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张建伟
目的:针对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42例,根据临床TNM分期、肿瘤死亡/复发的危险度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其中82例患者在本院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在住院期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82例患者进行为期半年~4年的随访,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针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技巧,使治疗效果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作者:李业龙;李铭;李春明;张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情况及肝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胆红素、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胆红素,肝功能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时,可降低患者胆红素,改善肝功能。
作者:武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骨外科手术患者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研究组的 RBC、Hb、HCT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自体血流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避免了由于异体输血而导致的输血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作者:杨艳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探讨肿瘤内科护士减轻压力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女性护士3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导致肿瘤内科护士产生压力的因素主要为:工作负荷、工作量、时间分配、专科护理、与患者交际方面等因素。结论:肿瘤内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肿瘤内科护士应通过适宜的方式和态度来调整自已的心态及缓解各种压力;医院方面也应该加强对肿瘤内科护士的专业培训及人性化管理,有效地减轻肿瘤内科护士的压力。
作者:陈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6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年后的视力情况和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或稳定的比率为80.85%,对照组视力提高或稳定的比率为1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为22.4%,对照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为89.5%,观察组患者病变进展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稳定和提高视力,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皇甫昌涛;杨林红;朱琳;唐香;刘艳;杨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8例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磷含量以及钙磷乘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等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梅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组成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组成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艳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麻醉药品系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躯体依赖性、能成隐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可以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是一类特殊药品,能否规范管理,合理应用,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规范、使用得当,将会对患者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将会发生社会流弊,危害生命健康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笔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进行一些探讨,确保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
作者:李昌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小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故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干预和康复治疗,减轻伤残程度,对提高我国“人口与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许小琴;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效果。方法:选取5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采取信封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及24小时的出血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后,产后出血率、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量,获得显著护理效果。
作者:郝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劳损诱发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骨科4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治疗等方式,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病症的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性( P<0.01)。结果:本次40例针对性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颈背组织疼痛、肢体功能障碍、手指发麻等主要症状变化明显。结论:慢性劳损是诱发颈椎病的危险性因素,临床应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张全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是否具有显著的康复治疗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颈椎病患者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颈椎病患者则通过整体康复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后,治疗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均相应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整体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时对其康复治疗具有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尹佳;左米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应采取的护理配合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3例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29例患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2.76%。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胃镜黏膜剥离术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减少患者病痛,有助于身体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皮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研究组(发病72h内手术)与对照组(发病72h后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尹家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大剂量 ARB(缬沙坦320mg)和常规剂量 ARB(缬沙坦160mg)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 Ⅲ-Ⅳ,EF<40%),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 ARB)和试验组(大剂量ARB),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 A RB显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其安全性良好,但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我院老年科250例住院治疗合并HAP感染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病室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密集分布、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长期卧床、有创管道的长期留置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与 HAP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感染 HAP的风险高,应从加强院感控制和患者管理两方面着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降低 HAP发生率。
作者:余伟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分析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关节镜下有限与广泛清理术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以随机数字方法为依据分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治疗,行广泛清理术为对照组,行有限清理术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Lysholm 评分(66.65±22.31)分与对照组Lysholm 评分(65.43±12.84)分相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中关节镜下有限术和广泛清理术的作用效果相当,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都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
作者:曲剑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82例法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中对比组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共为6例,治疗显效22例,治疗无效共13例,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共为8例,治疗显效例31例,治疗无效共2例,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保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采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时,不同皮瓣来源术后效果相近,但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更佳。
作者:李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