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强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经验

闫雪霞;阚建英;丁强

关键词:卒中后相关性肺炎, 名医经验, 丁强
摘要:介绍丁强主任治疗卒中后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经验.丁主任认为SAP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病因病机初、中期以痰瘀火毒为主,恢复期以气阴两伤、兼有余邪为主.治疗上当分期辨治,初、中期应以清热化痰排脓为主,恢复期应以益气养阴固本为主,故初期应用麻杏石甘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中期应用白虎汤合千金苇茎汤治疗,后期应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获效颇佳.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DNA定量及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秀丽;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验案4则

    王诚喜教授为衡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南中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近30年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其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别具特色,临床获效显著.笔者(第一作者)随王师侍诊左右,深得教诲,现将其运用该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验案4则介绍如下,以飧读者.

    作者:王中云;晏水英;宋文华;阳曦;王诚喜;张雨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35例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血沉、CRP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血沉、CRP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珂;马志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潘敏求治疗三阴乳腺癌经验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经验.潘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瘀毒互结、肝脾肾虚损,临床治疗重肝肾、重脾胃、重冲任、重气血、重平衡攻邪与扶正、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同时同病异治,重视个体治疗,并重视医患沟通与交流,其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化瘀、补益肝肾、健脾和胃为主要治则,兼顾肿瘤进展时期,辨证论治,对证用药,疗效满意.

    作者:贺立娟;潘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边天羽治疗白塞病经验

    介绍边天羽教授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经验.边教授认为白塞病为本虚标实之病证,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治疗时应虚实兼顾,急性期以滋补阴精、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主,多采用疏肝活血汤合加减四妙勇安汤治疗;慢性反复发作期当以温补脾肾、疏肝行气、温化寒湿、活血化瘀为主,自拟白塞病方治疗,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凤迪;王红梅;丁伟芳;李娟娟;林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围刺法为主治疗皮肤病临证举隅

    围刺法是针灸临床上常用刺法之一,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灵枢·官针》记载:“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笔者通过跟师及临床观察,应用围刺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皮肤病效果显著,现介绍运用围刺法治疗皮肤病的几则验案如下.

    作者:郝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刺络放血联合维胺脂胶囊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联合维胺脂胶囊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维胺脂胶囊,同时照红蓝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1.8%,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放血联合维胺脂胶囊和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临床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作者:张芳;梁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敷贴时间的中药脐敷治疗泄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敷贴时间的中药脐敷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脐敷时间4h组、8h组和24h组,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8h组与4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h组与24h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主要症状各不同时段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8h组、24h组与4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h组与24h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观察:8h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24h组(P<0.05),与4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敷治疗泄泻贴敷时间以8h为宜,贴敷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发挥疗效,贴敷时间过长不能增强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章细霞;张伟;李慧;周莉荣;郭媛媛;余忠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中医经典知识薄弱、理论联系实践不够、创新性不强、对中医文化缺乏信仰是当前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中应注重经典及名家著作的学习,注重实践,加强师承,培养学生多维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进一步改进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人才水平,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作者:胡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相对或绝对狭窄,冠脉供血不足,发生心肌缺血、缺氧,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特征的缺血性心脏病,高发病率及病死率是其流行病学主要特征[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冠心病二级预防和冠脉血运重建术为主,但长期西药治疗存在着耐受性差、耐药性强、不良反应重以及手术治疗经济负担重、手术禁忌证多、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有扩张冠脉、开放侧支循环、改善流变学及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及保护血管内皮等功效,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2].笔者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药治疗现状总结如下.

