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亚
目的:观察分析酪酸梭菌活菌散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并通过动态检测经皮测胆红素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且治疗组治疗5天后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肖超景;王红云;阿日贡高娃;吴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1,32例)、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2,32例)、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32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78.13%与对照组2的81.25%,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χ2=4.010,P均<0.05).结论:采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护理组(常规护理+低糖饮食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低糖饮食护理,能促进临床疗效提升,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3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81例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阶段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糖耐量减低7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10例,合计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为21例,比例为25.30%;对照组中,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糖耐量减低2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4例,合计糖代谢异常者8例,比例为9.88%.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偏差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甘油三酯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人体糖代谢有不良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应用会导致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受损等糖代谢异常.
作者:罗秦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开展个性化康复指导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康复指导,统计并对比两组并发症(焦虑、恐惧、抑郁)发生率、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为(116.75±3.64)mg/24h、尿蛋白定量(1.35±1.03)μ/24h、甘油三酯(1.52±0.3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23±4.78)mg/24h、(2.25±1.62)μ/24h、(2.35±0.37)mmol/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康复指导,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并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昌碧;唐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精神科病人跌倒危险预测及早期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受的128例精神科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按照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62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66例)行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并比对2组跌倒原因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跌倒率为6.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4.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跌倒知识掌握度如危险因素、跌倒知识还有预防举措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精神科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跌倒知识掌握度,降低跌倒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探析对象.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其不良反应较低,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10月10日至2016年10月20日我院70例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传统组(35例,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满意度、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传统组,而术中出血量略少于传统组,但组间统计值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97.14%)相比传统组(74.29%)明显更高,P<0.05,但组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病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作者:邹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14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使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乌司他丁展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84例采取乌司他丁、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疗效率较常规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83例对照组患者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金桥;杨春妍;许丽明;刘永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麻醉前静注右美托咪定,探究分析其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而在观察组中则在麻醉前进行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终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以及新生儿预后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以及NBNA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中应用麻醉前静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缩短麻醉药物的起效时间,同时也更有助于母婴预后工作的展开.
作者:石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阑尾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4.00%,虽低于对照组100.00%,但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症状缓解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复发率是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0.05.结论: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时采用抗生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多数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即可获得较佳疗效,且比手术治疗更安全、可靠,但患者复发率较高,所以在使用该方法前需仔细筛选,以防延误患者佳的手术时机.
作者:季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妇产科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对象分为探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护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探究组护士应用分层管理模式.结果:探究组护士临床护理能力以及带教能力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护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护士工作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能够提升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和护理水平.
作者:马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胃镜诊疗(对照组,28例)与采用无痛胃镜诊疗(观察组,28例)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仅有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差异显著(χ2=4.082,P<0.05).结论:临床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检查时,采用无痛胃镜效果显著,具有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作者:孔祥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究脑外科患者实施术后心理护理对康复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00例脑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术后心理护理进行应用.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对护理的综合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心理护理在脑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术后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彭红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为所有的患者施以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以常规治疗作为基础,通过宫肌注射、深部肌肉注射0.25mg欣母沛,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产后2h、24h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5.2%,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后2h、24h的时间内,阴道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缩乏力性的产后出血产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联合欣母沛治疗以取得显著疗效,安全可靠,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姚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使用中面部压疮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82例资料,实施面部压疮护理,总结护理结果.结果:82例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1周内,未出现1例面部压疮;使用无创呼吸机1周后,出现7例I期压疮,发生率为8.5%.结论:给予无创呼吸机患者面部压疮护理,能减轻疼痛度,促进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应用选择性定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联合气管镜刷片细胞学(BWC)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我院接收并诊断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并依据不同诊断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4例患者行BALF,组二34例患者行BALF联合BWC,比照两组癌细胞阳性率.结果:组二患者的癌细胞阳性率高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BALF联合BWC的细胞学检测癌细胞阳性率较单独行BWC检测阳性率明显增高,且简易、安全,为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宋明进;郝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优质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1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95.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促进个体机体恢复.
作者:崔曼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病人HIV、丙型肝炎和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我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登记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220例,为其开展HIV、丙型肝炎以及梅毒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检测出HIV感染,感染率为1.36%,男性患者感染率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患者检测出丙型肝炎感染,感染率为61.36%,男性患者感染率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检测出梅毒感染,感染率为5.45%.结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很容易发生HIV、丙型肝炎以及梅毒感染,因此需对综合干预进行加强.
作者:付举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中运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选取42例,均接受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全体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的屈髋、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治疗之前.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进行评估,优良率达90.48%.在并发症方面,存在术后异位骨化的患有5例,轻度的臀中肌步态1例,轻微患肢短缩1例,轻微股骨颈狭窄1例,全体患者均未发生发生切口感染、假体松动脱位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拴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运用改良型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髋关节功能改善显著,几乎不会发生假体的固定松动脱落,对患者患部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