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平;刘起勇;鲁亮;赵伟;李贵昌;栗冬梅;孙继民;黄儒婷
目的 了解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蜚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组织填写.结果 调查人群中90%以上对蜚蠊有所了解,并对蜚蠊生活习性认知程度较高.在蜚蠊防治知识方面人群首先考虑方式以自行处理为主,占59.98%,咨询居委会、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12.92%和5.42%.日常采取的蜚蠊防治措施以使用药剂比例高,占32.13%.结论 调查人群对蜚蠊的一般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快蜚蠊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全区各行业蜚蠊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作者:程文龙;李长青;田波;马铁铮;全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河北省滦南县狂犬病疫情20余年来一直为零,但2009年6月21日至8月7日出现3例狂犬病病例.为预防控制该病的进一步蔓延,做好防治工作,现将3例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常艳存;王春波;焦秀春;陈霞;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解某校园鼠患现状,分析鼠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校园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2009年7月底我们对整个校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系数.结果 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2.04~2.82,而三亚市埃及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3.76.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2.40~3.60,而海口市白纹伊蚊对仲丁威和残杀威抗性系数分别为2.63和2.07.结论 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供试杀虫剂敏感性下降.
作者:曾林海;孙定炜;赵伟;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媒生物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值病媒生物繁殖高峰期,降低其密度,减少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威胁,成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世博会病媒生物控制专家咨询会,接受和采纳了专家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行业病媒生物的检查力度,制定适官于世博会的各类控制技术文件,同时还加强了对上海市病媒生物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尤其是病媒生物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冷培恩;刘洪霞;徐仁权;朱江;金培武;彭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分子标志阐明我国大劣按蚊(广义)群体的遗传差异水平.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经分子鉴别的大劣按蚊(海南省实验室品系和海南省毛阳野生群体)和大劣按蚊D种(云南省江城和云南省勐腊野生群体),扩增10个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用Arlequin软件分析和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对89个大劣按蚊样本进行微卫星位点的扩增,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2个,平均值为3.60~25.20,并非所有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呈现多态性.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范同分别为0.49~0.72和0.36~0.58,两者在海南省群体中均为低.成对群体间的FST值为负值或很小,提示群体间未出现遗传分化.分级AMOVA计算结果显示,大劣按蚊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03.29%,种内变异为负值(-3.97%),种问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67%.结论 大劣按蚊与大劣按蚊D种内和种间遗传差异均非常小,微卫星DNA的变异主要在个体间.
作者: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分布、功能设置和医务人员配置等服务现状,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共有781家犬伤门诊,其中81.3%开设在乡镇卫生院,52.0%具有完整的功能分区,21.5%为独立设置门诊,89.9%的诊室或就近配有伤口清洗设施,但仅有170家采用双相冷热供水,占24.2%;98.0%配有乙醇、碘酒等伤口消毒剂.58.5%为24 h接诊病例,犬伤门诊医护人员少1人,多22人.结论 浙江省各地犬伤门诊设置差别较大,不够规范,应制定相应的犬伤门诊设置标准,加快全省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林君芬;孙继民;柴程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LFP).方法 采用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制定的基于LFP抗性检测方法.结果 长爪沙鼠低致死摄药量为6.3510 mg/kg,高存活摄药量为13.0230 mg/kg.食毒期与其对应死亡率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食毒期-死亡率Probit模型分别为Probit (P)=-2.651 95+0.798 17x(P=0.901)和Probit(p)=-5.620 58+2.16045x(P=0.999).对于LFP_(50)、LFP_(98)和LFP_(99)及其95%置信限(CI),雌性长爪沙鼠分别为3.322 53 d(2.740 04~3.952 39)、5.895 58d(4.939 49~8.323 31)和6.237 11 d(5.184 50~8.950 40),雄性长爪沙鼠分别为2.601 59 d(2.210 62~2.989 34)、3.552 20 d(3.115 84~5.024 47)和3.678 38 d(3.204 01~5.326 58).结论 用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对长爪沙鼠进行LFP抗性检测时,LFP_(98)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8d,雄鼠为5 d;若用LFP_(99)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9 d,雄鼠为5 d.
作者:卜小莉;高志祥;郭永旺;吴新平;嵇莉莉;陶岭梅;施大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区旅店业蜚蠊侵害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蜚蠊是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为保障广大住宿旅客的卫生安全,探讨城区旅店业蜚蠊防治的有效对策,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辖区内大、中、小型旅店进行了调查.
作者:陆伟;李月明;单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蚊虫在长期的化学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已从多个生理途径进化出抵抗这种选择压的能力,给我们有效控制一些蚊媒传播的疾病带来困难.该文对蚊虫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和抗性基因的适合度代价进行剖析,并评述目前国内外防治蚊虫传播疾病的各种策略,以期为我国媒介蚊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乔传令;崔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蚤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 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拎蚤,采集蚤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发现蚤类104种(含亚种),隶属于6科33属,以角叶蚤科、细蚤科、栉眼蚤科种类居多,分别占33.65%(35/104)、27.88%(29/104)和24.04%(25/104).羌塘高原亚区发现蚤类5科16属34种,青海藏南亚区蚤类6科33属100种,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蚤类28种.结论 进一步开展蚤类生物学调查,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理伦依据.
