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周会;高仕红

关键词:甲氨喋呤, 阴道超声, 穿刺介入,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观察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使用甲氨喋呤肌注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生育愿望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甲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乙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在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血压和心率,实践证明,患者预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不存在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显示均为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其止血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应对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应对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8例患者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了不良反应,观察其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并给予用药、饮食、心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措施的应对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给予临床应对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有32例患者症状消失,患者结核空洞明显缩小,吸收结核病灶在30%以上,有2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结核病患者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还要实施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作者:丁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干扰素以雾化吸入方式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进行治疗的实际效用。方法:任意抽选本院接收的64例慢性支气管炎病症急性发作的病人,32例病人纳入对照组,其他病人则归纳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单独接受氨溴索药物治疗,通过雾化吸入方式运用氨溴索以及干扰素为观察组病人实施治疗。结果:根据统计的资料可知,观察组的病人病情复原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好 P<0.05。结论:当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病情突然发作时,运用干扰素以及氨溴索以雾化吸入形式给病人用药能够迅速控制病情,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值得广泛普及。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联合光棒插管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光棒插管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联合光棒组(A 组)和右美托咪啶联合喉镜组(B组),每组30例。麻醉方法采用诱导前10分钟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0μg/kg。记录患者给右美托咪啶及插管前后患者的SBP、DBP和 HR数值。结果:B组患者在插管后即刻 T3时点SBP、DBP和 HR较插管前 T2时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 A 组相比,B组在 T3、T4、T5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光棒气管插管能减少插管刺激,更有效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傅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采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采用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瓣修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时,不同皮瓣来源术后效果相近,但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患者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更佳。

    作者:李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及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临床表现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少见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特别是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首发症状的 SLE 更为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一例报告如下。病情简介患者:王某,女,54岁,本地农民,发病前有不明成分保健品服用史,年轻时开始常有下腹痛,且易出现皮肤淤青,多次查血常规、腹部 B 超均无异常发现;定期体检无异常发现,无药物过敏史;无不良嗜好,无异常妊娠、流产史,绝经年龄51岁。主诉:血尿伴头痛、腹痛三天。入院前晕厥一次,门急诊查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1208U/L ,总胆红素72.1umol/L ,间接胆红素65.7umol/L ,直接胆红素6.4umol/L ,尿素氮10.8mmol/L ,肌酐121umol/L。血常规:WBC 10.60×10^9/L ,Hb 93g/L ,PLT 5.0×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镜检RBC 25-30/U P ;次日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5.5mmol/L ,肌酐156umol/L。凝血五项正常。通过急诊内科收入血液科住院。入院查体:T37.2℃,P101次/分,R20次/分,BP 95/71mmHg ,神志清,贫血貌,右上臂有少许出血点,巩膜黄染不明显,两肺听诊正常,心率101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未及异常,下肢无水肿。进一步查骨穿:增生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血涂片:异常红细胞碎片。复查血常规:Hb 83g/L ,MCV 89.9fL ,PLT 8.0×10^9/L ,RET3.84%。入院第二天转入肾内科开始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静治疗,四天后复查血常规 Hb 73.5g/L ,PLT 183×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1umol/L ,间接胆红素:6umol/L ,尿素氮8.4mmol/L ,肌酐80umol/L。予停血浆置换及丙种球蛋白,激素改为口服强的松治疗,复查血常规 Hb 112.7g/L ,PL T 469×10^9/L ;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均正常。出院后门诊随访,强的松逐渐减量。

    作者:唐佳;孙学明;刘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研究对高血压患者社区实施护理服务影响因素的定性

    目的: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因素进行定性研究,以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站的2名医生、3名护士以及在本社区接受过护理服务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的方式,找出并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实施的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大致有三个,一个是服务方因素、二是提供方因素,三是外部环境因素。结论: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常规组与路径组各纳入对象4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路径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尿潴留、并发症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方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杂性腹部创伤64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复杂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的复杂性腹部创伤一共有64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治愈61例,治愈率为95.31%,死亡3例,死亡率为4.69%。死亡原因,不可逆休克2例,M ODS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3例死亡患者当中全部为三处以上合并伤,ISS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在75以上的2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 ISS 值低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争取尽早进行手术,进而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星仓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 CA 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产后出血的应用

    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产科产后出血管理上,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在产科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从而制定了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管理制度及措施,PDCA 循环管理法的建立和制度化,增加了产科工作人员在评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流程演练,注意积累临床经验及教学的自觉性,达到了保障母婴安全的目的,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安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63.2%,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较小剂量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疗效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我院一共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P<0.05)。2.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7%),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麻昌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服务中的作用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16例普外科留置导管患者,分为护理组7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与导管相关合并症发生例数、表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2例合并症,发生率为2.56%,护理满意度评分(46.88±1.43)分,情况优于对照组,6例合并症,发生率15.79%,护理满意度评分(40.11±5.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维护患者在留置导管治疗中的安全性,降低合并症发生率、优化医疗服务效率和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剂量A RB 对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大剂量 ARB(缬沙坦320mg)和常规剂量 ARB(缬沙坦160mg)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 Ⅲ-Ⅳ,EF<40%),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 ARB)和试验组(大剂量ARB),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 A RB显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其安全性良好,但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王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4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同时镇痛效果较好,差异对比均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味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后正出院的产妇432例.按分娩日期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对照组只在出院时进行教育指导,出院后只接受患者咨询。观察组产妇出院后实施健康管理,由专门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访、家访。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各项健康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婴儿的鹅口疮、湿疹、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实施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母婴的保健能力,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

    作者:母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接受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非常满意7(31.82%)例,满意13(59.09%)例,不满意2(9.09%)例,患者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非常满意5(22.73%)例,满意12(54.55%)例,不满意5(22.72%)例,患者满意度为77.28%。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倪祖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

    目的:在对患者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 )封堵术后对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施行PDA 封堵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共计20例,对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时间,残余分流、下降的规律以及之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并探讨。结果:经检查,所有患者均为巨大PDA 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分流,在完成封堵后的3天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在手术后4d至6d之间血小板低,其中有12例患者需进行血小板的输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结论:在实行PDA 封堵术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属于发生率较低的并发症状,发病原因主要同残余分流而导致的机械性破坏存在着关联,仅有少数患者需要补充血小板进行治疗。

    作者:蒋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孕产妇孕期保健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孕期保健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孕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指导后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指导后在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孕产妇优质孕期保健指导,不仅能有效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还能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冯文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