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脾和中法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李艳英;陈雪玲;郭召平;徐新利

关键词:健脾和中, 治未病, 理论探讨
摘要:“治未病”理论奠基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将“治未病”视为治病的高境界.《素问遗篇·刺法论》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即是通过各种方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及修复能力,使之不得病、少得病、得轻病.人体的正气来源于肾,充养于脾胃,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治未病”的研究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1].兹将健脾和中法与“治未病”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寿世编》之保养观探析

    《寿世编》是一本重视临床实践的有关养生保健的方书,其保养观念对临床养生实践活动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寿世编》中的相关保养观点及方法进行整理,概括其保养观主要有5大特点:一是强调保精调神,二是顺应四时阴阳,三是重视食药结合,四是注重生活养生,五是重视药酒养生.

    作者:王友良;车树强;吴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阴虚火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柏地黄汤合白虎汤治疗阴虚火旺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孙达武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经验

    介绍孙达武教授诊治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经验.孙教授在临床诊疗上重视对骶髂关节半脱位病因病机的辨识,坚持整体观念,做好“望”“摸”诊,结合症状体征,明确诊断,强调整复手法在治疗上的关键性作用,注重防治结合.

    作者:金成鹏;李益亮;刘卓;孙绍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时令病验案2则

    银翘散是儿科临床常用方,郝瑞芳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专业20年余,在临床中运用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常见时令病每获佳效,现介绍验案2则如下.1 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龈口炎是1~3岁幼儿常见的口腔炎.患者突起口痛、流涎、口臭、拒食,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40℃).早期在口腔黏膜出现水疱,常见约2~10mm大小、覆以黄灰色伪膜的病变,膜脱落后,遗有溃疡.病变常见于舌与颊黏膜上,但口腔内其他部位也可累及.疱疹性龈口炎是由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

    作者:郭金萍;郝瑞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2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另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1组,比较治疗后3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动脉顺应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2组血压均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下降更明显、动脉顺应性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合西药能有效治疗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

    作者:陈浩生;侯晓亮;陈晓瑜;李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血糖控制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痛苦量表(DDS)及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应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T2DM患者疾病痛苦的发生率为39.3%,其中情感负担和生活规律2个维度的痛苦程度较高;且无或极少痛苦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好于轻度至中度痛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 DM患者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应当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其心理负担,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霜俐;刘天舒;雷洋;姚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药并举治疗顽固性失眠经验

    总结李少兰副主任医师针药并举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失眠亦称不寐,辨证虚实皆有,但以虚证居多.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立法,再以安神定志,协调脏腑气血平衡.李少兰副主任医师运用针刺中药相结合治疗,以达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临床每获佳效.

    作者:王甜;朱梦雪;李少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李元聪治疗口角炎经验

    介绍李元聪教授治疗口角炎的经验.李老认为口角炎的发生多由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而致脾气虚弱;或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湿热;或久病伤阴、虚火上炎于口所致.辨证时须审证求因,施方得当,方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其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证候,将口角炎分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阴虚火旺3型,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清脾泻热、滋阴降火,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清胃散、知柏地黄汤加昧治疗,疗效显著.并各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陈世娟;文倩;李元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开青龙锁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空白组口服淀粉片治疗.治疗10d后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66.67%、空白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男性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同组女性(P<0.05),对照组男性总有效率高于女性(P<0.05).结论:开青龙锁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晶;赵焰;肖尧;熊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养血生发合剂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血生发合剂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养血生发合剂联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配合梅花针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生发合剂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建平;叶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荨麻疹验案1则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临床常见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并发自身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甚者可引发颅内出血导致死亡,现代医学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疗效有限,毒副作用大.本案患者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年余,近期由饮食不当并发荨麻疹,皮下出血点增多,瘙痒难忍,夜间明显,西药口服并无改善,笔者采用滋阴凉血针法配合放血,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琼;刘迈兰;贲定严;杨宗保;刘密;常小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研究概况

    胃脘痛又称胃痛[1],常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3],临床以脘胁部胀满或胀痛、吞酸、暖气、呃逆、脉弦为主要表现.常兼见情志抑郁、不欲食、善太息、胃脘嘈杂等.其发病因素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导致胃之气机阻滞,不通则痛;亦有因脾胃虚弱,络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为密切[4].笔者对有关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具体运用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现综述如下.

