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彭良秘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产妇,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产妇分娩中,可有效减少产妇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在骨肿瘤外科病房中运用成效。方法:在要素质量指标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以对骨肿瘤外科病房环节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得出护理效果相对薄弱环节,运用 PDCA 循环的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参考终末质量指标分析结果,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运用在骨肿瘤外科病房持续质量改进方面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
作者:王倩;张伟玲;黄天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时髦的诠释,就是一条工作链。要营建一支有效的护理团队,培养协作精神,它一方面取决于护理管理者,一方面取决于护理人员。这种团队精神如何培养呢?
作者:骆联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针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的42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管理),两组均包含2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①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综合满意度为95.23%(20/21),对照组为80.95%(17/2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灸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向正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治疗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的104例妇科疾病的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治疗当中采取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纪银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气虚证患者,共计7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比各自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例数9例,显效例数14例,有效例数12例,有效率94.6%;对照组中痊愈例数4例,显效例数7例,有效例数14例,无效例数12例,有效率67.6%。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见4例复发病例,对比发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显著稳定,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强,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作者:姜泽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有20例,无效病例1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16例,无效病例5例,有效率为76.2%。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与传统治疗方案比较优势明显,应用过程中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药品配送中的效果。方法:在药品配送过程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管理,包括强化药品知识的培训、合理排班、定岗定位等。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药品配送过程中差错率、配送次数和时间、临床护士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药品配送中,有利于提高药品配送质量与效率,提高临床护士满意度。
作者:李娟;马小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97例神经科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和分析其临床资料来对感染的情况及构成比进行分析,并且和本院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要比医院同期感染发生率(3.0%)高,具体的感染部位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比例高达69%。结论:神经科患者是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高发群体,需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治措施,以便全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问题。
作者:徐力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倪祖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共以手术治疗重症腰间盘突出61例。结果:采用MACNAB标准,61例患者中治愈21.31%、显效52.5%、有效16.4%、无效9.8%,总有效率90.16%;末次随访,JOA 低于术前,腰痛与腿痛、腰椎前屈角度、腰椎稳定性、综合评分高于术前,末次随访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标准等级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治疗较好,手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恢复椎间盘解剖结构,但仍可能存在邻近节段退变,有部分患者难获显著疗效。
作者:陈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7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产妇各375例。对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情绪的稳定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能使产妇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足够安全感,使产妇能舒适地渡过剖宫产手术期,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护理价值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6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5.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27例,满意度为84.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20例,满意度为62.5%,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护理价值非常高。
作者:徐德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4例,有效15例,显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65.0%;观察组的治疗情况为:无效3例,有效19例,显效18例,治疗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肺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荐。
作者:罗东;彭良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效果。方法:选取5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采取信封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及24小时的出血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进行预见性护理后,产后出血率、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量,获得显著护理效果。
作者:郝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临床表现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特别是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首发症状的 SLE 更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报告如下。病情简介患者:王某,女,54岁,本地农民,发病前有不明成分保健品服用史,年轻时开始常有下腹痛,且易出现皮肤淤青,多次查血常规、腹部 B 超均无异常发现;定期体检无异常发现,无药物过敏史;无不良嗜好,无异常妊娠、流产史,绝经年龄51岁。主诉:血尿伴头痛、腹痛三天。入院前晕厥一次,门急诊查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1208U/L ,总胆红素72.1umol/L ,间接胆红素65.7umol/L ,直接胆红素6.4umol/L ,尿素氮10.8mmol/L ,肌酐121umol/L。血常规:WBC 10.60×10^9/L ,Hb 93g/L ,PLT 5.0×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镜检RBC 25-30/U P ;次日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5.5mmol/L ,肌酐156umol/L。凝血五项正常。通过急诊内科收入血液科住院。入院查体:T37.2℃,P101次/分,R20次/分,BP 95/71mmHg ,神志清,贫血貌,右上臂有少许出血点,巩膜黄染不明显,两肺听诊正常,心率10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未及异常,下肢无水肿。进一步查骨穿:增生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血涂片:异常红细胞碎片。复查血常规:Hb 83g/L ,MCV 89.9fL ,PLT 8.0×10^9/L ,RET3.84%。入院第二天转入肾内科开始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治疗,四天后复查血常规 Hb 73.5g/L ,PLT 183×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1umol/L ,间接胆红素:6umol/L ,尿素氮8.4mmol/L ,肌酐80umol/L。予停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激素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复查血常规 Hb 112.7g/L ,PL T 469×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均正常。出院后门诊随访,强的松逐渐减量。
作者:唐佳;孙学明;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5例 T CS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存在的脑脊液漏、下肢感觉异常的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降低脑脊液漏、排尿异常、排便异常、压疮、下肢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先防后治为原则的预见性护理不仅减少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燕桃;刘永娟;徐碧金;何燕;国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心衰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 ,每日三次,定期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一般体征、射血分数、血脑钠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08%),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出( P<0.05),统计学有意义。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临床上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下肢静脉曲张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术后处理情况分组,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复发下肢静脉曲张情况、损伤隐神经的情况。结果:2组在复发下肢静脉曲张、损伤隐神经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大。观察组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为3.33%,数据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实施下肢静脉曲张术治疗后,为预防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效果极佳。
作者:黄佳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门诊换药病人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与创口处置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7.5%,实验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95.0%,对照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75.0%,实验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创口处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示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门诊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使患者对创口处置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王治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