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认识

许小琴;张悦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缺氧缺血性损害, 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诊断, 生活质量, 缺氧窒息, 康复治疗, 程度, 围产期, 危害, 伤残, 人口, 临床, 健康, 疾病, 干预, 儿童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小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故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干预和康复治疗,减轻伤残程度,对提高我国“人口与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期妇女取环术困难度研究及原因分析

    目的:对绝经期妇女取环的困难度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原因。方法:选择200例在我院进行取环的绝经期妇女,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取环手术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表明,妇女宫颈萎缩的越严重、年龄越大且绝经时间越久,取环时面临的困难程度也就越高,较之于定期进行体检,且放环时间在20年以下的妇女,不定期进行体检且放环时间在20年以上的妇女难度更大( P<0.05)。结论:绝经期妇女取环的苦难程度主要同其放环的时间、取环的年龄、宫颈的萎缩程度、绝经的时间以及是否定期进行体检等存在关联。

    作者:杨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所致运动性失语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导致失语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将语言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明显好转者显著多于对照组(X2=7.31,P<0.01),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4.05,P<0.01)。结论: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巴玉兰;韩晶;谢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0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孟红梅;王学青;李新;孙清晨;武斌;苏清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远期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是否具有显著的康复治疗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共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颈椎病患者通过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颈椎病患者则通过整体康复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后,治疗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均相应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整体康复治疗颈椎病患者时对其康复治疗具有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尹佳;左米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针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4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管理),两组均包含2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①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综合满意度为95.23%(20/21),对照组为80.95%(17/2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灸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正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岛素联合中药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胰岛素联合中药方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22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中药方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推广。

    作者:朱崇月;王文玲;张娅娣;张伟东;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培菲康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索培菲康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培菲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中效果确切。

    作者:李坎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非计划导管脱落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降低非计划导管脱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实施(CQI)前后,对比2014年一季度及2015年一季度非计划导管脱落例数及发生率。结果:实施CQI后,非计划导管脱落例数下降7例,发生率由0.15%下降至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非计划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提高置管患者的安全。

    作者:陈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格列美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中没有出现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结论:采用格列美脲来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阳连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剂量A RB 对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大剂量 ARB(缬沙坦320mg)和常规剂量 ARB(缬沙坦160mg)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 Ⅲ-Ⅳ,EF<40%),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 ARB)和试验组(大剂量ARB),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 A RB显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其安全性良好,但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1例临床手术分析

    目的:分析并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共102例,分别将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检出水平的差异。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检出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检出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能够更好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莫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清IL-6、BNP水平及RDW(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IL -6、BNP水平及 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结果,探讨血清IL -6、BNP 水平及 RDW 与之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患者和良好预后结局患者血清IL -6、BNP水平和 RDW均低于治疗后不良预后结局患者,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 -6、BNP水平及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负相关,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王红刚;刘金华;马宝红;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讨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突出症护理中的医学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详细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减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秀芳;张静;马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妇科术后引发下肢静脉血栓—DVT 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并且出现DVT 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详细资料,总结患者DV T 出现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妇科术后引发DV T 的高危因素,结果表明,引发DV T 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采用的手术方式、麻醉以及术前合并症等。结论:妇科术后非常普遍的一种并发症就是DV T ,相关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引发DV T 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帮助医护人员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显著减小DV T 发生率,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生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及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临床表现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特别是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首发症状的 SLE 更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报告如下。病情简介患者:王某,女,54岁,本地农民,发病前有不明成分保健品服用史,年轻时开始常有下腹痛,且易出现皮肤淤青,多次查血常规、腹部 B 超均无异常发现;定期体检无异常发现,无药物过敏史;无不良嗜好,无异常妊娠、流产史,绝经年龄51岁。主诉:血尿伴头痛、腹痛三天。入院前晕厥一次,门急诊查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1208U/L ,总胆红素72.1umol/L ,间接胆红素65.7umol/L ,直接胆红素6.4umol/L ,尿素氮10.8mmol/L ,肌酐121umol/L。血常规:WBC 10.60×10^9/L ,Hb 93g/L ,PLT 5.0×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镜检RBC 25-30/U P ;次日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5.5mmol/L ,肌酐156umol/L。凝血五项正常。通过急诊内科收入血液科住院。入院查体:T37.2℃,P101次/分,R20次/分,BP 95/71mmHg ,神志清,贫血貌,右上臂有少许出血点,巩膜黄染不明显,两肺听诊正常,心率10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未及异常,下肢无水肿。进一步查骨穿:增生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血涂片:异常红细胞碎片。复查血常规:Hb 83g/L ,MCV 89.9fL ,PLT 8.0×10^9/L ,RET3.84%。入院第二天转入肾内科开始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治疗,四天后复查血常规 Hb 73.5g/L ,PLT 183×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1umol/L ,间接胆红素:6umol/L ,尿素氮8.4mmol/L ,肌酐80umol/L。予停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激素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复查血常规 Hb 112.7g/L ,PL T 469×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均正常。出院后门诊随访,强的松逐渐减量。

    作者:唐佳;孙学明;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针对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孕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妊娠方式的选择以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各自的护理后,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孕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在精神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护士共情能力培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4例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的共情分值及精神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在接受共情能力培训之后,共情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且观察组护士负责的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护士的相关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科病人压疮形成的原因及护理

    压疮是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易发生于身体受压迫的骨突处,如骶尾部、脊柱、肩胛部、枕部、足后跟等处。我院骨科病人大多数是由外伤所致骨折而住院,对于下枝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等疾病因疾病本身因素或采用牵引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就成为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的形成原因及护理措施叙述如下。

    作者:蔡俐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预防药物流产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0例药物流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35岁)、经期长(≥5d)、孕产次数(≥3次)、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后倾后屈位、孕囊直径(≥2cm )、术后禁性生活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致病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