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莲
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青海省恙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后期随着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在鼠疫监测和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恙螨标本,发现和记述了一系列恙螨新种.
作者:吴克梅;王雪;郭文涛;汪元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评价应用自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汉坦病毒(HV)重组N蛋白(rNP)的rNP-IgM直接捕捉ELISA诊断试剂盒.方法 考核该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比较其与同类商品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结果,以评估检测血清抗HV-IgM的敏感性.结果 (1)该试剂盒仅与抗HV-IgM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抗水痘病毒-IgM(抗VZV-IgM)、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M(抗JEV-IgM)、抗登革热病毒-IgM(抗DV-IgM)、抗手足口EV71病毒-IgM(抗EV71-IgM)阳性血清均无反应;试剂盒放置37℃ 3 d,检测血清抗HV-IgM的活性,无明显降低.(2)在120例临床疑似.肾综合征出血热的144份血清中,2种试剂盒仅对12例的12份血清抗HV-IgM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8例的首份血清,该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第2份血清2种试剂盒均阳性);3例的首份血清(未采到第26血清),该试剂盒为临界值,商品试剂盒阴性;另1例的首份血清该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2种试剂盒第2份血清和第3份血清均阳性).结论 实验室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HV-IgM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适于HV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姚苹苹;朱函坪;姚晨辉;徐芳;梅玲玲;张政;朱智勇;邓小昭;张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对莒南县HFRS时空分布进行概率模型分析.结果 莒南县HFRS病例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皆不符合泊松分布(χ~2=38.44,P<0.05;χ~2=138.58,P<0.05),而服从于负二项分布(χ~2=2.81,P>0.05;χ~2=2.96,P>0.05),说明二者存在聚集性.高峰时点在4月21日,发病高峰期在2月10日至6月25日;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县西部平原地带.结论 要做好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HFRS的防治.
作者:郭凤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具吸引作用的细菌或其挥发物能提高按蚊与杀虫或抗疟工程细菌接触的机会,为此,拟测定中华按蚊对A4细菌(未鉴定)、气单胞菌和肠杆菌的产卵反应特性,以明确3种细菌对中华按蚊是否具有吸引特性,为应用这3种细菌开展阻断疟疾传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已交配雌按蚊吸饱血48~60 h后,将含不同细菌的滤纸产卵器放人蚊笼中供按蚊产卵.保持黑暗12 h,待按蚊产卵后计数产卵器中按蚊卵的数量,应用成对t检验法比较中华按蚊在不同处理的产卵器中产卵量的差异.结果 中华按蚊在含肠杆菌产卵器中的产卵量多,在含A4菌和气单胞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明显低于对照和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P值分别为0.026、0.012、0.048和0.016;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按蚊卵数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华按蚊产卵时对A4菌和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负趋性,而对肠杆菌仅具有微弱的趋向性,推测这3种细菌可能不是中华按蚊食物的优先选择,但具有在蚊中肠内较为稳定存活的可能性,因此更适合于作为蚊幼生物杀虫基因的寄主细胞和仿转基因按蚊抗疟基因的寄主细胞被应用.
作者:李美;汤林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淀区蝇类种群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海淀区5个监测点对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结果 2008年海淀区蝇密度平均为22.52只/笼;麻蝇为优势蝇种.蝇类消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7月下旬密度高为59.60只/笼.太舟坞集贸市场监测点捕获蝇类多,蝇密度为59.19只/笼.结论 2008年为保障奥运会的圆满召开,控制蝇类密度,防治工作重点为海淀区城乡结合地区.
作者:苏璇;王磊;王炳才;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控制龙滩水电站蓄水后移民安置点的鼠密度,预防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采用间歇式投饵法对居民住宅和耕作区投放0.005%溴敌隆小麦颗粒毒饵,采用粉迹法和夹夜法进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结果 安置点居民住宅室内灭前粉块阳性率平均为9.90%.灭后为2.04%,灭效为79.39%.耕作区灭前鼠密度平均为6.54%,灭后为1.08%,灭效为83.49%.灭鼠前后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3和32.15,P<0.01).结论 此次灭鼠效果表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选择的药物、毒饵剂型和灭鼠时机等均适合库区移民安置点鼠类特点.
