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省犬伤门诊服务现况与规范化探讨

林君芬;孙继民;柴程良

关键词:狂犬病, 犬伤门诊, 规范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分布、功能设置和医务人员配置等服务现状,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共有781家犬伤门诊,其中81.3%开设在乡镇卫生院,52.0%具有完整的功能分区,21.5%为独立设置门诊,89.9%的诊室或就近配有伤口清洗设施,但仅有170家采用双相冷热供水,占24.2%;98.0%配有乙醇、碘酒等伤口消毒剂.58.5%为24 h接诊病例,犬伤门诊医护人员少1人,多22人.结论 浙江省各地犬伤门诊设置差别较大,不够规范,应制定相应的犬伤门诊设置标准,加快全省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四川省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作者:曹一鸥;钱薇萍;刘学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蚊虫杀虫药剂的抗性及防治策略

    蚊虫在长期的化学杀虫剂选择压力下,已从多个生理途径进化出抵抗这种选择压的能力,给我们有效控制一些蚊媒传播的疾病带来困难.该文对蚊虫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和抗性基因的适合度代价进行剖析,并评述目前国内外防治蚊虫传播疾病的各种策略,以期为我国媒介蚊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乔传令;崔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世博会召开前病媒生物控制策略探讨

    病媒生物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传播多种疾病.上海世博会期间正值病媒生物繁殖高峰期,降低其密度,减少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威胁,成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环节.通过召开世博会病媒生物控制专家咨询会,接受和采纳了专家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行业病媒生物的检查力度,制定适官于世博会的各类控制技术文件,同时还加强了对上海市病媒生物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为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尤其是病媒生物控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冷培恩;刘洪霞;徐仁权;朱江;金培武;彭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河北省滦南县3例狂犬病疫情分析

    河北省滦南县狂犬病疫情20余年来一直为零,但2009年6月21日至8月7日出现3例狂犬病病例.为预防控制该病的进一步蔓延,做好防治工作,现将3例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常艳存;王春波;焦秀春;陈霞;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华按蚊对3种细菌的产卵反应

    目的 具吸引作用的细菌或其挥发物能提高按蚊与杀虫或抗疟工程细菌接触的机会,为此,拟测定中华按蚊对A4细菌(未鉴定)、气单胞菌和肠杆菌的产卵反应特性,以明确3种细菌对中华按蚊是否具有吸引特性,为应用这3种细菌开展阻断疟疾传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已交配雌按蚊吸饱血48~60 h后,将含不同细菌的滤纸产卵器放人蚊笼中供按蚊产卵.保持黑暗12 h,待按蚊产卵后计数产卵器中按蚊卵的数量,应用成对t检验法比较中华按蚊在不同处理的产卵器中产卵量的差异.结果 中华按蚊在含肠杆菌产卵器中的产卵量多,在含A4菌和气单胞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明显低于对照和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产卵量,P值分别为0.026、0.012、0.048和0.016;含肠杆菌的产卵器中的按蚊卵数量略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华按蚊产卵时对A4菌和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负趋性,而对肠杆菌仅具有微弱的趋向性,推测这3种细菌可能不是中华按蚊食物的优先选择,但具有在蚊中肠内较为稳定存活的可能性,因此更适合于作为蚊幼生物杀虫基因的寄主细胞和仿转基因按蚊抗疟基因的寄主细胞被应用.

    作者:李美;汤林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8年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移民安置点灭鼠效果评价

    目的 控制龙滩水电站蓄水后移民安置点的鼠密度,预防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采用间歇式投饵法对居民住宅和耕作区投放0.005%溴敌隆小麦颗粒毒饵,采用粉迹法和夹夜法进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结果 安置点居民住宅室内灭前粉块阳性率平均为9.90%.灭后为2.04%,灭效为79.39%.耕作区灭前鼠密度平均为6.54%,灭后为1.08%,灭效为83.49%.灭鼠前后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3和32.15,P<0.01).结论 此次灭鼠效果表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选择的药物、毒饵剂型和灭鼠时机等均适合库区移民安置点鼠类特点.

