份游泳池水,总合格率71.39%.深水区游泳池水合格率68.36%,浅水区游泳池水合格率71.23%.浅水区游泳池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各年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1.93,P<0.01;χ2=9.89,P<0.05).深水区游泳池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各年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5.23,P<0.01;χ2=11.59,P<0.05).深、浅水区游泳池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2、0.06,P>0.05).结论镇江市游泳池水微生物污染情况较严重,细菌总数超标较大肠菌群严重,深水区游泳池水微生物污染情况略好于浅水区.
作者:徐岚;韩颖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溴氯海因消毒泡腾片与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泡腾片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要达到消毒要求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溴氯海因消毒泡腾片所需有效溴含量为520mg/L,而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泡腾片需有效氯含量为1 00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0 min,溴氯海因消毒泡腾片所需有效溴含量为52 mg/L,而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泡腾片需有效氯含量为400 mg/L.前者含有效溴520 mg/L溶液的pH值为5.06,气味较轻,后者含有效氯1 000 mg/L溶液的pH值为8.06,气味较重.二者置54℃恒温箱内放置14 d,有效含量平均的下降率均<10%.结论溴氯海因消毒泡腾片有效含量低,pH偏酸性,气味较轻,杀菌效果好,较稳定,且对环境无污染[5],总的效果优于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泡腾片.
作者:黄威;朱应凯;陈贵秋;高琼;庄世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孕龄期妇女如何预防弓形虫感染,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可疑孕妇标本380例(患者组)、健康孕妇标本152例(对照组),并对检出弓形虫阳性的患者作跟踪治疗.结果FQ-PCR检测的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弓形虫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80/380)、3.95%(6/152),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23.44,P<0.05).86例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转阴率为83.72%(72/86).不同孕期患者弓形虫DNA的感染率分别为:早期22%、中期20.75%、晚期18.92%.各期的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孕期检测和及时治疗弓形虫感染,能降低胎儿宫内垂直传播,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作者:杨爱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估计怀化市洪江区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为今后预测该地与吸毒相关情况服务. 方法应用Poisson分布期望值可信限表,确定样本大小.应用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采用访谈方式获得数据,估计吸毒总人数.采用当年在所监测的感染率推算感染人数.结果优分配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共调查1 388人,发现吸毒人员24人,占1.73%;洪江区总人口为72 709人,估计总吸毒人数1 258人.结论该方法可以满足对吸毒人数的估计.
作者:郑军;陈曦;尹逊强;蒲洪波;潘虎;吕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久性.方法随机选择珠海市1999~2003年出生、母亲HBsAg阴性、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全程完成3针基础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的儿童,按免疫后不同的时间段分成6组,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抗-HBs、HBsAg和抗-HBc检测.结果抗-HBs有效阳性率(≥10 mIU/ml)、几何平均滴度(GMT)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的95.45%和65.36 mIU/ml,降至4年后的38.27%和6.56mIU/ml,免疫1年后的下降率为显著.及时完成3针基础乙肝疫苗免疫后各不同时间段的儿童HBsAg阳性率均不超过1%,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均小于2%,未见随年限延长而增张的趋势.结论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免疫效果良好,存在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在全程免疫后5年内没有必要进行加强.
作者:邓韶英;柯建厚;孙亚军;徐郁;肖慧洁;梁卫华;黄小平;朱江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厦门市卫生工作者对吸烟的认识、态度、行为现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4~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十所三、二、一级医院和市、区两级疾病控制中心的业务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685人,卫生工作者总吸烟率20%,现在吸烟率16.2%,男性26.8%,女性0.8%,卫生工作者戒烟率3.8%.吸烟的卫生工作者认为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自我放松(42.4%),作为工作紧张的减压方式,其次是社交需要(38.2%)及吸烟已经成为生活习惯(35.6%).在给病人看病时只有12.2%的医生总是会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如果病人吸烟,有54.3%的医生常常会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只有10.1%的卫生工作者认为病人会听从医生的戒烟建议.卫生工作者的戒烟方法和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39.4%)和医学书刊(26.9%),而专业的培训班只占1.3%.结论目前卫生工作者关注病人吸烟并帮助病人戒烟的意识、参与度和主动性都有待加强,卫生工作者的戒烟技能培训和专项知识课程缺乏,应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控烟专项培训.
作者:张兰;戴龙;谭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明湖南省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资源,各类高危人群的人数与分布,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及HIV感染情况.方法召开政府多部门协调会议,进行知情访谈,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结果6个示范区用于防艾经费仅为16.8万元,查出HIV感染者55例,估计感染者和病人分别有457和150例;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为8.9%.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仅为27.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在50%以下,获得知识的佳途径是电视.结论6个示范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防艾经费投入很少,高危人群数量多,行为感染HIV的危险性高,此次基线调查为示范区下一步开展有针对性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张艳辉;陈焱;陈曦;贺健梅;郑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C及VEGFR-3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记数VEGFR-3标记的脉管.结果淋巴结转移组HIF-1α的阳性率(85.7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5.56%)(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率(90.4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P<0.05);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脉管数(7.62±1.1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27±0.96)(P<0.05);VEGF-C的阳性表达与VEGFR-3阳性脉管数呈正相关(r=0.88,P<0.05).结论HIF-1α、VEGF-C及VEGFR-3与乳腺癌的生长,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结的转移有关.
