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联群
目的:对心理干预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在我院感染一科任职的20位护理人员,将所有人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沟通能力以及干预后感染一科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无焦虑者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度焦虑1例、重度焦虑0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人员护理质量评价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0.0%,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沟通技巧良好的有8例,占比例的80.0%,对照组有4例,占比例的40.0%。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改善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燕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物三联法(硫酸镁、山莨菪碱、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对母婴预后及血浆粘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母婴预后及血浆粘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粘度为2.27±0.11,对照组为2.29±0.13,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粘度为1.23±0.07,对照组为1.82±0.10,观察组血浆粘度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药物三联法(硫酸镁、山莨菪碱、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可有效延长患者孕周,提升新生儿存活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于患者正常分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吝书莉;潘苗;卢丽燕;李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ICU 重症老年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的耐药性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2例IC U 重症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耐药性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响。结果:本文研究当中,122例患者共培养出260株气道分泌物病原菌,其中占比例多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达到了57.7%(160/260),与其它类型的病原菌相比在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 U 重症老年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对于各种抗生素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在预防和治疗患者出现的呼吸机肺炎时不能乱用抗生素,需要提高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选择病原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呼吸机肺炎感染率。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医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教育部门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群体中有焦虑情绪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0.5%,影响因素为年级、专业、每月平均花费、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医学生的焦虑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高校心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心理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高年级、护理专业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可举办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提升医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水平,帮助他们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作者:王娇;李莉;姚亚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在职护士8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职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成绩合格率和操作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菌操作能力、工作主动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相对传统带教方法而言,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施晓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门诊导医作为医院的第一张名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医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本文将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导医队伍的情况,探讨精细化管理及积分制在门诊导医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霍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在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血压和心率,实践证明,患者预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不存在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显示均为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其止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止消通脉宁对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接治的60例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眼底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以此评估止消通脉宁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计5例临床缓解、11例显效、1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到8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3%的总有效率和26.7%的无效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24h尿白蛋白定量、超声心动以及心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止消通脉宁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在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在突发群体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起53例突发群体伤急救中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统计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入院伤检分类用时、按区分流用时、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6起突发群体伤事件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在4分钟以内;入院伤检、按区分流均两项平均用时在3min以内;抢救成功率95.83%;患者满意度93.75%。结论:突发群体伤急救中应用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急救过程中各环节协作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护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提高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创伤发生死亡患者110例,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发生创伤死亡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发生死亡患者中50岁及以上患者较多(P<0.01);发生创伤到救治时间间隔在30min及以上死亡91例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创伤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急诊外科作为主要救护力量,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应对临床救护工作。
作者: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带线锚钉修复在恢复足踝关节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接治的30例足踝关节不稳定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带线锚钉修复手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患者足踝关节稳定性变化状况,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 AOFAS 评分测定,治疗后30例患者中共计17例评分为优,占56.7%,12例评分为良,占比40%,总的评分优良率达到96.7%。结论:带线锚钉修复手术能够有效提高足踝关节稳定性,改善患者病情,使之趋于正常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陆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提高对急性腹痛的确诊率,加强内科对急性腹痛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属于内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85例,占比70.8%,属于外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24例,占比20.0%,属于妇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9例,占比7.5%,2例患者原因不明,留待观察,占比1.7%。结论:导致急性腹痛的原因多而且复杂,因此医者应该高度重视急性腹痛患者,尽早查明原因,而且必须掌握专业的诊断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田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出现躁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82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因素。结果:882例中有67例发生躁动(7.6%),其中疼痛刺激占58.2%、管道刺激22.4%、麻醉相关药7.5%、其他原因如心理因素、低氧血症、低体温等10.4%,原因不明1.5%。结论:充分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吴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14-2015年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药品销售系统中中药注射剂进行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每日用药金额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我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门诊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比例较大,中药注射剂多为高危药品,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使用甲氨喋呤肌注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生育愿望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周会;高仕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医院收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大呼气流速绝对值(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治疗38例,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其他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雒大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分析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213例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占比、糖尿病占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和非斑块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这一疾病没有完全明确病因,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和血压、血脂、年龄、糖尿病关系密切,要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出现。
作者:杨晓艳;王帅;孟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把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需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 组)和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0例。分别记录诱导前、电刺激前、电刺激后、术后的 MAP、HR、SpO2。观察苏醒时间、辅助通气时间、癫痫发作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电休克治疗。 B 组的 HR 麻醉后电刺激前、电刺激后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 P<0.01),B组的 MAP麻醉后电刺激前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头痛、肌肉痛B组明显低于 A 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在镇静的基础上又能加强镇痛,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用药方法。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住院并确诊的乙型脑炎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乙型脑炎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乙型脑炎一般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一般有头痛、恶心、呕吐,伴有障碍意识、肌力异样,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男性多发于女性,各年龄均可发病,一般集中在7~9月,应当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此疾病发生率,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结论:对症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是解决和抢救成功的关键,此外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积极管理传播源头,能够降低乙型脑炎的发生率。
作者:吕道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