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目的:针对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开展术后监护护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 月间收治的20例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开展研究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患儿进行监护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本院的研究 ,术后出现心律失常6例 ,低心排综合征3例 ,胸腔积液4例 ,1例放弃治疗 ,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原发性心脏肿瘤开展术后监护非常有必要 ,术后监护应针对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胸腔积液等方面护理.
作者: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在乡村医生中实施激励措施对结核病控制成效的影响 ;探索适合我区的结核病防治筹资模式. 方法:选取海原县和盐池县进行现场实施 ,对两县实施一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海原县、盐池县可疑肺结核患者登记分别增加到4 .42‰和4 .12‰ ;海原县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现水平提高了19 .46% ;两县治疗完成率分别从64 .56% 和83 .05% 提高到82 .3% 和95 .79% ;两县转诊的可疑患者中被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全年活动性肺结核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2 .34% 和2 .11% 提高到22 .19% 和9 .78% . 结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乡村医生中实施激励措施 ,可提高结核病控制成效 ;同时也为我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及我区的结核病防治筹资模式提供可借鉴经验.
作者:肖慧霞;陆敬儒;王晓林;王晓平;王福锐;冯燕玲;张志春;金玉发;田彩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绞窄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选择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 年6月~2014年12 月期间到我院及县医院进修期间就诊治疗的4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随机分成 A 组与B组 ,其中 A 组为绞窄性肠梗阻患者(23例) ,B组为单纯性肠梗阻患者(25例).分析其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 ,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统计 ,A 组患者心率≥110次/min、体温>38 .5℃ 、C反应蛋白≥55mg、有腹膜刺激征、腹痛持续时间≥2d、白细胞介素6≥60 ng/L、白细胞介素1≥110 ng/L、有过腹部手术的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P<0 .05) ,且对于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来说以上各指标均是其危险因素.B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 NRS 评分均明显低于 A组患者 ,差异性显著(P<0 .05).结论:白细胞介素1与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以及腹膜刺激征可以作为预测和判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指标 ,可靠性高 ,对早期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柳绿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初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初产妇病例60例 ,按照产妇住院时间先后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 ,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方法 ,认真对比和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状况.结果:循证护理后 ,观察组的 SAS 和 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3. 3% ,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0 .0% ,具有一定差异.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循证护理 ,有效减轻了初产妇的心理压力 ,缓解了其焦躁情绪 ,自然分娩信心增加 ,增高了自然分娩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春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4 年 9 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始实行细节护理 ,对 2013 年 9 月至2015年8月间各个科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节护理实施前各科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80 .0% ,明显低于细节护理实施后的98 .0% ,P<0 .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实行细节护理 ,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加强临床医疗的安全性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宫颈癌是一种恶性肿瘤 ,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 ,但患者化疗后很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症状 ,不仅会影响患者健康 ,也会影响患者治疗 ,因此对患者化疗后恶心状况的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姜片贴脐联合托烷司琼在宫颈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运用效果进行讨论.
作者:罗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髋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43例为1组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法 ,干预组的护理方式为全面护理干预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干预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 ,且住院天数明显较少 ,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 ,组件差异均 P<0 .05 ,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手术后 ,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降低其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殷代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护理的有效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之间于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98例患者 ,实施体位、饮食、心理、并发症等全面的术后护理措施 ,观察治疗结局.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精心、全面的术后护理干预 ,均痊愈出院 ,疗效理想 ,达到了100% 的痊愈率 ,住院时间平均(12 .3 ± 3 .5)d ,住院期间 ,并发症发生率为3 .1% ,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创伤大 ,易引起并发症 ,应当对患者实施精心的术后护理 ,确保其病情稳定、营养充足、心理状况正常 ,预防各种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周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社区糖尿病患者药学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本社区的4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对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 ,调查内容具体包括: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 ;自控能力 ;日常饮食 ;日常体育锻炼等. 利用药学相关知识 ,结合药学服务实践 ,开展社区糖尿病药学服务模式 ,通过特色讲座或者窗口服务的形式 ,研究有效的药师服务模式.结果:本次研究45例患者中经过有效的教育后 ,所有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明确的认识 ,能按照医嘱接受治疗 ,预后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开展社区糖尿病患者药学健康教育活动 ,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药学服务 ,对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重要的影响 ,进而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陈安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患者与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医保的全民化医保管理对护理工作的涉入是必然的.护士对医保政策的执行力度直接决定医院的服务质量.本文对医保管理、护理管理以及从而导致的护患纠纷关系记性了阐述 ,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发挥护理管理在医保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朱绍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7月 -2015年6月之间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9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参照组患者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患者则根据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 ,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 ,实验组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 .05). 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产妇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排尿成功率 ,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融联合化疗的方式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的方式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 ,治疗有效率为63 .3%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 ,治疗有效率为47 .0%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 .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融联合化疗和靶向药物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邵莹;谭明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护理经验.结果:33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快 ,预后明显改善 ,缩短病员住院时间 ,节约费用.2 例患者安置腰大池引流术后因烦躁不安引流管脱落而失败.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轻痛苦 ,早日康复提出了理论依据.
