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南省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曾林海;孙定炜;赵伟;李善干;杨霞

关键词: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抗性系数, 杀虫剂
摘要:目的 了解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系数.结果 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2.04~2.82,而三亚市埃及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3.76.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2.40~3.60,而海口市白纹伊蚊对仲丁威和残杀威抗性系数分别为2.63和2.07.结论 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供试杀虫剂敏感性下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实验室选育家蝇抗溴氰菊酯品系,根据P450基因CYP6D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 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个体都能扩增出一条约21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片段大小和条带明亮程度上均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抗性家蝇P450基因在DNA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变化.RT-PCR结果多次重复显示抗性品系的扩增带明显比敏感品系的亮,揭示二者RNA的含量可能不同,抗性品系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可能升高.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制汉坦病毒N蛋白IgM直接捕捉ELISA诊断试剂盒的初步评价

    目的 初步评价应用自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汉坦病毒(HV)重组N蛋白(rNP)的rNP-IgM直接捕捉ELISA诊断试剂盒.方法 考核该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比较其与同类商品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结果,以评估检测血清抗HV-IgM的敏感性.结果 (1)该试剂盒仅与抗HV-IgM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抗水痘病毒-IgM(抗VZV-IgM)、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M(抗JEV-IgM)、抗登革热病毒-IgM(抗DV-IgM)、抗手足口EV71病毒-IgM(抗EV71-IgM)阳性血清均无反应;试剂盒放置37℃ 3 d,检测血清抗HV-IgM的活性,无明显降低.(2)在120例临床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的144份血清中,2种试剂盒仅对12例的12份血清抗HV-IgM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8例的首份血清,该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第2份血清2种试剂盒均阳性);3例的首份血清(未采到第26血清),该试剂盒为临界值,商品试剂盒阴性;另1例的首份血清该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2种试剂盒第2份血清和第3份血清均阳性).结论 实验室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HV-IgM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适于H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姚苹苹;朱函坪;姚晨辉;徐芳;梅玲玲;张政;朱智勇;邓小昭;张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吉林省通化市经济开发区布鲁氏菌病暴发调查

    近几年来,吉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通化市1-7月发生布病患者13例.其中5月22日至6月29日通化市经济开发区湾湾川村四组村民暴发布病,发病5例,是通化市近年来严重、集中的一次.

    作者:姜铁万;马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缅甸北部克钦地区蚊类种群组成初报

    目的 了解缅甸北部地区的蚊类种群构成及对蚊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2008年8-9月分别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4个居民点用CDC诱蚊灯捕蚊,对所获蚊虫进行分类计数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8属17亚属45种2268只,牛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7属12亚属33种1703只,其中发现人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依次为微小按蚊(58.16)、可赫按蚊(46.27)、伪杂鳞库蚊(45.68)、三带喙库蚊(41.97)、杰普尔按蚊(40.18);牛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分别为可赫按蚊(34.37)、三带喙库蚊(34.30)、微小按蚊(29.13)、美彩按蚊(27.68).人房、牛房蚊虫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61、1.58和2.68、0.48.结论 主要疟疾媒介微小按蚊是当地人房的优势种,牛房捕获的微小按蚊绝对数量少于人房.

    作者:赵玲玲;王学忠;施文琦;王剑;李艳君;周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河北省滦南县3例狂犬病疫情分析

    河北省滦南县狂犬病疫情20余年来一直为零,但2009年6月21日至8月7日出现3例狂犬病病例.为预防控制该病的进一步蔓延,做好防治工作,现将3例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常艳存;王春波;焦秀春;陈霞;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8年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移民安置点灭鼠效果评价

    目的 控制龙滩水电站蓄水后移民安置点的鼠密度,预防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采用间歇式投饵法对居民住宅和耕作区投放0.005%溴敌隆小麦颗粒毒饵,采用粉迹法和夹夜法进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结果 安置点居民住宅室内灭前粉块阳性率平均为9.90%.灭后为2.04%,灭效为79.39%.耕作区灭前鼠密度平均为6.54%,灭后为1.08%,灭效为83.49%.灭鼠前后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3和32.15,P<0.01).结论 此次灭鼠效果表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选择的药物、毒饵剂型和灭鼠时机等均适合库区移民安置点鼠类特点.

