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蓝青强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黄夏冰;王馨苑

关键词:腹泻,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蓝青强
摘要:介绍蓝青强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经验.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脾虚温盛型治以健脾化湿,和中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资生丸加减;湿邪过盛,大便水样者用胃苓汤或藿香正气散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温肾,固肠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对顽固性久泻则用自拟健脾温肾止泻方治疗;肝旺脾虚型治以柔肝健脾,方用痛泻要方加味;寒热错杂型治以辛开苦降,平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同时强调辨病与辨证结合,因人制宜,起居饮食有节.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古今针具的发展对针刺治疗的影响

    针刺疗法是在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针刺人体,以调和人体气血、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具在我国医学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巨大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治疗.从多年临床疗效观察,实施的针具在针刺治疗不同的疾病及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现就古今针具的发展对临床针刺治疗带来的影响作如下探讨.

    作者:盛张倩;许军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祛风化痰活血方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咳嗽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方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咳嗽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祛风化痰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化痰活血方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咳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巫大平;苏均维;谢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开青龙锁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空白组口服淀粉片治疗.治疗10d后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空白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男性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同组女性(P<0.05),对照组男性总有效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晶;赵焰;肖尧;熊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检索万方、维普、CNKI中文数据库、PubMed与Cochrane英文数据库,共有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入本次研究,采用ReMand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较,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OR=5.28,95% CI(3.37,8.28),P<0.00001],漏斗图分布不对称,存在较大发表偏倚性.退热时间[MD=-1.08,95% CI(-1.11,-1,05),P<0.00001]、咳嗽缓解时间[MD=-1.09,95% CI(-1.12,-1,06),尸<0.00001]、鼻塞流涕缓解时间[MD=-0.63,95% CI(-0.66,-0.60),P<0.00001],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较大,敏感性分析:定性衡量Meta分析结果较稳定,具有可靠性.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作用较利巴韦林注射液明显,且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张士龙;于勇;肖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眼针疗法联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联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眼针及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个疗程(28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联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不寐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东旭;王鹏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颈型颈椎病又称上颈综合征,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导致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从而刺激后纵韧带与第1~4颈神经根,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及沉重不适感,可向枕部及肩背部放射,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有压痛[1-2].由于生活习惯及工作模式的改变,本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则可能向更加严重的类型发展恶化,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型是各类型颈椎病的发病早期,同时也是颈椎病治疗的佳时期[3].

    作者:王姿雯;徐韬;张雨桐;杜佳蓉;周梦媛;杨紫艺;汪杏;赵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寿世编》之保养观探析

    《寿世编》是一本重视临床实践的有关养生保健的方书,其保养观念对临床养生实践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寿世编》中的相关保养观点及方法进行整理,概括其保养观主要有5大特点:一是强调保精调神,二是顺应四时阴阳,三是重视食药结合,四是注重生活养生,五是重视药酒养生.

    作者:王友良;车树强;吴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刺“乳五穴”治疗乳癖验案1则

    乳癖,西医学称“乳腺增生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妇女自觉双乳持续性胀痛,中医病机以肝郁气滞为主.笔者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治疗乳癖的特色经验效穴“乳五穴”针刺治疗之,其临床疗效立竿见影、持久显著,现介绍验案1则如下.

    作者:蔡娲;沈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药并举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

    总结李少兰副主任医师针药并举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失眠亦称不寐,辨证虚实皆有,但以虚证居多.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立法,再以安神定志,协调脏腑气血平衡.李少兰副主任医师运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治疗,以达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临床每获佳效.

    作者:王甜;朱梦雪;李少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Ⅱ°直肠脱垂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Ⅱ°直肠脱垂气虚下陷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Ⅱ°直肠脱垂气虚下陷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组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手术前后肛门坠胀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肛门坠胀评分、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治疗Ⅱ°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肯定,能减轻术后肛门坠胀,减少复发率.

    作者:蒋玲燕;唐智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痰湿瘀阻论治难治性痤疮

    难治性痤疮主要病机为阳气内郁,肺失宣发,脾肾阳虚,痰湿瘀阻.湿、痰、瘀三邪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胶结.在治疗上强调三焦并治,上下分消,以绝生痰之源;痰瘀同祛,散结消肿,活血生肌;兼温补脾肾之阳,使阳助阴化;从而使湿痰消,气血畅,结节散,疤痕平.

