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探究

朱晓丽;谷祥富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糖尿病,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2.5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促进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盲人按摩师医疗风险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盲人按摩师医疗风险意识现状.方法:对河南、福建等地区从事推拿的222名盲人医疗推拿师进行问卷调查,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盲人医疗推拿师对推拿不良反应认知不同.盲人按摩师均认为学历与医疗风险的发生几率有关,且学历越高,认为推拿的医疗风险越高,认识越充分.结论:要培养盲人医疗推拿从业者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

    作者:贺箫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5月应用PFNA治疗162例股骨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资料,男70例,女92例,平均年龄67.3±12.5岁;骨折类型根据改良Evens-Jensen分型:Ⅳ 型162例.结果 :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162例患者1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3±2.3个月(12~36个月),所有骨折在12-21周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17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5.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外侧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负重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吴高臣;陈建生;王星华;周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帕金森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刘旭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并对其进行规范.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部的病例234份,对所有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34例患者中,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76例,使用率为32.47%,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率高,为50%,二联用药使用率为23.68%,三联用药使用率为18.42%,多联用药使用率为9.21%.结论:本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无指征用药及联合用药不当等现象.

    作者:康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中风社区康复训练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中风患者社区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我社区46例脑中风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一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进行健康宣教,另选取社区内46例进行一般康复训练的脑中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中风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李凤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进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进护理流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再给予改进护理流程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助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陈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并探究妇产科患者手术后对腹部切口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妇产科患者共计24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切口护理的有效率达到了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中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与恢复速度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出院,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作者:张林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在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共计70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中有效例数32例,治疗后并发症例数4例;对照组中有效例数20例,治疗后并发症例数13例;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治疗有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抗生素保守治疗是一种有效改善临床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方案.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6例肋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护理后胸部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逐步恢复,无肺挫伤、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随访1年,全体患者骨折部位均获得良好愈合,日常生活、工作未受影响.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应强调心理护理与疼痛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临床务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肖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超声波臭氧雾化在临床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进行探讨和研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1月份-2015年01月份在我院进行阴道炎治疗的患者8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59%;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为2.00-0.60d,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4.10-1.20d,复发率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阴道炎治疗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超声波臭氧雾化治疗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其操作方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印文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1%,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18.8%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松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对改善围产期妇女分娩产后出血状况的护理模式的探究与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分娩期妇女产期出血的临床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意见.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随机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详细记录两组在产期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出血率以及产妇对护理程度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产程方面,观察组的产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产后出血方面,观察组在出血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随访期间,产妇对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以及满意度方面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改善分娩期间的出血情况,还可以增强妇女产时的信心,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健康教育对初发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入院新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有专职糖尿病护士实施规范化糖尿病教育,对照组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护理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发糖尿病病人及早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利于病人对自己的血糖进行系统管理,使血糖及早达标,减少住院天数,血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安全水平.

    作者:朱俊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电话随访在肠造口患者连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阐述了电话随访的概念,及其在肠造口患者连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包括电话随访前肠造口患4者档案的建立、主要实施者及组织者、随访内容、随访时间及频率、电话随访意义、存在的缺陷及展望.

    作者:蔡小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展开分组.对50例观察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治疗;对50例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施治疗;观察术后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观察术后情况以及临床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选择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除可以将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满意度提高之外,还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问题分析与管理建议之研究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我国各大医院正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希望可以推动医院向信息化、智能化、先进化方向发展.但目前诸多医院均存在计算机内网安全问题,这给医院信息建设带来很大影响.对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医院计算机内网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优化计算机内网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于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作者:李海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意义研究

    目的:探究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居住在本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人员中抽取6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而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疾病细节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管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脂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本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疾病细节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血压及血脂的控制.

    作者:王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50例心脏支架植入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及研究

    目的:减少病人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方法:给予2014年10月-2015年9月某心内科50例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病人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出院时满意度达91.92%.结论: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病人血压有所改善,置信水平为0.05时,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疼痛感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龚华秀;马瑶;刘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妇女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总数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均上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幅度更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治疗中,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静脉注射胺碘酮,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羚;刘廷筑;鲁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8/3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止血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熊斌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