作者:何春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人工起搏器植入术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 -2015年6月期间使用人工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32例 ,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制定较为规范化的护理程序 ,对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过程进行指导. 结果:通过对32 例植入人工起搏器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使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系统化与规范化 ,所有患者护理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通过对32 例人工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余建云;吴继芳;田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卫生方法效果的差异性 ,指导医务人员选择合理的手卫生方法 ,减少或避免因手卫生不到位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 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共108名 ,对洗手后、手消后、洗手手消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洗手手消后的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洗手后和手消后 ,合格率分别为100% 、69 .44% 、63 .89% .结论:洗手后手消能更好的保障手部卫生.
作者:胡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婴幼儿甲状舌管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的婴幼儿患者43例 ,男25例 ,女8例 ,年龄8个月~3岁 ,平均年龄1 .5岁 ,其中5例为外院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儿. 所有病例术前行增强CT 、B超及甲状腺功能检查 ,观察肿块的形态 ,病变范及大小 ,包膜是否完整 ,包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查甲状腺形态和结构 ,判断有无异位甲状腺.经口气管插管全麻行经典Sistrunk术式 ,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道、舌骨中段和舌骨上肌群内的瘘道组织至舌肓孔.对于5例复发患儿行扩大Sistrunk术式 ,对颏下三角和肌三角进行中线清扫 ,清扫范从两侧至胸锁乳突肌内侧 ,下至甲状腺 ,上至舌根. 对所有行甲状舌管囊肿手术的患儿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伤口情况 ,并给予精心的人性化护理和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结果:43 例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及精心的人性化护理 ,术后愈合良好 ,无声嘶、呛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年以上未见囊肿复发 ,切口无明显瘢痕形成 ,不妨碍颈部美观. 结论:精心的人性化护理能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具体细微的护理 ,积极的健康指导 ,能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作者:孙美华;高丽;王晓梦;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护理配合 ,以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2月至2014年11 月所收治的80例患有前列腺的使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0例.在进行护理时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护理配合的方法 ,而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并分析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应如何采用正确的护理方法. 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较为顺利 ,但是观察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P<0 .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 ,医务人员在掌握仪器性能的同时 ,还需要一定的手术配合 ,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卢琼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介入护理 ,探讨其对脑卒中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 月1日到2015 年12 月1日期间收治入院的6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介入护理 ,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 .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实施循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6 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组为38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循征护理法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本批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病情均痊愈并达到出院标准 ,针对本批患者进行随访工作 ,随访时间为4 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情绪状况、自理能力及家庭觉得等方面的评分状况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高于后者 ,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在具体的语言、活动能力及精力等评分状况与对照组相比 ,稍微略高 ,但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护理中采用循征护理干预 ,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 -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28例 ,乙组31例 ,甲组采用结核菌素(PPD )检验方式 ,乙组采用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方式 ,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 ,甲组的ESAT -6、E/C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乙组 ,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 ,比较结果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中 ,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进行检测 ,其诊断准确性较高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舒舒;邬碧波;舒福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