作者:郑谊;李超;魏绍振;罗军;魏荣杰;杨汉青;张珊瑚;吴海生;何健;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具吸引作用的细菌或其挥发物能提高按蚊与杀虫或抗疟工程细菌接触的机会,为此,拟测定中华按蚊对A4细菌(未鉴定)、气单胞菌和肠杆菌的产卵反应特性,以明确3种细菌对中华按蚊是否具有吸引特性,为应用这3种细菌开展阻断疟疾传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已交配雌按蚊吸饱血48~60 h后,将含不同细菌的滤纸产卵器放人蚊笼中供按蚊产卵.保持黑暗12 h,待按蚊产卵后计数产卵器中按蚊卵的数量,应用成对t检验法比较中华按蚊在不同处理的产卵器中产卵量的差异.结果 中华按蚊在含肠杆菌产卵器中的产卵量多,在含A4菌和气单胞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明显低于对照和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P值分别为0.026、0.012、0.048和0.016;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按蚊卵数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华按蚊产卵时对A4菌和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负趋性,而对肠杆菌仅具有微弱的趋向性,推测这3种细菌可能不是中华按蚊食物的优先选择,但具有在蚊中肠内较为稳定存活的可能性,因此更适合于作为蚊幼生物杀虫基因的寄主细胞和仿转基因按蚊抗疟基因的寄主细胞被应用.
作者:李美;汤林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青海省恙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后期随着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在鼠疫监测和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恙螨标本,发现和记述了一系列恙螨新种.
作者:吴克梅;王雪;郭文涛;汪元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并颁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规定>),已从2010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在本领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分离和提取的海藻主要成分,作为钉螺食物引诱素在灭螺药物中应用,以提高灭螺药物的杀灭效果.方法 提取和分离海藻主要成分,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用不同成分提取物对钉螺进行诱食实验.结果 初步确定海藻主要诱螺物质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在25℃时,48 h诱螺率分别为79.33%和56.33%,高于15℃和35℃下的诱螺率;湿度在60%环境下,褐藻糖胶、膳食纤维48 h诱螺率分别为47.67%和72.33%,高于湿度在30%的环境.结论 海藻中膳食纤维成分具有很好的诱螺效果,是一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物质.
作者:马安宁;倪红;张云;耿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实验室选育家蝇抗溴氰菊酯品系,根据P450基因CYP6D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 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个体都能扩增出一条约21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片段大小和条带明亮程度上均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抗性家蝇P450基因在DNA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变化.RT-PCR结果多次重复显示抗性品系的扩增带明显比敏感品系的亮,揭示二者RNA的含量可能不同,抗性品系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可能升高.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分别观察评价雄性不育灭鼠剂α-氯代醇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方法 (1)取成年未孕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1%α-氯代醇小麦饵料喂养雄鼠,同时设立对照组,用普通鼠料喂养.雌雄动物合笼饲养2周,然后解剖检查雌鼠孕胎数.(2)通过用粉迹法观测鼠密度,评价现场灭鼠效果.结果 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平均摄食系数为0.221,胎鼠平均减少率达到70.7%~100%,现场灭鼠率为84.09%.结论 以小麦为基饵的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适口性需通过改善饵剂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灭鼠效果显著,现场灭鼠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君;任东升;刘起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作者:曹一鸥;钱薇萍;刘学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宦春市城区蚊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和消长规律,为制定防蚊、灭蚊措施和创建卫生城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动吸蚊器法捕捉居民住宅和牲畜棚内成蚊.结果 宜春市城区蚊类年平均密度为20.82只/人工小时,城区成蚊一年四季均有分布,1-2月密度低,3月下旬逐渐增高,5-6月为密度高峰期,9-11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宜春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需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惠英;龙海;何秋霞;陈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和了解保山地区啮齿动物的组成、分布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多年调查结果和监测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发现保山地区啮齿动物有6科21属46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8.73%,该鼠是鼠疫菌的重要贮存宿主.密度高峰在室内出现于4、8、10月,在农田出现于5月和9月.该鼠全年均能繁殖,怀孕率年平均为5.48%,以4-5月高(8.60%和9.01%),其次为8-10月(6.31%~7.38%),低为1月(2.81%);怀孕率消长呈双峰型,春末夏初峰期显著高于秋峰期(t=7.345,P<0.01).黄胸鼠两性之比雌性多于雄性.结论 大面积灭鼠工作不仅大幅度控制了黄胸鼠的数量,也破坏了鼠类季节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这对鼠疫菌的长期保存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刘洪光;朱应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