作者:李庆;李代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金天牌GS-KJ型静态空气消毒机的杀菌因子浓度及其杀菌效果,采用仪器法和模拟现场试验及现场试验检测该机臭氧浓度和消毒效果.结果:在80.49m3房间内开机10 min臭氧浓度21 mg/m3,30 min高为37 mg/m3.此后开始下降,消毒60 min臭氧消毒机停机臭氧浓度为25 mg/m3.在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55%~65%的试验条件下,经人工喷雾白色葡萄球菌在20m3的气雾室内,开机消毒30、60 min金天牌GS-KJ型静态空气消毒机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达到100%;在80.49m3的房间内开机60 min.金天牌GS-KJ型静态空气消毒机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菌率为93.07%.由此可见控制在适合的条件下臭氧对空气消毒效果可靠.
作者:高琼;陈贵秋;朱应凯;李世康;庄世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改进血吸虫病防护药膏的制作工艺,并观察其保护效果.方法采用胶磨技术改进制作方法,对改进后制作的药膏进行室内、室外测试,各分A、B两组,每组30只小白鼠,A组小白鼠尾部涂擦防护药膏,B组不涂,同时将两组小白鼠的尾巴浸入到含有尾蚴的水体进行感染,随后饲养30 d后进行解剖冲虫.结果室内测试A组小白鼠阴性,B组感染率为100%,平均虫荷为12.6,室外测试A组小白鼠全部阴性,B组感染率为13.33%,平均虫荷为2.25;人群现场应用防止尾蚴性皮炎发生有较好的效果.结论胶磨工艺生产的防护药膏,药物分布均匀,携带使用方便,适于现场应用.
作者:李志刚;刘光玉;罗辛卯;黄维恒;彭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采血室空气消毒效果与人员活动频率的关系.方法对采血室消毒前、后,无人活动时,采血进行时进行空气采样和培养,采样时记录间隔时间和人员流动情况.结果得出两种状态下不同时段采血室内空气消毒效果:一旦采血室内人员进入频率增多,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迅速上升.结论在采血室消毒达标后,人员进入频率越高,菌数上升越快,随着人员进入逐渐减少,空气菌数逐渐下降.所以,采血室内应限制人员活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和物体移动.
作者:刘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此文分析了上海市金山区1999~2003年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结果死亡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损伤与中毒,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控制措施.
作者:彭艳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既往有偿供血人群HIV筛查的因素.方法对1990~1997年参与有偿供血人员进行案信息登记,收集影响HIV筛查工作的有关因素.结果548例有效调查人员中,知情主动配合检测的占36.50%,男性高于女性(P<0.005);20~岁组主动性高,但拒绝情况同样明显;低文化和贫困人群不情愿多;不配合原因主要有顾虑、不信任、自认健康.结论女性、高年龄、低文化及贫困人群脆弱性强,要准确掌握艾滋病疫情,需消除恐惧和社会歧视,完善HIV监测系统.
作者:易建铁;许宁湘;朱欣;王敏辉;刘新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Erg11基因、CDR1和CDR2基因、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及突变有关.本文就这方面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辉;夏忠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监测了解主要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构建广西食品致病菌污染数据库,为有效防治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宁、桂林等6个市采集6大类食品,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方法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氏菌以及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结果2002~2004年在6市5类食品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检出率4.49%;其次为检出单增细胞李斯特菌51株,检出率为4.24%,志贺氏菌为1.64%、大肠杆菌O157:H7为0 25%;而另1类食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检出率高达20.00%(41/205).结论广西主要食品均遭受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以生肉污染为严重,受到了沙门氏菌、L.m、O157:H7、志贺氏菌的污染,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也遭受L.m污染;而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有针对性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是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唐振柱;李秀桂;黄林;蒋震羚;吕素玲;黄兆勇;方志峰;杨娟;王红;车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疑似登革热病例的血清标本以登革IgG斑点试验进行检测时,发现一例非登革热病人血清在试验中出现的非特异反应,并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作者:廖育煌;孙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学论文中定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选择存在大量的错误,不少作者将成组t检验当作定量资料分析的万能公式,而忽略了其应用条件.本文针对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定量资料的设计类型,对定量资料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错误及其合理选用作一阐述,以期对作者在选用定量资料分析方法时有所帮助.
作者:彭敏宁;昌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利用仿真模型对教改的实践意义,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万亚军;刘妮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出空气中微量苯乙烯测定的新方法.方法空气中苯乙烯用活性炭管采集,二硫化碳解吸,OV351柱分离.结果方法灵敏度高,检出下限3×10-3μg/ml,在0.05~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高,变异系数CV%<5%,平均回收率达79.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空气中苯乙烯的测定.
作者:朱晓超;陈桂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青少年人群抗白喉杆菌抗体水平,为预防控制白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和被测人群,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抗白喉毒素抗体,结果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检验.结果青少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阳性率为80.32%(151/188),平均抗体滴度(GMT)为1:12.2236,抗毒素平均含量(ATC)为0 0599 IU/ml.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年龄组中高者是9~11岁组,96.67%,低者是12~14岁组,48.78%;城关(95.45%)高于农村(72.13%);男女性别间无差异.结论岳阳市健康青少年人群的抗白喉抗体水平较高,能够有效防止白喉流行.
作者:方奎明;李国立;何华先;李业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