    作者:龚晓俊;刘昭兵;陈贵春;王月;黄艳萍;王仕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医学革螨生态位研究

    目的 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11种医学革螨在39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方法 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结果 (1)11种革螨中,互助真厉螨及巴氏下盾螨的生态位宽,分别为0.1067和0.1044,特氏厉螨及三峡血革螨的生态位窄,分别为0.0390和0.0365;(2)特氏厉螨与土尔克厉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及金氏厉螨、橄形血革螨与巴氏下盾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大.结论 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评价革螨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革螨种群分布的相似性与其宿主的相似性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并受其动物分类学远近的影响.

    作者:任天广;郭宪国;李伟;吴滇;王乔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蝇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目的 了解海淀区蝇类种群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海淀区5个监测点对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结果 2008年海淀区蝇密度平均为22.52只/笼;麻蝇为优势蝇种.蝇类消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7月下旬密度高为59.60只/笼.太舟坞集贸市场监测点捕获蝇类多,蝇密度为59.19只/笼.结论 2008年为保障奥运会的圆满召开,控制蝇类密度,防治工作重点为海淀区城乡结合地区.

    作者:苏璇;王磊;王炳才;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北京市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顺义区人群蜚蠊防治认知水平,为全区蜚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蜚蠊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组织填写.结果 调查人群中90%以上对蜚蠊有所了解,并对蜚蠊生活习性认知程度较高.在蜚蠊防治知识方面人群首先考虑方式以自行处理为主,占59.98%,咨询居委会、爱卫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占比例分别为17.34%、12.92%和5.42%.日常采取的蜚蠊防治措施以使用药剂比例高,占32.13%.结论 调查人群对蜚蠊的一般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应加快蜚蠊防治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全区各行业蜚蠊防制技术指导和培训.

    作者:程文龙;李长青;田波;马铁铮;全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全球变暖与蚊媒疾病

    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气候变暖可以扩大蚊虫的分布范围,缩短其发育历期,提高其存活率,而且能缩短病原体的增殖时间、提高其致病力,从而影响蚊媒疾病的发生程度和范围.气候变暖为很多蚊媒疾病的扩大流行或重新暴发创造了条件,如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蚊媒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人们需要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该文就气候变暖对蚊虫和病原生物的影响、与蚊媒疾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对全球变暖下的蚊媒疾病控制提出建议.

    作者:邓天福;莫建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实验室选育家蝇抗溴氰菊酯品系,根据P450基因CYP6D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 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个体都能扩增出一条约21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片段大小和条带明亮程度上均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抗性家蝇P450基因在DNA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变化.RT-PCR结果多次重复显示抗性品系的扩增带明显比敏感品系的亮,揭示二者RNA的含量可能不同,抗性品系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可能升高.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检测

    目的 测定长爪沙鼠对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的致死食毒期(LFP).方法 采用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制定的基于LFP抗性检测方法.结果 长爪沙鼠低致死摄药量为6.3510 mg/kg,高存活摄药量为13.0230 mg/kg.食毒期与其对应死亡率雌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其食毒期-死亡率Probit模型分别为Probit (P)=-2.651 95+0.798 17x(P=0.901)和Probit(p)=-5.620 58+2.16045x(P=0.999).对于LFP_(50)、LFP_(98)和LFP_(99)及其95%置信限(CI),雌性长爪沙鼠分别为3.322 53 d(2.740 04~3.952 39)、5.895 58d(4.939 49~8.323 31)和6.237 11 d(5.184 50~8.950 40),雄性长爪沙鼠分别为2.601 59 d(2.210 62~2.989 34)、3.552 20 d(3.115 84~5.024 47)和3.678 38 d(3.204 01~5.326 58).结论 用0.0025%氯敌鼠钠盐毒饵对长爪沙鼠进行LFP抗性检测时,LFP_(98)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8d,雄鼠为5 d;若用LFP_(99)的95%CI上限取整数天数作为抗药性检测标准,摄食期存活雌鼠为9 d,雄鼠为5 d.

    作者:卜小莉;高志祥;郭永旺;吴新平;嵇莉莉;陶岭梅;施大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海藻不同成分诱螺效果研究

    目的 利用分离和提取的海藻主要成分,作为钉螺食物引诱素在灭螺药物中应用,以提高灭螺药物的杀灭效果.方法 提取和分离海藻主要成分,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用不同成分提取物对钉螺进行诱食实验.结果 初步确定海藻主要诱螺物质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在25℃时,48 h诱螺率分别为79.33%和56.33%,高于15℃和35℃下的诱螺率;湿度在60%环境下,褐藻糖胶、膳食纤维48 h诱螺率分别为47.67%和72.33%,高于湿度在30%的环境.结论 海藻中膳食纤维成分具有很好的诱螺效果,是一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物质.