    作者:龚晓俊;刘昭兵;陈贵春;王月;黄艳萍;王仕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某校园鼠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某校园鼠患现状,分析鼠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校园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2009年7月底我们对整个校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学习、贯彻《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并颁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规定>),已从2010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在本领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应用微卫星DNA标志研究我国大劣按蚊群体的遗传差异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分子标志阐明我国大劣按蚊(广义)群体的遗传差异水平.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经分子鉴别的大劣按蚊(海南省实验室品系和海南省毛阳野生群体)和大劣按蚊D种(云南省江城和云南省勐腊野生群体),扩增10个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用Arlequin软件分析和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对89个大劣按蚊样本进行微卫星位点的扩增,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2个,平均值为3.60~25.20,并非所有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呈现多态性.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范同分别为0.49~0.72和0.36~0.58,两者在海南省群体中均为低.成对群体间的FST值为负值或很小,提示群体间未出现遗传分化.分级AMOVA计算结果显示,大劣按蚊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03.29%,种内变异为负值(-3.97%),种问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67%.结论 大劣按蚊与大劣按蚊D种内和种间遗传差异均非常小,微卫星DNA的变异主要在个体间.

    作者: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海省恙螨新种及模式产地分布

    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青海省恙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后期随着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在鼠疫监测和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恙螨标本,发现和记述了一系列恙螨新种.

    作者:吴克梅;王雪;郭文涛;汪元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东省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概率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对莒南县HFRS时空分布进行概率模型分析.结果 莒南县HFRS病例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皆不符合泊松分布(χ~2=38.44,P<0.05;χ~2=138.58,P<0.05),而服从于负二项分布(χ~2=2.81,P>0.05;χ~2=2.96,P>0.05),说明二者存在聚集性.高峰时点在4月21日,发病高峰期在2月10日至6月25日;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县西部平原地带.结论 要做好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HFRS的防治.

    作者:郭凤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浙江省犬伤门诊服务现况与规范化探讨

    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分布、功能设置和医务人员配置等服务现状,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共有781家犬伤门诊,其中81.3%开设在乡镇卫生院,52.0%具有完整的功能分区,21.5%为独立设置门诊,89.9%的诊室或就近配有伤口清洗设施,但仅有170家采用双相冷热供水,占24.2%;98.0%配有乙醇、碘酒等伤口消毒剂.58.5%为24 h接诊病例,犬伤门诊医护人员少1人,多22人.结论 浙江省各地犬伤门诊设置差别较大,不够规范,应制定相应的犬伤门诊设置标准,加快全省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林君芬;孙继民;柴程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世博会召开前病媒生物控制策略探讨

    病媒生物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值病媒生物繁殖高峰期,降低其密度,减少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威胁,成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世博会病媒生物控制专家咨询会,接受和采纳了专家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行业病媒生物的检查力度,制定适官于世博会的各类控制技术文件,同时还加强了对上海市病媒生物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尤其是病媒生物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冷培恩;刘洪霞;徐仁权;朱江;金培武;彭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海南省小型兽类巴尔通体的分离培养和序列分析

