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卫
目的: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减少猝死等风险发生.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30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患者,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评估的基础上,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心率、心律,随时观察心电监护上心率、心律及心电图波形的变化,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稳定.转危为安.结果:经过严密的监测和观察后,能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病人病情稳定,减轻痛苦,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患者在经过精心全面的观察及护理后,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及猝死等风险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礼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观察其护理疗效,研究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所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300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诱因、病况发展等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相关性研究以及护理干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自2011年至2016年,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增加了21%.该病的发生明显具有季节性,共有198例集中在春秋季发病.在300例研究对象中,170例患者有明确的诱因.123例患者具有过敏史,占72.35%.95例上呼吸道感染,占57.65%.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5.88%.此外还有因食物引发的有69例,占40.59%.讨论:研究表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多变,主要与体质、季节、环境、药物等有关.加强病人的护理管理工作,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对降低疾病的复发和促进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吴玉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新入护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近三年内入职的新护士的相关工作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新入护士进行培训和病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训练,统计和记录发生安全隐患的类型和数量,并调查患者对新入护士工作的认可度.结果:由于肿瘤外科的工作繁琐,专业性强,在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但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后,其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新入护士的认可度也明显提高.结论:在肿瘤外科中,新入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对护士进行专业的培训后,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陈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针对急性肠炎患者,探究阿奇霉素对其临床治疗的应用以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所有急性肠炎患者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这些病患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培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相较于对照组(76.00%)而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费用相比较,发现实验组住院费以及药物的使用费都要少于对照组,结果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止泻等体征消失时间也要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讨论:临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效果显著,成本低,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断指再植患者依从性后观察再植指的成活率. 方法: 将 63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从患者心理状态、环境控制、体位安置、行为标准等方面的依从性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自愿配合的方法,比较2组再植指的存活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增高,再植指的存活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均P<0.01﹚ 结论: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大梅;胡寿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中医护理专科生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予以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和实验组(n=24,予以PBL教学法),比较2组护理带教效果.结果:2组目标教学、实习计划、组织管理、实习总模式进行比较,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实习生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护理报告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中医护理专科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护理带教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和普及推广.
作者:马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进行颈椎病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疼痛与麻木、颈肩部疼痛以及不舒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1例,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2例,82.54%),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能有效地提升治疗的有效性,且价格低,安全可靠性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汪志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局部应用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替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局部替硝唑明胶海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然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P<0.05).结论:临床中对牙周病患者局部使用替硝唑明胶海绵实施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亚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所选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变化及护理前后各项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心绞痛发病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耐性,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
作者:邓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盐酸米诺环素在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拟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相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接受不同途径盐酸米诺环素给药治疗,取经牙周袋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采用根管途径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根管充填时机成熟后再行充填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治疗后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与探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有效患者在观察组占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X2=4.176,P<0.05).恶心、呕吐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上述不良反应在观察组的发生率为6.25%(3/48)近似于对照组8.33%(4/48)(X2=0.047,P>0.05).结论:采用根管途径注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可以将其作为牙周牙髓综合征的常用治疗手段.
作者:张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系统患儿的PICC导管留置期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基础、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9月,选取我科初次行PICC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从置管当天开始追踪至2016年9月,记录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置管信息,统计分析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25例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4.0%,破皮和送管送鞘困难是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破皮成功率、避免引起送管送鞘困难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吴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及CTA检查技术对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以急性脑梗死症状就诊的患者行双源CT平扫、全脑灌注成像及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全面评估.结果:36例脑梗死患者中,7例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9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36例患者行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灌注异常,CTA检查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28例.结论:DE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检查能够准确地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发现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判断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为患者的进一步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王勇;王秀平;田为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改善时间、CK-MB变化时间、12h内血管再通率、ST段下降>5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建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延续护理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是否有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了我院从2013年十一月期间到2014年十一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8位鼻咽癌放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四十四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的是延续护理的方式,终对应用了不同的护理模式的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我们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了延续性护理之后,无论是在生活质量,还是自我管理效能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延续护理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对其身体机能有明显的有利影响,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应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上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90例,我院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以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B组单阿司匹林,C组单给安慰剂治疗,比对三组治疗结束后的临产效果.结果:三组的分娩孕周,绝对活产率,活产率,瘀斑,流产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子痫前期,分娩出血量,妊娠率,血小板减少,流产孕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在临床上有着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价值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术前米索前列醇片阴道用药的临产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在无痛人流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片200微克放置阴道后穹隆.观察两组患者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索前列醇片于瘢痕子宫无痛人流术前阴道用药能充分扩张宫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均给予止咳化痰、平喘、扩血管、抗病毒、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取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哮喘患者异丙托溴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春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析促红素联合右旋糖苷铁在治疗早产儿贫血疾病上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所收治的48例患有贫血症状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促红素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促红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五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根据本次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比积等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输血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促红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与单纯的促红素治疗相比较,促红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更好,且还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输血次数.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作者:刘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中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超声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32例的情况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中,超声声像图具有明显的特征,32例患者中确诊28例,诊断符合率87.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能够尽早、准确的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镓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在我院儿科诊室确诊的10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均等两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使用沙丁胺醇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对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使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的观测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高于使用其他药物配合临床护理的患者,总体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配合相应的护理更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赵翠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