作者:龚晓俊;刘昭兵;陈贵春;王月;黄艳萍;王仕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实验室选育家蝇抗溴氰菊酯品系,根据P450基因CYP6D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 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个体都能扩增出一条约21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片段大小和条带明亮程度上均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抗性家蝇P450基因在DNA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变化.RT-PCR结果多次重复显示抗性品系的扩增带明显比敏感品系的亮,揭示二者RNA的含量可能不同,抗性品系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可能升高.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分布、功能设置和医务人员配置等服务现状,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共有781家犬伤门诊,其中81.3%开设在乡镇卫生院,52.0%具有完整的功能分区,21.5%为独立设置门诊,89.9%的诊室或就近配有伤口清洗设施,但仅有170家采用双相冷热供水,占24.2%;98.0%配有乙醇、碘酒等伤口消毒剂.58.5%为24 h接诊病例,犬伤门诊医护人员少1人,多22人.结论 浙江省各地犬伤门诊设置差别较大,不够规范,应制定相应的犬伤门诊设置标准,加快全省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林君芬;孙继民;柴程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蜚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组织填写.结果 调查人群中90%以上对蜚蠊有所了解,并对蜚蠊生活习性认知程度较高.在蜚蠊防治知识方面人群首先考虑方式以自行处理为主,占59.98%,咨询居委会、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12.92%和5.42%.日常采取的蜚蠊防治措施以使用药剂比例高,占32.13%.结论 调查人群对蜚蠊的一般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快蜚蠊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全区各行业蜚蠊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作者:程文龙;李长青;田波;马铁铮;全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分子标志阐明我国大劣按蚊(广义)群体的遗传差异水平.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经分子鉴别的大劣按蚊(海南省实验室品系和海南省毛阳野生群体)和大劣按蚊D种(云南省江城和云南省勐腊野生群体),扩增10个多态的微卫星DNA位点,用Arlequin软件分析和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对89个大劣按蚊样本进行微卫星位点的扩增,等位基因数范围为1~32个,平均值为3.60~25.20,并非所有微卫星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呈现多态性.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范同分别为0.49~0.72和0.36~0.58,两者在海南省群体中均为低.成对群体间的FST值为负值或很小,提示群体间未出现遗传分化.分级AMOVA计算结果显示,大劣按蚊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03.29%,种内变异为负值(-3.97%),种问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67%.结论 大劣按蚊与大劣按蚊D种内和种间遗传差异均非常小,微卫星DNA的变异主要在个体间.
作者: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旋毛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用鼠夹捕鼠,将捕获鼠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鼠种和鼠生理年龄鉴定、解剖,取其全肝和部分鼠后腿肌肉压片镜检肝毛细线虫及旋毛虫.结果 解剖的199只动物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的有29只,感染率14.57%;其中褐家鼠感染率高为20.83%,其次是小家鼠为17.05%,黄胸鼠低为4.65%,解剖3只(鼠句)(鼠青)未检出;城市居民区捕获的18只小家鼠镜检全部阴性.在镜检的199只动物腿肌肉中均未发现旋毛虫感染.结论 郊区农村是肝毛细线虫重感染区,通过阳性鼠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人感染现象,但存在人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隐患.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未监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
作者:王文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系数.结果 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2.04~2.82,而三亚市埃及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3.76.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2.40~3.60,而海口市白纹伊蚊对仲丁威和残杀威抗性系数分别为2.63和2.07.结论 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供试杀虫剂敏感性下降.
作者:曾林海;孙定炜;赵伟;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区旅店业蜚蠊侵害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蜚蠊是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为保障广大住宿旅客的卫生安全,探讨城区旅店业蜚蠊防治的有效对策,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辖区内大、中、小型旅店进行了调查.
作者:陆伟;李月明;单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解某校园鼠患现状,分析鼠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校园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2009年7月底我们对整个校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来,吉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通化市1-7月发生布病患者13例.其中5月22日至6月29日通化市经济开发区湾湾川村四组村民暴发布病,发病5例,是通化市近年来严重、集中的一次.
作者:姜铁万;马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作者:曹一鸥;钱薇萍;刘学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11种医学革螨在39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方法 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结果 (1)11种革螨中,互助真厉螨及巴氏下盾螨的生态位宽,分别为0.1067和0.1044,特氏厉螨及三峡血革螨的生态位窄,分别为0.0390和0.0365;(2)特氏厉螨与土尔克厉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及金氏厉螨、橄形血革螨与巴氏下盾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大.结论 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评价革螨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革螨种群分布的相似性与其宿主的相似性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并受其动物分类学远近的影响.
作者:任天广;郭宪国;李伟;吴滇;王乔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蚤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 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拎蚤,采集蚤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发现蚤类104种(含亚种),隶属于6科33属,以角叶蚤科、细蚤科、栉眼蚤科种类居多,分别占33.65%(35/104)、27.88%(29/104)和24.04%(25/104).羌塘高原亚区发现蚤类5科16属34种,青海藏南亚区蚤类6科33属100种,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蚤类28种.结论 进一步开展蚤类生物学调查,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理伦依据.
作者:郑谊;李超;魏绍振;罗军;魏荣杰;杨汉青;张珊瑚;吴海生;何健;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蚊虫在长期的化学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已从多个生理途径进化出抵抗这种选择压的能力,给我们有效控制一些蚊媒传播的疾病带来困难.该文对蚊虫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和抗性基因的适合度代价进行剖析,并评述目前国内外防治蚊虫传播疾病的各种策略,以期为我国媒介蚊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乔传令;崔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卫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并颁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规定>),已从2010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在本领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作者:汪诚信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