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莉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是否采取舒适性护理,将94例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5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性护理;综合分析治疗转归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PaCO2、SpO2、FVC、FEV1均较护理前、对照组护理后明显改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性护理可进一步改善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促进病情的转归.
作者:陈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甲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甲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情况、患者依从性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上,还是在患者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甲减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向小丽;王志琼;唐珺;李清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34例,分成实验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实验组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吴启运;曹金昌;唐荣武;巫定明;赵军;杨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以9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目标,均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治疗,对治疗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角膜发生水肿进行分析,了解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角膜水肿第1天的发生率为22.22%,第3天为11.11%,第7天为3.33%.根据临床中观察的结果和各种检验显示,角膜水肿的发生与年龄、切口位置、核的硬度、灌注的压力以及时间等有关,与患者的性别无关.结论:白内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影响角膜水肿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治疗中应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谢泽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42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舒适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71例,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舒适组为71例,采用舒适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数据并分析,舒适组护理满意度为(98.59%),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服务的认可度,具有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宝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肛垫缝扎修复术治疗Ⅲ度痔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50例Ⅲ度痔患者资料,依据手术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30例)行肛垫缝扎修复术医治,对照组(20例)行痔动脉结扎术医治,比对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AS(2.04±0.59)分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对照组35.0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10.00%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度痔行肛垫缝扎修复术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且安全性较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成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运用CR技术获得患者全下肢、全脊柱的完整图像,为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图像依据.方法:法专用全方位摄片架1个,PhilipX线机Agfa-ADC COMPACTPLUS扫描仪一台,同时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图像拼接处理软件以及系统设备.结果:在全下肢、全脊柱患者中运用CR技术使用Agfa ADC Full Leg/Full Spine Software系统进行一次性曝光,效果良好,可以清晰的观察患者的情况,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患者患病图像.结论:我院在临床中运用CR技术进行骨科矫形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笔者便详细分析全下肢、全脊柱CR技术在矫形骨科中应用及临床运用.
作者:霍建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护士工作中,护士人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一旦发生人际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不良后果.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是防止护士人际冲突恶化的重要后手段,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本文就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及影响因素作了相关分析.
作者:马秋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作为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心外ICU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ICU采用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订患者转出交接表格,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心外ICU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危重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22.76%降低至2.82%,交接耗时缩短近14min,患者满意度由87.39%提高到98.2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作者:张圆圆;白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比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细节.方法:对一百名接受过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统计其完全流产和不完全流产的例数,从而提升临床医疗质量.结果: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有一些差异,其流产效果和产后恢复时间也不同.结论:两种流产方法各有利弊,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医疗方案,在保护患者能够成功流产的前提下为患者选择尽可能安全、伤害性小的流产方式.
作者:李明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医院肝胆外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观察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分别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观察组在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1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8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确诊为子宫颈病变的患者中,宫颈癌8例(9.1%),宫颈息肉13例(14.7%),宫颈肌瘤19例(21.6%),宫颈囊肿48例(54.5%).91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经阴道超声确诊为88例,诊断准确率为96.7%,与病理检查结果(1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对于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雪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份-2017年6月份在我院就诊的8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两组,每组均为40例,给予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给予对照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率,两组病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率,两组病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养率,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产妇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阿奇霉素同哌拉西林钠舒巴坦联合对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68例)当成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呼吸困难评分、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甲组的疗效、呼吸困难评分、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二氧化碳分压都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时,阿奇霉素同哌拉西林钠舒巴坦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改善呼吸困难和血气分析指标,应推广使用.
作者:李松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儿童保健护理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儿童保健护理的108例健康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至两组,一组接受常规的儿童保健护理,另一组接受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儿童的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和Gesell量表评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针对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佝偻病和2例缺铁性贫血的儿童,而常规护理组中出现了5例佝偻病和6例缺铁性贫血的儿童,针对护理组的营养性疾病发病率(5.56%)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发病率(20.37%),且针对护理组Gesell量表中的多项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了儿童的各项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姚俊;彭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与式方法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性抽取2个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班级,A班(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B班(对照组)采用传统大讲座授课式方法,两组授课均为15周,授课完毕后,比较组内干预前后及干预后组间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素养得分相比干预前,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提升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大学生健康教育活动中应用参与式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相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更佳.
作者:符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钠与新生儿抚触治疗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神经节苷酯钠与新生儿抚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生后3d、12d的NBNA评分分别为(28.34±3.56)分、(36.78±2.34)分;参照组的分别为(27.12±2.37)分、(33.26±1.54)分;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参照组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78%.以上两组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钠联合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益明;吴伟;李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成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到2016年招收的三届学生按照班级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72人接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授课;实验组413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课程整合教育.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内容.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64.5%,课堂优良率为65.8%;实验组满意度为93.2%,课堂优良率为优良率为79.6%.结论:课程整合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的效果显著,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质量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芳;杨晓宇;于勇;阎振林;黄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就业中医全科规培人员的具体情况,找出当前培训的不足之处,探索未来中医全科培训体系的改革方向.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全科规培出站人员进行随访,以问卷形式了解相关人员目前工作情况及对培训的个人看法.结果:多数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培训工作表示满意,但认为培训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结论:中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在多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作者:孙译维;原理;臧金旺;舒勤;居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其护理满意度及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尺桡骨双骨折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前臂功能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前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前臂功能的尽快恢复,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作者:沈红才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