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玲;王学忠;施文琦;王剑;李艳君;周晓俊
目的 研究家蝇抗溴氰菊酯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实验室选育家蝇抗溴氰菊酯品系,根据P450基因CYP6D1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 用PCR方法从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个体都能扩增出一条约210 bp的特异性片段,从片段大小和条带明亮程度上均未显示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抗性家蝇P450基因在DNA水平上没有明显的变化.RT-PCR结果多次重复显示抗性品系的扩增带明显比敏感品系的亮,揭示二者RNA的含量可能不同,抗性品系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可能升高.结论 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可能与其体内P450基因的反转录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控制龙滩水电站蓄水后移民安置点的鼠密度,预防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采用间歇式投饵法对居民住宅和耕作区投放0.005%溴敌隆小麦颗粒毒饵,采用粉迹法和夹夜法进行灭前、灭后鼠密度调查.结果 安置点居民住宅室内灭前粉块阳性率平均为9.90%.灭后为2.04%,灭效为79.39%.耕作区灭前鼠密度平均为6.54%,灭后为1.08%,灭效为83.49%.灭鼠前后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3和32.15,P<0.01).结论 此次灭鼠效果表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措施有力,选择的药物、毒饵剂型和灭鼠时机等均适合库区移民安置点鼠类特点.
作者:龚晓俊;刘昭兵;陈贵春;王月;黄艳萍;王仕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解香河县健康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水平,做好疫情监测,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2008年7月对全县9个乡镇10~24岁年龄组321人进行了HFRS抗体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志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河北省滦南县狂犬病疫情20余年来一直为零,但2009年6月21日至8月7日出现3例狂犬病病例.为预防控制该病的进一步蔓延,做好防治工作,现将3例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常艳存;王春波;焦秀春;陈霞;孙志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分别观察评价雄性不育灭鼠剂α-氯代醇的适口性和灭鼠效果.方法 (1)取成年未孕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1%α-氯代醇小麦饵料喂养雄鼠,同时设立对照组,用普通鼠料喂养.雌雄动物合笼饲养2周,然后解剖检查雌鼠孕胎数.(2)通过用粉迹法观测鼠密度,评价现场灭鼠效果.结果 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平均摄食系数为0.221,胎鼠平均减少率达到70.7%~100%,现场灭鼠率为84.09%.结论 以小麦为基饵的1%α-氯代醇雄性不育饵剂适口性需通过改善饵剂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灭鼠效果显著,现场灭鼠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君;任东升;刘起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恙螨是恙虫病的传播媒介.青海省恙螨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后期随着鼠疫防治工作的开展,在鼠疫监测和自然疫源地调查的同时,采集到大量的恙螨标本,发现和记述了一系列恙螨新种.
作者:吴克梅;王雪;郭文涛;汪元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四川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对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中的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10个监测点幼虫的容器指数为27.50%,成蚊总密度为8.08只/人工小时.以废旧轮胎容器指数高,为60.28%;特殊场所和养殖耕种区密度较高,分别为18.17和10.08只/人工小时;夏季密度也较高,峰值达到9.79只/人工小时;白纹伊蚊的密度有地区差异,但无地理位置差异;各个监测点幼虫与成蚊密度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白纹伊蚊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一旦有登革热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应加强监测.
作者:曹一鸥;钱薇萍;刘学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蚊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系数.结果 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系数为2.04~2.82,而三亚市埃及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3.76.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为2.40~3.60,而海口市白纹伊蚊对仲丁威和残杀威抗性系数分别为2.63和2.07.结论 海南省原登革热流行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供试杀虫剂敏感性下降.
作者:曾林海;孙定炜;赵伟;李善干;杨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蚤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 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拎蚤,采集蚤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共发现蚤类104种(含亚种),隶属于6科33属,以角叶蚤科、细蚤科、栉眼蚤科种类居多,分别占33.65%(35/104)、27.88%(29/104)和24.04%(25/104).羌塘高原亚区发现蚤类5科16属34种,青海藏南亚区蚤类6科33属100种,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蚤类28种.结论 进一步开展蚤类生物学调查,加强媒介生物控制研究,为鼠疫防治提供理伦依据.
作者:郑谊;李超;魏绍振;罗军;魏荣杰;杨汉青;张珊瑚;吴海生;何健;杨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青藏铁路建设以来青海省境内沿线鼠疫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科学评估这一地区鼠疫流行动态,探讨青藏铁路沿线鼠疫防治思路.方法 监测点按照<青藏铁路鼠疫防治技术方案>和<青藏铁路鼠疫防控工作方案>实施监测工作,铁路沿线的国家级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汇总分析2001-2008年青藏铁路沿线青海省境内的鼠疫监测资料.结果 2001-2008年监测面积达224 190 km~2,收集可检啮齿动物材料5822份、媒介材料2617份、动物血清4966份.分离到鼠疫菌93株,监测到阳性血清249份.结论 近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动物间鼠疫流行活跃且呈上升趋势.青藏铁路沿线的乌兰县、天峻县是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怎样预防鼠疫沿青藏铁路线远距离传播,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洪舰;王虎;王祖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区旅店业蜚蠊侵害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蜚蠊是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为保障广大住宿旅客的卫生安全,探讨城区旅店业蜚蠊防治的有效对策,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辖区内大、中、小型旅店进行了调查.
作者:陆伟;李月明;单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现代生态学中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对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周边地带11种医学革螨在39种小兽宿主资源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研究.方法 生态位宽度用Levins模型测定;生态位重叠用ColwellFutuyma模型测定,并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生态位重叠群的划分.结果 (1)11种革螨中,互助真厉螨及巴氏下盾螨的生态位宽,分别为0.1067和0.1044,特氏厉螨及三峡血革螨的生态位窄,分别为0.0390和0.0365;(2)特氏厉螨与土尔克厉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及金氏厉螨、橄形血革螨与巴氏下盾螨的种群分布相似性大.结论 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评价革螨宿主特异性的定量指标,革螨种群分布的相似性与其宿主的相似性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并受其动物分类学远近的影响.
