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渊;邹余粮
目的:探讨亚甲兰联合罗哌卡因在环状混合痔术后应用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对我科12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內扎硬注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结束时肛周皮下扇形注射亚甲兰与罗哌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5d疼痛程度,及术后水肿、尿潴留、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水肿、尿潴留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兰联合罗哌卡因混合液肛周皮下浸润注射能明显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水肿及尿潴留的发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曾庆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急诊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8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成不同护理方式的两组进行分析,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1例)和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姚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针对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突出表现在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卫生监督工作制度匮乏等方面,并提出等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工作的相关发展对策,以期能够全面提升学校卫生与少儿卫生工作的总体质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作者:陈雁冰;吴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传统的室内甲醛监测方法数据难以进行甲醛污染的深度分析,自动化程度低监测结果很难反映甲醛污染的真是情况,操作难度非常大难以推广并被大众所应用.本研究采用的是便携式的甲醛测定仪结合互联网电子设备实现甲醛污染的实时监测.甲醛污染在线自动监测的数据由以往的抽样式数据变为全样数据,不必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便可以从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当中发现甲醛污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甲醛污染预测.
作者:杨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22例需要实施全麻手术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而观察组则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MAP在T1、T2、T3、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且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殷选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回顾分析 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行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视力都明显改善(P<0.05),而且并发症少,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结论:给予有效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新生儿对很多微生物高度易感,尤其是细菌;胎龄越小,免疫功能和局限感染能力越差,感染越易扩散.一旦皮肤屏障被破坏,细菌很容易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机体,导致感染扩散.为大限度保证患儿安全,减少电极导致的皮肤损伤,我科采用3M液体敷料皮肤保护膜涂抹后再贴电极片的方式,大大改善皮肤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同时还降低了电极片的自然松脱率.
作者:陶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助产护理在防止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分娩的3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比组(实施助产护理前)与研究组(实施助产护理后)各175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产妇分娩间仅出现4例(2.29%)新生儿窒息情况,且本组胎儿均成功复苏,复苏率为100%.对比组出现13例(7.43%)窒息,成功复苏12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本组患儿窒息因素观察,影响因素依次为胎儿因素,脐带因素,分娩因素,胎盘因素,母体因素.结论:助产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可有效降低胎儿窒息率,提高窒息胎儿成功复苏率,为临床分娩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谭海红;彭慧玲;麦燕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全程安全管理在老年内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11-2016.11)80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为采取常规管理及全程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管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内科住院病人采取全程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意外的发生.
作者:马洪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皮炎、湿疹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所收治的230例皮炎、湿疹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而治疗组则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高于常规组(87.8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是7.83%,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43%,治疗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炎、湿疹运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运用与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可知,实验组患者不管是在住院时间上、还是在患者满意度上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实际的意义.结论: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作者:廖万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罹患的消化性胃溃疡疾病,应用三联疗法、瑞巴派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中对于患者胃黏膜形态学的影响进行的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疾病诊断与治疗的150例,老年消化性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后对两组患者施以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加服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对其不同的治疗效果、胃黏膜形态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胃黏膜形态学变化方面,观察组各项治疗表现,均比对照组好,组间比较有差异有意义, P<0.05.结论:针对老年消化性胃溃疡疾病,可以使用三联疗法,以及瑞巴派特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练诗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清热活血法治疗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探析清热活血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患有劳损性腰背痛的患者,采用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和治疗之后的效果,分析清热活血法的治疗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用调查问卷以及后期回访的形式了解清热活血法对劳损性腰背痛的治疗效果,用患者的评价予以评估.结果:通过清热活血法治疗之后,患者的劳损性腰背痛明显有所缓解,经过多个疗程的持续治疗可以发现,患者在日常起居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一疗程的治疗之后患者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在第二疗程中药效仍然较为显著.结论:清热活血法治疗劳损性腰背痛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通过多个疗程的使用,劳损性腰背痛的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作者:马红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本地区招募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人群特点及改进策略.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7月苏州市中心血站451例单采血小板和55328例全血捐献者资料;现场问卷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心理反应;检测单采血小板前后的血细胞水平.结果: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男性占84.70%,女性占15.30%,全血捐献者中男性占63.04% ,女性占36.96%,女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占比少于女性全血捐献者(P<0.001).女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平均年龄为31.5岁,女性全血捐献者组为42.6岁,女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平均年龄较低(P<0.001).女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近半数(42.0%)表现平静,男性表现平静者仅12.6%,差异明显(P<0.001);除不安的心理表现男女占比无差异(P>0.05),女性心理紧张(18.9%)、恐惧(5.8%)较男性(分别为31.4%、14.6%)占比低(P<0.05).单采血小板后血细胞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血细胞异常者中男性占0.26%,女性占5.8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01).结论:女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偏少,女性心理影响因素较多,单采血小板后一过性血细胞异常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邱香;曹维娟;李维洁;王伟;戴非羽;徐军;周昌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其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40)给予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服务对其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比较可见明显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可降低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疼痛护理干预在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增加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VAS评分(视觉模糊评分法)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明显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作者:孙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探讨本院临床各科室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科学控制提供有效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年本院各临床科室展开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检查、鉴定与分析,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样本来源、分布科室、菌种分布以及危险因素等,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结果:本院1-12月共分离病原菌782株,检出多重耐药菌97株,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占全院感染的12.4%,其中主要的多重耐药病原菌为:产BSBLS大肠埃希菌27株(27.8%),MDRAB 24株(24.7%),MRSA14株(14.4%),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3%),CRAB 10株(10.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7株(7.2%),CRE 2株(2.1%),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1株(1.0%),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1株(1.0%);主要样本来源为呼吸道、泌尿道、分泌物和脓液.其分布科室主要是普外及泌尿生殖外科、烧伤及脑外科、ICU、肿瘤科、脑病科、康复科;其危险因素主要是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糖尿病以及机械通气、留置导管等手术操作.结论:ICU等科室有较高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采取减少病患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和执行隔离等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肖琴;张加会;张利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蠕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姚顺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突发性耳聋患者68例,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有34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静脉滴注并且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共有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基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半个月为一个疗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从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痊愈的有16例,显效的有8例,有效的有5例,无效的有5例,总有效例数为29例,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患者痊愈的有10例,显效的有4例,有效的有6例,无效的有14例,总有效例数为20例,总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使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明显减轻.
作者:毛光惠;蒋燕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施以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4月收治的82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分组;对照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疾病治疗期间,应用米非司酮片药物疗法;观察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疾病治疗期间,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药物疗法;终对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7.56%)同对照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70.73%)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开展治疗工作期间,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药物疗法的充分应用,对于血清激素水平的降低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艳丽;冯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