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探析

刘海波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 顽固性偏头痛,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探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探析对象.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其不良反应较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2016年间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来说,通过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刘秋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联合酸栆仁汤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酸栆仁汤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62例不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联合酸栆仁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酸枣仁汤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适于广泛推广.

    作者:邓文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产前优生服务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比产前优生服务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西夏区5000对已婚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两组各2500例.对照组采用产前优生产检服务,观察组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体检,观察两组已婚育龄夫妇调查健康状况,并对新生儿缺陷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观察组已婚育龄夫妇出现新生儿缺陷率为3.12%,对比对照组5.56%有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已婚育龄的夫妇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新生儿先天缺陷的概率,值得大力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秀梅;李亚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外科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对于康复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脑外科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对康复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00例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术后心理护理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对护理的综合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心理护理在脑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术后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外侧裂入路手术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处理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血肿清除成功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处理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胡冬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效果

    目的:研究与探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患者10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ICU时间、住院费用以及Alb、ALT、GLU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情况均较好,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Alb、ALT、GLU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6.09-2017.09的100名护生进行调查,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教学,观察组体验式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和职业素质,多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深刻印象,建议在护理教学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晓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开放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NGAL水平分别为(6.83±2.99)mmol/L、(80.21±29.01)μmol/L、(7.94±0.81)μ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尿路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是6.38%(3/47),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少.

    作者:刘建星;许建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泰州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妊娠期梅毒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正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现汇总分析2012年至2015 年泰州市孕产妇梅毒检测及干预情况 ,从而探索适宜有效的管理途径 ,减少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先天梅毒儿的出生 ,更好地推进实施母婴阻断项目.

    作者:赵静;乔凤玲;戴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采用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椎管内麻醉方式;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静吸麻醉方式,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科病人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可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且对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小,该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万里;张鹏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绩效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基层医院实施绩效管理,落实各项感染管理制度.结果:实行绩效管理8年来,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医疗操作更加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实施绩效管理有利于规范基层医院各种医疗行为,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作者:犹世碧;江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促醒护理对策对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重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促醒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重型颅脑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增加促醒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昏迷时间(21.39±4.35)d,对照组平均昏迷时间(27.86±4.74)d,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54%,对照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手术患者采取促醒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

    作者:杨素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针灸 、穴位注射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针灸、穴位注射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数分别为45例、52例,有效率分别为81.8%、94.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采用联合左氧氟沙星化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抗结核化疗,观察组用常规抗结核化疗+左氧氟沙星;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各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复治涂阳患者在接受常规抗结核化疗的同时,给药左氧氟沙星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其病情得以全面治疗与控制,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渊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康柏西普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观察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本人于2016.9-2017.8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期间收集病例80例(83眼),将患者分为注射组与对照组,注射组患者于术前6天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照组患者则单纯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激光止血、眼内硅油填充、因剥除增生膜而导致的医源性裂孔等.结果:注射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发生率、激光止血比率、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12,P=0.019,P=0.017).结论:康柏西普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术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发生率,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陈方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良皮下注射胸腺法新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皮下注射胸腺法新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两种皮下注射方法进行自身个体对照,三角肌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注射胸腺法新,腹部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法注射胸腺法新,比较两种注射方法下注射部位硬结的形成、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及发生率.结果:改良皮下注射胸腺法新部位,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u=16.483,P<0.01);皮下硬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皮下注射部位(X2=17.946,P<0.01).结论:改良皮下注射法可明显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皮下硬结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夏爱萍;朱凤林;匡兆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应对母婴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临床中母婴并发症病症进行预见性护理,记录护理信息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的孕妇分娩资料11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针对实验组孕妇进行预见性护理,针对常规组孕妇实施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针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分娩方法、分娩时间、产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孕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记录,保留信息为研究提供比对数据内容.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通过自然方式分娩的几率为92.7%,存在孕妇51例;常规组自然方式分娩几率为65.5%,存在孕妇36例.实验组孕妇接受剖宫产和引导手术协助生产的人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妇实施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的几率,并且减少了分娩使用时间,降低了孕妇不良反应的同时保证了母婴并发症减少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并能够积极的提升孕妇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吴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原体肺炎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行阿奇霉素疗法,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的吸入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7.5%,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出约21%;②研究组中患者体温的恢复时间、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及咳嗽的消失时间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2.5d、4.6d及2.1d;③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25%,较对照组的低出10%,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抑制支原体肺炎所导致的慢性咳喘的症状,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王革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P<0.05),其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对更低(P<0.05),而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快速、良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口腔修复病患288例为研究对象,预成纤维桩共计172例,金属桩共计116例.开展修复工作,分析结果.结果:接受预成纤维桩处理者成功率为93.0%,接受金属桩处理成功率为79.3%.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金属桩相比,预成纤维桩容易受到粘接影响,金属桩发生折断现象可能性更大.结论:预成纤维桩为当前口腔修复的新材料.有着满意临床效果.但值得说明的是,其经常因粘接固定不稳造成失败.因此,在使用预成纤维桩修复牙齿过程中,医生应当全面评估病患牙体情况,重视其力学特点,降低牙齿修复失败发生率.

    作者:李华;杨洋;王彪;杨琴琴;朱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