    作者:利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A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手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1110例患者,结果显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在疾病疗效[RR=1.40,95% CI(1.05,1.86),P<0.05]、中医证候疗效[RR=2.22,95% CI(1.58,3.12),P<0.05]、红细胞沉降率[MD=-11.75,95% CI(-15.21,-8.28),P<0.05]、C反应蛋白[MD=-4.61,95% CI(-7.55,-1.67),P<0.05]、类风湿因子[MD=-12.36,95%CI(-23.91,-0.81),P<0.0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能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同时可降低ESR、CRP、RF等急性炎症指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一般,结论尚需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赵霞;高静;李雨璘;杨翔宇;余静雅;吕俭霞;向玉萍;侯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刘英杰巧用黄芪四君子汤验案4则

    刘英杰是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的称号,其擅长运用经方、验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其使用黄芪四君子汤验案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何祝萍;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藿香正气类制剂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藿香正气散早见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并宜治之”,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经典方剂,其组成药物有: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自宋代之后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感内伤疾病中,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关于藿香正气散的药理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更使其突破了传统汤剂的局限而出现了软胶囊、口服液等多种剂型,使用方法更加多样和灵活,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本文就藿香正气类制剂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慧;李诗畅;肖洪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参芪知甘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知甘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本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及西医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知甘汤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止痛时间、消肿时间,以及术后第3、5、7天时疼痛指数、患肢大周径,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知甘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疗效较好,可缩短消肿及止痛时间,对肿胀程度的缓解作用较西医治疗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某些抗肿瘤药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些症状与体征,表现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而以感觉神经受损出现的疼痛、麻木感、针刺感、触觉异常、温度觉异常等症状为主,也可见肌无力、肌痉挛、多汗、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麻痹性肠梗阻/腹泻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引发本病的药物主要有铂类、紫杉烷类、长春碱类、氟尿嘧啶等,文献报道多为奥沙利铂和紫杉类,其发生率较高,Cersosimo等研究显示顺铂为57%~92%,紫杉醇为88%.不同化疗药物致外周神经毒性的症状有所差异,但都以感觉神经受损为主,推测其差异可能与各药物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关[1-3].CIPN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临床以防治为主,药物治疗尚存争议,未达成共识.本文从临床防治、西医治疗、中医治疗3个方面对CIPN的中西医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邹晓玲;陈盼;谢美;熊绍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伤湿敷液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伤湿敷液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0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患者,将其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用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对照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治疗,2组均2d换药1次,治疗6d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肿胀、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伤湿敷液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明显疗效.

    作者:肖潇;邵先舫;刘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6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类药物配伍治疗,分析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变化、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绞痛稳定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类中药能够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疾病的治疗率.

    作者:梁永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花清风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和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NF-α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小花清风藤组,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组采用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氟氏佐剂等量乳化剂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制备,于炎症高峰期采用药物干预,连续20d.在用药第20天对各组大鼠足跖进行X射线观察,并取大鼠血清、滑膜,对大鼠关节滑膜做免疫组化知HE染色,ELISA检测RA大鼠血清中TNF-α和MMP-9含量.结果:X线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足跖出现溶骨现象,并有不连续低密度影;正常组大鼠足跖部无低密度影和溶骨现象;小花清风藤组、地塞米松组大鼠足跖部未见溶骨,低密度影不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地塞米松组、小花清风藤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小花清风藤组、地塞米松组、正常组血清中TNF-α和MMP-9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NF-α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地塞米松组、小花清风藤组.结论:小花清风藤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TNF-α和MMP-9的表达,从而干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本实验进一步阐明了小花清风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机制,为小花清风藤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茂林;王永萍;杨奕樱;徐昌君;谭芸;孙庆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