    作者:胡黎文;余国辉;杜怡雯;胡雪松;王皓霖;赵凤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刃针与浮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腰三横突综合征(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主要表现为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组织的损伤,导致慢性腰痛,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1-2].腰椎横突中L3横突长且L3椎体位于5个椎体中心,是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的活动枢纽,在超负荷负重及扭挫伤时,极易使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受到损伤,导致痛性肌痉挛,进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引起横突部及臀、股部的疼痛[3-7].LeP等[8]的研究数据表明,腰部的急慢性炎症均和腰部循环劳损有关.Lu D等[9]研究发现腰痛与腰部持续痉挛和兴奋延迟过度、重复高频率和高速度的腰部动作后产生的循环载荷有关.Cavanaugh JM[10]认为腰椎接触到损伤和炎症过程中会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导致腰痛.

    作者:刘芳;李飞;向丽婷;冯有亮;谷研;胡国良;刘峰;李燕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增龄Ⅰ号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增龄Ⅰ号治疗中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老年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增龄Ⅰ号治疗,对照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2组心绞痛症状、血压、心电图、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小板、SOD、MDA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血压平均值、心电图疗效及血小板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绞痛疗效、胆固醇、三酰甘油、SOD、MDA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龄Ⅰ号能改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有较好的降脂、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作者:孙晓伟;彭小菊;孙向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浅析古中医学派圆运动思想的沿革

    随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的出版,古中医学和圆运动思想开始备受关注.为了继承和发扬古中医学派,对圆运动思想进行了梳理,浅析其沿革,认为中医圆运动思想起源于河图洛书,萌芽于先后天八卦和《周易》,形成于《内经》《伤寒论》,发展完善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脾胃论》《四圣心源》等著作,成熟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继承与创新于现代,以老中医李可为代表.

    作者:刘国华;武青庭;马星雨;唐婉斯;谢雪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子“浊邪”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病机及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NAFLD)是指排除饮酒及其他明确的肝损伤病史,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菲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NAFL作为其病理改变的一种类型,中医古籍并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归属“肥气”“痰浊”“胁痛”“肝癖”等范畴.基于现代医学对其认识,有医家提出了“浊邪”导致NAFL的观点,认为本病发生与“浊”不归正化、淫于三焦、伏于脏腑有关[1].

    作者:段雪昭;熊焰;王雅;丁斯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1].2020年COPD将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2],COPD在我国发病率高,我国对7个地区20000多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2%[3].COPD的医疗费也是惊人的,2005~2013年在北京市某医院住院的1638例COPD患者人均直接经济负担从19766.52元增长到26133.18元,平均增长速度为3.55%[4].甘肃省某职工医院报道[5],老年COPD患者重复住院是导致沉重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为减少复发率,减轻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COPD的稳定期治疗显得极为重要.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药性稳定、口感好、容易长期贮藏、便于携带等优势,少量服用,缓缓起效,特别适合于COPD稳定期的治疗.本文从历史沿革、临床应用思路、作用机制、临床疗效观察4个方面归纳膏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研究进展,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刚;柏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0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心室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福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治疗月经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60例

    目的:观察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治疗月经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GL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消瘰丸合矾冰液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处皮色、疼痛程度、肿块大小及软硬程度、有无新发肿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月经期GLM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巧;胡金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林一帆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介绍林一帆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验.林教授认为FC的基本病变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从气虚不运、肝郁气滞、热结津亏、脾肾阳虚4型辨证论治,并针对寒热虚实夹杂自拟通便方治疗,疗效颇佳.

    作者:刘阳;雷春红;林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舒兰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舒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欧正武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舒教授行医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中善于周密问诊,习于体质辨证,精于临证分析.笔者(第一作者)有幸师从舒教授,收获良多,临床中常见导师运用保和丸,异病同治,效如桴鼓,现整理几则验案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高鑫;舒兰;肖永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尤昭玲治疗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经验

    介绍尤昭玲教授治疗绝经过渡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尤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其本在肾,病机虚实夹杂.从脾肾亏虚论治,结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遵循“治崩三法”,临证注重补益脾肾,塞流止血.治以固冲摄血,补肾健脾;固本复旧治以滋补肾精,健脾益气,配合暖巢煲食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思雨;谈珍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