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腿开放性骨折游离骨块回植术后口服骨伤复元汤的临床疗效观察

邱运新

关键词:游离骨块回植术, 小腿开放性骨折, 骨伤复元汤
摘要:目的:对小腿开放性骨折在进行游离骨块回植手术之后,让其口服骨伤复元汤,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如何.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游离骨块回植手术的28例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的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骨伤复元汤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观察组高,且对照组患者的骨痂生长状况评分明显比观察组低,两组患者在这两方面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小腿开放性骨折在进行游离骨块回植手术之后,让其口服骨伤复元汤,患者的疼痛感有明显的减轻,并且骨痂的生长状况也比较好,值得被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对照分析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6月确诊为浅表性胃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8.0%,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1.5±7.5)d,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29.8±7.2)d,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的效果均较好,相比于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服用后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时间较短的优点,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精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邹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3例胆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的151例患者以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其中152例患者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为观察组.而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148.6±1.65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2±2.5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为68.9±10.1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5±2.1小时,治疗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治疗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效果,并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以腹腔镜方式行胆囊切除手术值得在治疗胆结石中应用.

    作者:曹文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截肢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6例截肢患者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a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出院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藏肢患者在截肢前后出现自我形象改变、不确定感及社会适应力改变等心理变化.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艳秀;汤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0例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配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支持等常规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结果.30例中,保守治疗26例痊愈,痊愈率86.6%,2例中转手术治疗,2例自行转院.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尽快缓解病情,达到治愈目的,手术率低,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方法.

    作者:刘振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损伤、伤残程度法医学鉴定之我见

    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医鉴定工作之中,对于一些外伤性骨折或者骨折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造成的损伤程度还存在有一定的争议性,并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法医鉴定效果,这也就要求相关法医鉴定人员能够加深对该问题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损伤、伤残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王德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标准化患者结合情景模拟训练在创伤急救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在创伤急救教学中对标准化患者结合情境模拟训练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急诊护士培训、考核采用标准化患者结合情境模拟训练方式进行,并且分析其考试成绩、调查问卷.结果:经过实施教学后,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团结协作能力评分、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护患沟通能力评分相较于实施前的效果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急救教学应用标准化患者结合情景模拟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蒋护士的创伤急救知识、综合素质提高,同时还可将团队合作精神加强.

    作者:刘意抒;李建萍;马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应用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分析

    目的:对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应用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加以分析.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60例,用varian eclipse 11.0版本做治疗计划,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调强放疗技术,对两种计划中的靶区、器官的剂量学进行比较.结果:经放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中的靶区、器官的剂量学更优,P<0.05,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结论: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应用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适形性更优,具有临床推广效果.

    作者:董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胰腺节段切除术在胰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对胰腺良性肿瘤使用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胰腺良性肿瘤患者105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节段组,分别给予常规切除以及胰腺节段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节段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常规组78.18%,P<0.05.结论:对胰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并发症较少,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潘国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采用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氯霉素滴眼液,观察组为诺氟沙星滴眼液,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联合组,每组均有247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几种不同手术方法,联合组则在多种针对手术方法上结合术后反馈性训练.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联合组的治疗综合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也同样优于治疗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馈性训练结合多种针对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今后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董爱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呼吸内科、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普内科护理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能够大大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高.

    作者:杨佳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细菌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多药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多药联合治疗细菌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瘢中选取88例,将其分为两组,阿奇霉素为对照组患儿治疗药物,阿奇霉素+山莨菪碱为观察组患儿治疗药物,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为2.2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优于对照组的29.55%、70.4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细菌感染致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联合应用阿奇霉素与山莨菪碱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华耀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经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9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者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惠儿呼吸困难消失、咳嗽减轻以及肺部痰鸣音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确切,刺激性小,患儿对其耐受性佳,值得推广.

    作者:杨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压氧治疗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共选取四肢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患者42例,将其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21例,平均年龄(30.67±11.25)岁,平均病程(34.67±12.24)天.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36.81±12.14)岁,平均病程(44.86±16.79)天.两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分别治疗后,发现高压氧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改善局部缺氧状态及血运,促进受损组织愈合,有效预防惠部皮缘坏死及提高组织愈合率,该疗法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董永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目的:探讨中医儿科护理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本院30例中医儿科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儿治疗期间总共发生11起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6.67%.对不良事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因素、患凡因素、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及基础设施五个方面.结论:针对中医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危险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作者:胡旭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探讨.方法:根据本院自拟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抽取在本研究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将全部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50例患者选进观察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对另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于对照组的70.00% (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0%)低于观察组的100.00%(P<0.05).结论: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作者:喻晓晖;袁志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2016年第二季度癌痛治疗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为调查我院癌痛治疗药物使用及癌痛规范化治疗情况,为合理有效使用癌痛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第二季度(4月6月)门急诊麻醉药品处方、肿瘤科住院医嘱关于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癌痛治疗药物效果.结果:2016年第二季度门诊部、住院部用于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药物共9种,包括注射剂2种、口服剂7种,其中控缓释制剂3种.羟考酮控释片的使用数量、金额居于首位,吗啡缓释片的使用频度排于首位.结论:医院癌痛药品使用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但仍需加强规范化治疗及“三阶梯治疗”的理解认识,根据患者病情和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作者:冯婷婷;杨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丽江市首例接种脊灰疫苗后VAPP病例调查

    目的:分析接种脊友疫苗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的原因.方法:对1例VAPP病例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调查分析整理.结果:病例首次服一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0天后出现右下肢麻痹,麻痹60天后随访有残留麻痹.结论:该病例便标本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病毒,诊断鉴定为脊灰疫苗引起的VAPP病例.

    作者:崔福梅;张守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的探讨

    目的:本文将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管理模式前组.管理模式前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管理模式后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运转满意度.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转运满意度(96.8±1.7)明显高于实施前,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病危重症患者而言,在转运过程中,对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差错,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郝琳;李敏玲;杨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加深以及医疗机制的日渐完善,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外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工作强度较大,如果在工作中有些不慎十分容易引发护理安全事故,严重的可引起医疗纠纷,既影响了医患关系,又损害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措施十分必要.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人们对护理风险的了解,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唐桂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