    作者:罗献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边天羽运用内外同治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边教授从血热、血瘀、血燥论治,根据其临床经验研制出牛皮癣1号及药浴V号以治疗血热型白疤,牛皮癣2号及K4(1%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以治疗血瘀型白疤,牛皮癣3号(血燥方)内服及清热湿肤方外洗以治疗血燥型白疤,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郝晓莉;倪海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研究概况

    胃脘痛又称胃痛[1],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3],临床以脘胁部胀满或胀痛、吞酸、暖气、呃逆、脉弦为主要表现.常兼见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其发病因素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为密切[4].笔者对有关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具体运用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全膝关节功能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治疗组41例采用利伐沙班合行气祛瘀颗粒冲剂治疗.术后第2天、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诊,观察比较2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HSS评分组内比较,术后第1、3、6个月均较治疗第2天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3、6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利伐沙班联用,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全膝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能与降低患者隐性失血量有关.

    作者:周燕红;黄伟韬;李彩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慢性咽炎处方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处方规律.方法:对中国生物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文献109篇,涉及腧穴86个,1037穴次;其中任脉、肺经、肾经、胃经腧穴应用频次较高;颈项部腧穴和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较常用;阴虚肺燥或肺肾阴虚是慢性咽炎常见的证型,天突→列缺→照海是针灸治疗慢性咽炎经典的配伍;传统毫针刺是临床治疗慢性咽炎常用的刺灸手段,主穴操作以平补平泻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咽炎以局部取穴结合循肺、肾经等取穴为指导原则,重视辨证选穴和交会经配穴,主穴刺灸操作以毫针刺平补平泻为主.

    作者:袁宏洁;罗婷婷;金红娇;朱昕昀;李香蕾;杨蕾;李梓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A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1110例患者,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在疾病疗效[RR=1.40,95% CI(1.05,1.86),P<0.05]、中医证候疗效[RR=2.22,95% CI(1.58,3.12),P<0.05]、红细胞沉降率[MD=-11.75,95% CI(-15.21,-8.28),P<0.05]、C反应蛋白[MD=-4.61,95% CI(-7.55,-1.67),P<0.05]、类风湿因子[MD=-12.36,95%CI(-23.91,-0.81),P<0.0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同时可降低ESR、CRP、RF等急性炎症指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一般,结论尚需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赵霞;高静;李雨璘;杨翔宇;余静雅;吕俭霞;向玉萍;侯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叶品良运用经方辨治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

    介绍叶品良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叶教授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其分为6种证型论治:湿热下注,气化不利,湿热瘀阻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蒲灰散、大黄牡丹汤加减治之;脾虚生湿蕴热,下注膀胱,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苇茎汤加减治之;肾热移于膀胱,肾阴不足,气化不利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猪苓汤、四逆散加减治之;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真武汤、五苓散加减治之;中气不足,升降失司,痰瘀互结型,采用桂枝茯苓丸合补中益气汤、五苓散加减治之;气滞血瘀,阻滞下焦型,采用桂枝茯苓九合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加减治之,疗效颇佳,并附验1案则,以飨同道.

    作者:贾慧琳;王冬梅;卢振方;叶品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温经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均连续治疗5个月经周期.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评分;测定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比较2组痛经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6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SS时间、程度及PGF2α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联合消炎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作者:贺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孙达武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经验

    介绍孙达武教授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经验.孙教授在临床诊疗上重视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病因病机的辨识,坚持整体观念,做好“望”“摸”诊,结合症状体征,明确诊断,强调整复手法在治疗上的关键性作用,注重防治结合.

    作者:金成鹏;李益亮;刘卓;孙绍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青松治疗咳嗽经验

    介绍黄青松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治疗咳嗽时,辨证上当辨咳嗽之外感内伤、阴阳寒热以及所涉及脏腑;治疗上常以“调理营卫”“疏和少阳”为治疗原则,兼以重视治疗禁忌;遣方用药上,擅长使用经典方药,并结合自身经验及临床表现加减变通,故常获良效.

    作者:张凡;赵庚雷;黄青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