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龙
目的:通过动态调节肛管插入深度, 提高灌肠液在肠道保留的时间,达到治疗目的.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食醋灌肠治疗,实验组采用插管深度开始7-10cm,后逐渐加深至20cm左右,动态调节插管深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插入方法,深度为7-10cm.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液保留的时间和疗效.结果:保留时间实验组平均(13.37±6.34)min,对照组平均(7.43±4.4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调节肛管插入深度的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方法,不管在病人灌肠液保留的时间还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肠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吴怀巧;潘水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包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包炎治疗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我院针对急性心包炎患者实行的针对性护理.结果: 临床护理后急性心包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周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与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急诊护理,给予观察组的患者优化急诊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后,急救效率、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效率提高显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效果好,值得临床在推广使用.
作者:胥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5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头孢唑肟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唑肟针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锦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导乐分娩技术是应用在产前、待产过程以及产后分娩的持续性心理、生理支持过程中,是通过对孕产妇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改良分析的,目标是完成有效的分娩效果.按照导乐陪伴分娩技术应用过程,明确实际生产过程的新模式和新标准,确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产妇心理状态,孤独程度,稳定患者的情绪变化水平.按照产妇实际的心理状态,采用合理的导乐陪伴分娩方式,尽可能的提升免疫力水平,达到有效推广导乐陪伴服务的发展效果.本文将针对导乐陪伴分娩效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分析,选取入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进行模拟分析,明确实际有效改善导乐陪伴分娩的效果和方法.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疼痛专项护理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90例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疼痛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4.63±1.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NRS评分为(5.89±1.45)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疼痛专项护理后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异体输血,给予观察组预存自体血输血,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平均异体血液用量、术中异体血液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积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16年151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51例患者经过严密监护和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
作者:申雯雯;黄金定;张晶莹;廉俊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急救期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烧伤患者,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投掷法,其中34例作为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其余34例研究组在常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路径护理方式.分组过后,将这两组的营养情况与并发症状况作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营养护理后,研究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而对照组发生恶心、误吸、胃滞留以及呕吐等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针对烧伤患者具体情况,有效实施急救器营养护理方式,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因而对烧伤患者急救期营养护理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较好方式.
作者:唐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感染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产科数据库调取40例资料,均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录的产妇资料;统计产后感染的症状表现,提出切实可行的感染护理方案.结果:本次40例剖宫产出现感染,腹部切口感染22例,产褥感染18例,与患者个体、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因素相关;以切口疼痛、肿胀、流脓等为表现,需氧菌、厌氧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为主要菌种;经过针对性护理,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100%.结论:产后感染是剖宫产普遍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控制感染症状.
作者:韩华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11月进行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104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2例,干预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复诊数、产前拒绝检查数和羊水穿刺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复诊率高,羊水穿刺实施率高,产前诊断拒绝率低,各组数据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有着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提升产妇的复检率和产前羊水穿刺率,减低缺陷胎儿出生的风险,保证了生产安全,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青玲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体位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在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所在科室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B组和A组,每组实验样本为25例,B组进行常规管理干预,A组进行体重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依存性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相对于B组的满意度、心功能改善情况和血脂变化情况,A组更好,P<0.05;相对于B组患者的治疗依存性,A组的更高,P<0.05.结论: 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体位护理干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心功能改善情况和血脂变化情况较好,治疗依存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曾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实验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专科护理手段,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二次出血人次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二次出血人次、死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具有良好地临床治疗效果,应加大其推广与使用力度.
作者:张译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任意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3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4%,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在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上效果优良,使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极大程度的消减,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刘福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013年江津区居民死亡构成及顺位,为制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运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2013年死亡率为772.44/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962.15/10万,女性死亡率575.86/10万;3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以增高幅度平稳增长;三大类死因以慢性病为主,占85.21%;死因顺位前五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11.93/十万,构成比27.44%)、呼吸系统疾病(182.39/10万,构成比23.61%)、肿瘤(159.17/10万,构成比20.61%)、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72.56/1万,构成比9.39%)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53.88/10万,构成比6.98%),占全死因77.02%.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需加强监测力度,制定可持续综合预防和干预慢性病措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
作者:刘豫;康纪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所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平均除颤次数,同时记录患者典型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3.33%、心肌梗死复发率为2.22%、平均除颤次数为(1.3±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20%及(4.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院前急救后,仅发生1例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发生率为2.2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可有效提升抢救成功几率,避免复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患者对我院临床管理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我院服务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结论: 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总体情况良好,加强临床护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力度,科学完善护理管理、评价、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能够快速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水平,减少医患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后近远期生存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30例IPM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治疗后平均随访3年统计该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肿瘤发生部位:胰腺头部17例(48.57%)、胰腺尾部10例(28.57%)、胰腺全体8例(22.86%);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囊实性肿物、胰管扩张明显;平均随访3年,IPMN异形增生术后3年生存率为100.0%;IPMN相关浸润性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术后3年死亡率为25.0%.结论:IPMN主要表现为胰腺实性囊肿,病理分类、分形有明确的诊断标准;IPMN伴异型增生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IPMN相关性癌症患者.
作者:周贵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4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m=10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芸;陈华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进行糖尿病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应用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196例糖尿病直肠癌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比对照组低,切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换药次数比对照组少(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感染率和切口愈合时间的降低,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黄钰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