    目的 调查海南省小型兽类巴尔通体感染状况以及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为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鼠笼法捕获小型兽类,取心脏血,抗凝,取100 μl抗凝血用胰酶大豆肉汤按1:4稀释后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置含5%CO_2的培养箱中37℃培养45 d.挑选疑似菌落涂片,革兰染色、Gimanez染色后做镜检进行初筛,将革兰阴性杆菌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然后对其PCR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结果 从65份样本中分离培养出疑似菌落6株,革兰染色镜检均见阴性小杆菌,Gimanez染色为红色杆菌,经PCR证实6株均为巴尔通体,其中分离自黄毛鼠和屋顶鼠各2株,针毛鼠和臭(鼠句)(鼠青)各1株.经过序列分析证实,所分离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iensis、B. tribocorum和B.queenslandeasis 3种巴尔通体相似度高.结论 海南省小型兽类中有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作者:宋秀平;刘起勇;鲁亮;赵伟;李贵昌;栗冬梅;孙继民;黄儒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北京市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蜚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组织填写.结果 调查人群中90%以上对蜚蠊有所了解,并对蜚蠊生活习性认知程度较高.在蜚蠊防治知识方面人群首先考虑方式以自行处理为主,占59.98%,咨询居委会、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12.92%和5.42%.日常采取的蜚蠊防治措施以使用药剂比例高,占32.13%.结论 调查人群对蜚蠊的一般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快蜚蠊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全区各行业蜚蠊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作者:程文龙;李长青;田波;马铁铮;全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西省宜春市城区蚊类调查

    目的 了解宦春市城区蚊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和消长规律,为制定防蚊、灭蚊措施和创建卫生城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动吸蚊器法捕捉居民住宅和牲畜棚内成蚊.结果 宜春市城区蚊类年平均密度为20.82只/人工小时,城区成蚊一年四季均有分布,1-2月密度低,3月下旬逐渐增高,5-6月为密度高峰期,9-11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宜春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需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惠英;龙海;何秋霞;陈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全球变暖与蚊媒疾病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气候变暖可以扩大蚊虫的分布范围,缩短其发育历期,提高其存活率,而且能缩短病原体的增殖时间、提高其致病力,从而影响蚊媒疾病的发生程度和范围.气候变暖为很多蚊媒疾病的扩大流行或重新暴发创造了条件,如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蚊媒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人们需要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气候变暖对蚊虫和病原生物的影响、与蚊媒疾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对全球变暖下的蚊媒疾病控制提出建议.

    作者:邓天福;莫建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香河县321例健康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香河县健康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水平,做好疫情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2008年7月对全县9个乡镇10~24岁年龄组321人进行了HFRS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志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蚤类区系分布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蚤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 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拎蚤,采集蚤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发现蚤类104种(含亚种),隶属于6科33属,以角叶蚤科、细蚤科、栉眼蚤科种类居多,分别占33.65%(35/104)、27.88%(29/104)和24.04%(25/104).羌塘高原亚区发现蚤类5科16属34种,青海藏南亚区蚤类6科33属100种,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蚤类28种.结论 进一步开展蚤类生物学调查,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理伦依据.

    作者:郑谊;李超;魏绍振;罗军;魏荣杰;杨汉青;张珊瑚;吴海生;何健;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8年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情监测结果及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情近况及疫情动态变化,为预警、预报、防控提供新的信息.方法 在口岸城区、郊区、野外15个不同生境监测点布夹、布笼捕鼠,探洞、采集体外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取血、脏器用微量法进行鼠疫F1抗体、抗原检测,对阳性结果用试管法复判.结果 2008年在口岸地区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目6科10属13种599只,年平均捕获率2.8%,其中城区捕获率为0.5%,郊区2.1%,野外4.6%;dx家鼠为城区优势种,大沙鼠为郊区、野外的优势鼠种.采集蚤类6科12属17种6050匹,臀突客蚤为优势蚤种.采集蜱类238只,螨类23只.血清学检测F1抗体873份,抗原548份.从入境交通工具中查到夹带的啮齿动物4批、犬类尸体1批、蜱类3批338只.结论 2008年口岸城区鼠密度降至历史低.大沙鼠在郊区、野外均为优势种,臀突客蚤为主要传播媒介,预示大沙鼠鼠间疫情没有停息,入境交通工具夹带媒介生物种类多,存在传疫风险.

    作者:尹小平;叶志辉;骄娃;马东虎;郭刚;阿布都·扎伊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