作者:任天广;郭宪国;李伟;吴滇;王乔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情近况及疫情动态变化,为预警、预报、防控提供新的信息.方法 在口岸城区、郊区、野外15个不同生境监测点布夹、布笼捕鼠,探洞、采集体外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取血、脏器用微量法进行鼠疫F1抗体、抗原检测,对阳性结果用试管法复判.结果 2008年在口岸地区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目6科10属13种599只,年平均捕获率2.8%,其中城区捕获率为0.5%,郊区2.1%,野外4.6%;dx家鼠为城区优势种,大沙鼠为郊区、野外的优势鼠种.采集蚤类6科12属17种6050匹,臀突客蚤为优势蚤种.采集蜱类238只,螨类23只.血清学检测F1抗体873份,抗原548份.从入境交通工具中查到夹带的啮齿动物4批、犬类尸体1批、蜱类3批338只.结论 2008年口岸城区鼠密度降至历史低.大沙鼠在郊区、野外均为优势种,臀突客蚤为主要传播媒介,预示大沙鼠鼠间疫情没有停息,入境交通工具夹带媒介生物种类多,存在传疫风险.
作者:尹小平;叶志辉;骄娃;马东虎;郭刚;阿布都·扎伊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旋毛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用鼠夹捕鼠,将捕获鼠编号带回实验室进行鼠种和鼠生理年龄鉴定、解剖,取其全肝和部分鼠后腿肌肉压片镜检肝毛细线虫及旋毛虫.结果 解剖的199只动物中感染肝毛细线虫的有29只,感染率14.57%;其中褐家鼠感染率高为20.83%,其次是小家鼠为17.05%,黄胸鼠低为4.65%,解剖3只(鼠句)(鼠青)未检出;城市居民区捕获的18只小家鼠镜检全部阴性.在镜检的199只动物腿肌肉中均未发现旋毛虫感染.结论 郊区农村是肝毛细线虫重感染区,通过阳性鼠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尚无人感染现象,但存在人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隐患.市区老城区和城郊农村未监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
作者:王文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分离和提取的海藻主要成分,作为钉螺食物引诱素在灭螺药物中应用,以提高灭螺药物的杀灭效果.方法 提取和分离海藻主要成分,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用不同成分提取物对钉螺进行诱食实验.结果 初步确定海藻主要诱螺物质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膳食纤维和褐藻糖胶在25℃时,48 h诱螺率分别为79.33%和56.33%,高于15℃和35℃下的诱螺率;湿度在60%环境下,褐藻糖胶、膳食纤维48 h诱螺率分别为47.67%和72.33%,高于湿度在30%的环境.结论 海藻中膳食纤维成分具有很好的诱螺效果,是一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物质.
作者:马安宁;倪红;张云;耿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海淀区蝇类种群分布特点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海淀区5个监测点对蝇密度进行监测和种群调查.结果 2008年海淀区蝇密度平均为22.52只/笼;麻蝇为优势蝇种.蝇类消长呈现明显的季节性,7月下旬密度高为59.60只/笼.太舟坞集贸市场监测点捕获蝇类多,蝇密度为59.19只/笼.结论 2008年为保障奥运会的圆满召开,控制蝇类密度,防治工作重点为海淀区城乡结合地区.
作者:苏璇;王磊;王炳才;蔡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缅甸北部地区的蚊类种群构成及对蚊类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2008年8-9月分别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4个居民点用CDC诱蚊灯捕蚊,对所获蚊虫进行分类计数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8属17亚属45种2268只,牛房共捕获蚊虫2亚科7属12亚属33种1703只,其中发现人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依次为微小按蚊(58.16)、可赫按蚊(46.27)、伪杂鳞库蚊(45.68)、三带喙库蚊(41.97)、杰普尔按蚊(40.18);牛房主要优势蚊种和优势度分别为可赫按蚊(34.37)、三带喙库蚊(34.30)、微小按蚊(29.13)、美彩按蚊(27.68).人房、牛房蚊虫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分别为2.61、1.58和2.68、0.48.结论 主要疟疾媒介微小按蚊是当地人房的优势种,牛房捕获的微小按蚊绝对数量少于人房.
作者:赵玲玲;王学忠;施文琦;王剑;李艳君;周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几年来,吉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9年通化市1-7月发生布病患者13例.其中5月22日至6月29日通化市经济开发区湾湾川村四组村民暴发布病,发病5例,是通化市近年来严重、集中的一次.
作者:姜铁万;马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和了解保山地区啮齿动物的组成、分布和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多年调查结果和监测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发现保山地区啮齿动物有6科21属46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8.73%,该鼠是鼠疫菌的重要贮存宿主.密度高峰在室内出现于4、8、10月,在农田出现于5月和9月.该鼠全年均能繁殖,怀孕率年平均为5.48%,以4-5月高(8.60%和9.01%),其次为8-10月(6.31%~7.38%),低为1月(2.81%);怀孕率消长呈双峰型,春末夏初峰期显著高于秋峰期(t=7.345,P<0.01).黄胸鼠两性之比雌性多于雄性.结论 大面积灭鼠工作不仅大幅度控制了黄胸鼠的数量,也破坏了鼠类季节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这对鼠疫菌的长期保存可能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刘洪光;朱应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解某校园鼠患现状,分析鼠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校园卫生状况提供参考依据,2009年7月底我们对整个校园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水群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