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奚向阳;杜雨潇

关键词: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摘要:老年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骨科手术多为开放性伤口,外科手术后,老年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探究引起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性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于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4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相应的预防对策.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埋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耳穴埋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本院呼吸科对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份118例COP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日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耳穴埋豆治疗,分别以患者入院时、第5天、第10天呼吸频率、脉搏、平均住院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第5天、第10天呼吸频率、脉搏、平均住院日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埋豆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患者平均住院日,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耿玲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184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n=92)和观察组(n=9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开展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成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赵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预防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对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在实施抗结核治疗处理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对肝损伤情形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全部患者均采取抗结核治疗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添应用恩替卡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损伤情形的发生率.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肝损伤情形的发生率为16.0%,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42.0%,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肺结核并慢性HBV携带者在实施抗结棱治疗处理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展开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肝损伤情形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肝脏造成损伤的程度.

    作者:徐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3例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的151例患者以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152例患者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而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48.6±1.6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2±2.5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68.9±10.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5±2.1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治疗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效果,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以腹腔镜方式行胆囊切除手术值得在治疗胆结石中应用.

    作者:曹文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治疗中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治疗中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病毒唑治疗,试验组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患儿疗效,并比较惠儿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患儿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试验组更早,数据对比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治疗中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沙崇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索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随机抽取128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探讨,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下融入人文关怀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以及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莲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1.01±5.45)d、术中出血量(157.45±15.86)ml、愈合时间(11.02±1.04)d、有效率97.44%、Harris(75.87±3.02)分、QOL(94.00±1.87)分,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国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独针刺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和针刺联合针灸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80.0%(32/40)(P<0.05),复发率10.0%(4/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22.5%(9/40)(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5.0%(2/4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远期效果好.

    作者:金晓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100例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将患者送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理的疗效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效率为80.1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为93.31%.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出院速度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出很多,且有较大差异.结论:对患者加入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世清;林文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的探讨

    目的:本文将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管理模式前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管理模式后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运转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转运满意度(96.8±1.7)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病危重症患者而言,在转运过程中,对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郝琳;李敏玲;杨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并研究舒芬大尼自控静脉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71例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主体.依据入院时间分为A组与B组,分别是36例与35例.两组同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治疗,A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治疗,B组给予吗啡自控硬膜外镇痛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26±0.11)分;B组的VAS评分为(3.11±0.05)分,对比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RASS镇静评分为(0.85±0.12),B组的RASS镇静评分为(2.14±0.16)分,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癌痛患者进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且用药简便安全,可作为该病的常见治疗方式予以推广.

    作者:韦福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产妇精神因素及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关于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影响性因素(精神因素、分娩方式因素),以及对出血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66例曾在我院妇产科接收产检和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给予所有产妇常规护理,之后分组给予观察组的产妇综合性的护理,对比分析产妇在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出血人数,以及心理状态的评分.结果:经过综合性分娩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其多选择的是阴道试产法,该组产妇在成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人数,以及焦虑、抑郁评分,较之于其他方式的分娩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数据间比较后,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孕期如果长时间存在着焦虑、紧张的情绪,将会对分娩结局造成不利的影响,会引起产妇产后的大量出血情况,需要在产妇分娩的全程,应用综合性护理法,降低出血率.

    作者:吴清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以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不良反应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归纳原因.结果:与联合用药前相比,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P<0.05);在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类型中,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常见.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多种药物联用可致不良反应,因此需重视药物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药物效果.

    作者:于子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作用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作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拟行椎管内麻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芬太尼符合咪唑安定,观察组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芬太尼符合咪唑安定,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辅助椎管内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庆小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研究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在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念珠菌阴道炎为研究对象,由于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氟康唑以及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效果分析可知,乙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两组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乙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结论: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给予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其效果较为突出,不良炎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道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型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科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Ⅰ型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部置换、降主动脉血管覆膜支架置入(孙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部置换、降主动脉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术(即孙氏手术)后,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其中发生1例严重精神障碍),2例并发出现肾功能异常,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现将5例并发精神异常患者的护理及观察体会报道如下.结论:经过对术后并发症的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积极处理,使患者术后都能良好地恢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滕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赤峰市医院收治的36例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起早期血管内治疗,对照组给予延期治疗.结果:早期组的症状性CVS、患性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植物状态和癫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治疗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任飞;朱迪;梁旭光;董晓峰;韩国祥;杜崇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针对老年房颤患者采用不同方案的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房颤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华法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TIA(短暂性脑缺血)、新发脑梗死、急性心梗、下肢动脉栓塞等心血管血栓事件发生率为8.89%,远低于对照组的24.44% (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5.56%,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抗凝、抗栓效果,血栓事件发生率较低,且通过密切的INR监控,可以实现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出血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庆才;梁雪梅;郭武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础医院科教工作状况策略探讨

    本文参照我国基础医院的科教工作的现状,从中发现科教理念过于滞后、科教工作模式不完善、科教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统筹学科建制发展等创新发展理念为中心,提出了建立人性化医院科教工作、制度化管理科教工作、注重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才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能够有效联系群众工作的工作方式等发展策略.基础医院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教工作发展制度,高效利用医学科教资源,才能达到培养医学人才和完善科教工作体制的目的.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基础医院科教工作的发展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古红香;蓝晓琴;郎广碧;高菁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分析及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病程在10天至8年,BMI在18-32cm2/kg之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治疗上应用二甲双胍,综合用药组治疗方面应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比较两组糖尿病控制效果;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结果:综合用药组糖尿病控制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用药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用药组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加速血糖达标,减轻体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新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