    作者:马安宁;倪红;张云;耿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锦州市凌河城区旅店业蜚蠊现状及防治对策

    近几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区旅店业蜚蠊侵害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蜚蠊是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为保障广大住宿旅客的卫生安全,探讨城区旅店业蜚蠊防治的有效对策,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辖区内大、中、小型旅店进行了调查.

    作者:陆伟;李月明;单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绵阳市地震灾区病媒生物控制与监测分析

    目的 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密度变化情况,给灾区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人兽共患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8年6月13日至10月31日,在地震灾区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和江油市的灾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每周1次监测蚊、蝇、鼠密度.采用目测法测定蚊、蝇密度,采用鼠迹法测定鼠密度,对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蚊虫平均密度为4.60只/人工小时,较地震前(1.26只/人工小时)上升了265.08%;鼠类平均密度为0.74处/2000m,与历史鼠密度(0.32处/2000 m)相比上升了131.25%;蝇类平均密度为0.35只/m~2,较地震前(2.47只/m~2)下降了85.83%.结论 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及开展化学防治是控制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仕一;刘昌弟;向定全;史映红;李永清;黄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东省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概率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时空分布特点.方法 对莒南县HFRS时空分布进行概率模型分析.结果 莒南县HFRS病例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皆不符合泊松分布(χ~2=38.44,P<0.05;χ~2=138.58,P<0.05),而服从于负二项分布(χ~2=2.81,P>0.05;χ~2=2.96,P>0.05),说明二者存在聚集性.高峰时点在4月21日,发病高峰期在2月10日至6月25日;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县西部平原地带.结论 要做好重点区域和关键季节HFRS的防治.

    作者:郭凤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香河县321例健康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水平监测

    为了解香河县健康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水平,做好疫情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2008年7月对全县9个乡镇10~24岁年龄组321人进行了HFRS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志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浙江省犬伤门诊服务现况与规范化探讨

    目的 了解浙江省犬伤门诊分布、功能设置和医务人员配置等服务现状,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场调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全省共有781家犬伤门诊,其中81.3%开设在乡镇卫生院,52.0%具有完整的功能分区,21.5%为独立设置门诊,89.9%的诊室或就近配有伤口清洗设施,但仅有170家采用双相冷热供水,占24.2%;98.0%配有乙醇、碘酒等伤口消毒剂.58.5%为24 h接诊病例,犬伤门诊医护人员少1人,多22人.结论 浙江省各地犬伤门诊设置差别较大,不够规范,应制定相应的犬伤门诊设置标准,加快全省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林君芬;孙继民;柴程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α-氯代醇饵剂实验室及现场鼠害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分别观察评价雄性不育灭鼠剂α-氯代醇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方法 (1)取成年未孕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1%α-氯代醇小麦饵料喂养雄鼠,同时设立对照组,用普通鼠料喂养.雌雄动物合笼饲养2周,然后解剖检查雌鼠孕胎数.(2)通过用粉迹法观测鼠密度,评价现场灭鼠效果.结果 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平均摄食系数为0.221,胎鼠平均减少率达到70.7%~100%,现场灭鼠率为84.09%.结论 以小麦为基饵的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适口性需通过改善饵剂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灭鼠效果显著,现场灭鼠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君;任东升;刘起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西省宜春市城区蚊类调查

    目的 了解宦春市城区蚊类的种群组成、密度和消长规律,为制定防蚊、灭蚊措施和创建卫生城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动吸蚊器法捕捉居民住宅和牲畜棚内成蚊.结果 宜春市城区蚊类年平均密度为20.82只/人工小时,城区成蚊一年四季均有分布,1-2月密度低,3月下旬逐渐增高,5-6月为密度高峰期,9-11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论 宜春市蚊虫季节消长变化明显,需加强蚊虫孳生地的治理、灭蚊防蚊和疫苗接种工作,防治蚊媒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惠英;龙海;何秋霞;陈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