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雒大国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摘要:目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医院收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大呼气流速绝对值(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治疗38例,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其他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孕妇126例,随机的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以及新生儿各方面表现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症、生殖道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的发病率以及新生儿在巨大儿、死胎、胎儿畸形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有利于控制产妇血糖、血脂,同时能改善妊娠结局,明显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药及手术治疗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药及手术治疗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临床分期均为Ⅱb 以上,采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中医临床症候及肿瘤实体变化、病理变化及治疗转归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治疗后,100例患者中,中医症候缓解总有效率为93.0%;宫颈癌实体消退总有效率为81.0%;病理切片显示:宫颈癌细胞在不同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在治疗后48小时开始明显,随时间的延长坏死越明显。上述100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瘀斑,后经相应治疗完全消失;7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腹及腰髓疼痛,后经注射哌替啶治疗后均缓解;本组10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徐艳艳;陈静;张军;李迎花;杜丹;赵慧;侯文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局部麻醉鼻甲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局部麻醉鼻甲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局部麻醉鼻甲手术的患者一共有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局部麻醉鼻甲手术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手术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有20例,无效病例1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16例,无效病例5例,有效率为76.2%。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与传统治疗方案比较优势明显,应用过程中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中效果显著。

    作者:王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非计划导管脱落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降低非计划导管脱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实施(CQI)前后,对比2014年一季度及2015年一季度非计划导管脱落例数及发生率。结果:实施CQI后,非计划导管脱落例数下降7例,发生率由0.15%下降至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非计划导管脱落的发生率,提高置管患者的安全。

    作者:陈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痛性结节的诊治

    结节是输精管结扎后结扎部位因组织反应形成的,多数情况其可以自行吸收,少部分患者结扎后三个月以上结节仍未消失且有触痛,此病症称为痛性结节。患者临床会出现持续性疼痛且疼痛放射到下腹、腰部或睾丸,同时结节有压痛,若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本次笔者对痛性结节患者防浅此病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龙寸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提高对急性腹痛的确诊率,加强内科对急性腹痛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属于内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85例,占比70.8%,属于外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24例,占比20.0%,属于妇科疾病导致的急性腹痛患者9例,占比7.5%,2例患者原因不明,留待观察,占比1.7%。结论:导致急性腹痛的原因多而且复杂,因此医者应该高度重视急性腹痛患者,尽早查明原因,而且必须掌握专业的诊断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避免出现误诊、漏诊,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田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体会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99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对预后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向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时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效果。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92.6±12.4)m 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1.8±13.1)m L ,观察组的并发率发生率为3.7%(2/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1/54),P 均<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英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莫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Ⅱ型糖尿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 albumin ,UmALB)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 FFA 与 UmALB和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取Ⅱ型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患者空腹静脉血、收集两组患者24小时尿,酶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非肾病患者 Um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FA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 FFA 和 UmALB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型糖尿病肾病组和非肾病组 FFA 与 UmALB水平均无相关性,Ⅱ型糖尿病肾病组和非肾病组血糖与 FFA 均呈正相关(r1=0.441r2=0.433),糖尿病肾病组血糖与 UmALB呈正相关(r=0.315)。结论:FFA 在Ⅱ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中均有显著变化,UmALB的水平检测可作为临床Ⅱ型糖尿病肾病和非肾病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但血 FFA 和 UmALB在糖尿病肾病中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显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认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小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故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干预和康复治疗,减轻伤残程度,对提高我国“人口与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许小琴;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讨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突出症护理中的医学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详细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缩减住院时间,控制住院费用,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秀芳;张静;马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9例、重度伤残3例、中度伤残5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为、死亡1例。结论: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的关键为及时降低颅内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不仅可有效减压并止血,而且彻底清除血肿及挫裂伤脑组织,手术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临床得到推广应用。

    作者:义勇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口腔科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科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有效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口腔科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双氯芬酸钠、芬太尼透皮贴剂、扶他林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双氯芬酸钠和扶他林,单独使用扶他林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口腔科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庆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阑尾炎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

    阑尾炎术后正确、完善地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重点是加强监护、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切日及早愈合,同时注意指导患者康复期的锻炼。

    作者:夏云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82例法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中对比组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共为6例,治疗显效22例,治疗无效共13例,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9%;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共为8例,治疗显效例31例,治疗无效共2例,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保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医院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

    麻醉药品系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躯体依赖性、能成隐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可以产生依赖性的药品。依据精神药品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是一类特殊药品,能否规范管理,合理应用,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具有双重性,如果管理规范、使用得当,将会对患者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将会发生社会流弊,危害生命健康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笔者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就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进行一些探讨,确保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正确合理使用。

    作者:李昌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劳损诱发颈椎病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研究慢性劳损诱发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骨科4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治疗等方式,于3个月后回访调查,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病症的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性( P<0.01)。结果:本次40例针对性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颈背组织疼痛、肢体功能障碍、手指发麻等主要症状变化明显。结论:慢性劳损是诱发颈椎病的危险性因素,临床应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作者:张全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