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内分泌护理中时间护理的应用分析

蔡咏梅

关键词:内分泌, 时间护理,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120例内分泌护理中时间护理的应用,提高内分泌的护理效果.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内分泌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时间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60例内分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22例, 比较满意者有34例,满意程度为96.7%.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者有15例,不满意者有4例,满意程度为80%.实验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分泌疾病患者进行时间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内分泌护理的质量,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极其家属的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医学水平.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探讨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临床麻醉当中应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的具体作用.方法:采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临床手术全麻患者,治疗时间在2016年6月到2016年12月之间,分别对50例患者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者手术过程当中,其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较为稳定,但是进行麻醉过后,逐渐上升,麻醉100分钟之后上升比较明显.麻醉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同样具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当中采用呼末二氧化碳检测有着比较大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有着及时诊断病情的重大意义,对于手术事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医疗设备现代化管理方法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的手段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创新技术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人、财、物的动态管理,提升安全质量,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浪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1].

    作者:林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G、2hPBG、HbA1c、HOMA-I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在初发性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应用.

    作者:薛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普外科采取的治疗手段多为手术治疗,期间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还能提高临床疗效.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实施早是由美国医疗界提出的,它是基于人性角度的护理模式发展而成的一种护理体系,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10例,其中30例于透析治疗3年内病死,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血C反应蛋白增高、腹膜高转运状态是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60岁、脑血管疾病、腹膜高转运状态是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全方面、多角度干预.

    作者:张雪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内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骨瓣开颅术来说,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更佳,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复方萘普生栓用于首次妊娠药物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萘普生栓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首次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首次妊娠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萘普生栓.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宫颈成熟度、宫缩痛程度、总产程、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萘普生栓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首次妊娠中期引产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状况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脑卒中的预后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后,试验组各项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ADL、MMSE、BI等,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量表评分,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应广泛推广.

    作者:黄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脑梗塞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塞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该类患者应用可行性较强.

    作者:夏挺;党利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效果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共80例脊柱胸腰度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联合外侧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雄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对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在对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时间、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可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感染时间为(6.2±3.1)d,对照组患者感染时间为(3.5±2.2)d,观察组患者感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36.0%,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由很多因素所造成的,对此,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应该对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感染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顺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区管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取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心内科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制的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用药依从性量表,比较干预后两组用药依从性表现.结果:在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例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社区管理可以提高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蕾;郭晓玮;鞠叶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与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各40例,将两组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进行使用.

    作者:唐修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不同部位引起血糖波动的因素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置入方法不同对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法置入,观察组25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评估后选择恰当的置入部位.观察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和血糖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干预后空腹血糖值为(5.56±0.5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7.61±2.05)mmol/L,一周内高血糖发生概率为8.00%,低血糖发生概率为4.00%,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取先测量、评估,后选择置入部位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儿血糖波动,降低血糖异常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王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儿科护理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本文就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作者:隋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宫腔放置甲硝唑降低人工流产术后感染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宫腔放置甲硝唑降低人工流产术后感染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术后在宫腔放置甲硝唑,对照组则不放置,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5天出现的感染现象及30天后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术后15天出现的感染现象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8.0%,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于患者宫腔放置定量甲硝唑,能够科学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可推广.

    作者:崔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42例护士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如何避免发生给药错误.方法:在建立非惩罚护理意外事件上报方案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某三级乙等医院2014-2016年系统上报的42例给药错误事件,对护士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科室、给药错误的途径、类别及给药错误的结局、对护士的工龄、职称、学历等采用根源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因分析.结果:①与其他科室相比,内科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更高.② 护士给药错误容易发生在白天工作繁忙时,尤其是在10:00以前.③给药错误的类别分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名称错误、漏给药物等.④低职称、低年资、低学历护士发生给药错误多.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护士排班时应增加中午值班人员数量.对重点科室和高危药物应重点监测并提出降低给药错误的风险预案.

    作者:高慧;施国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人文关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关注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在手术室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是护理理念转变的重大进展,是医疗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是护理模式改革的伟大创新,是现阶段护理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作者:张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76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将健康教育和定期复查等护理工作延续到家庭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也好过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提高防护意识、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健康行为,延缓疾病的进展,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及对急诊药物完好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整体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分、急诊药物完好率及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急诊科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作者:祖力皮亚·玉苏甫;帕丽旦木·阿力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