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应对

丁丽华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应对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8例患者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了不良反应,观察其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并给予用药、饮食、心理等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措施的应对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给予临床应对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有32例患者症状消失,患者结核空洞明显缩小,吸收结核病灶在30%以上,有2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结核病患者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临床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还要实施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探究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5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类别和原因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因护士因素造成不良事件发生12例,其构成比为48%;因患者自身因素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7例,其构成比为28%;因疾病因素造成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构成比为12%;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共造成3例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受到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业务培训等来实现护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作者:汪慧敏;何代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有20例,无效病例1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中治疗后好转人数共16例,无效病例5例,有效率为76.2%。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与传统治疗方案比较优势明显,应用过程中未见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两种社区管理模式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两种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以我市纳入国家“686”免费服药项目70人为实验组开展个案管理,另从我院2014年出院后纳入社区管理患者中选取98名作为对照组开展基础管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 )评分、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个案管理组病人在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上均明显优于基础管理组(P﹤0.05)。结论:在社区对重性精神病人开展个案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恢复。

    作者:禹化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强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探讨分析

    通过走访和调查多家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从标本的采集到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制定解决方案及投资建设意见。使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能在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检测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评价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梁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骨外科手术中自血回输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骨外科手术患者7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研究组的 RBC、Hb、HCT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血回输在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自体血流失和异体血的输入,避免了由于异体输血而导致的输血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作者:杨艳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心理迷失及对策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型综合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心理疏导和保护应得到重视。下面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心理迷失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费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减少静脉药物配置过程差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减少静脉药物配置过程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分析药物配置期间出现差错的原因、类型,以总结预防对策,并落实到底。然后比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实施后的差错率,探究改进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差错类型为:药物发放总量、批次分数等。临床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静脉药物配置差错明显降低,和实施前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于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作用显著,可降低配置差错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值得学习。

    作者:丁恒丽;冯春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药及手术治疗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中药及手术治疗100例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临床分期均为Ⅱb 以上,采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中医临床症候及肿瘤实体变化、病理变化及治疗转归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治疗后,100例患者中,中医症候缓解总有效率为93.0%;宫颈癌实体消退总有效率为81.0%;病理切片显示:宫颈癌细胞在不同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在治疗后48小时开始明显,随时间的延长坏死越明显。上述100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瘀斑,后经相应治疗完全消失;7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腹及腰髓疼痛,后经注射哌替啶治疗后均缓解;本组100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及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徐艳艳;陈静;张军;李迎花;杜丹;赵慧;侯文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一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满意度、家属陪护率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极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祖秀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脊髓栓系综合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5例 T CS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存在的脑脊液漏、下肢感觉异常的风险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降低脑脊液漏、排尿异常、排便异常、压疮、下肢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先防后治为原则的预见性护理不仅减少 T CS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燕桃;刘永娟;徐碧金;何燕;国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8.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63.2%,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概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较小剂量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目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医院收诊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大呼气流速绝对值(PEF)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47例,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治疗38例,治疗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其他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儿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雒大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在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中使用甲氨喋呤肌注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有生育愿望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喋呤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和输卵管再通率,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周会;高仕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各科室收录的50例手术患者资料;对各科室病人进行回访调查,统计50例患者对本次感染防控的满意度。结果:长期住院患者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医院内部要加强感染控制例如,从医护人员、入院环境、器材使用等方面实施抗感染处理;本次全过程感染管理取得较高的满意度,满意率96%,2例因病况严重,延长抗感染处理时间后效果明显。结论:感染易造成住院患者存在病情隐患,加强抗感染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李仁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重点探索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宫外孕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治疗44例观察组患者,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宫外孕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宫外孕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远不如观察组。两组宫外孕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治疗宫外孕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吕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认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小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成为危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故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干预和康复治疗,减轻伤残程度,对提高我国“人口与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许小琴;张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换药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经门诊换药病人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病人对医护人员与创口处置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97.5%,对照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为87.5%,实验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95.0%,对照组对创口处置满意度为75.0%,实验组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创口处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示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门诊病人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使患者对创口处置满意度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升。

    作者:王治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PAI-1、TF、ATⅢ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 PAI -1、T F、A T 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I-1、TF、AT Ⅲ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d ,3d和7d血清 PAI -1和 T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 AT Ⅲ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AI-1、TF、AT Ⅲ水平,使其恢复正常。

    作者:宋利华;董建辰;白庆兵;王洪庆;路考生;韩君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分别经卡方检验或 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较开颅手术治疗显著。

    作者:张小章;何震;徐兴华;高建亮;龙海成;李晓亮;钱志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时机选择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研究组(发病72h内手术)与对照组(发病72h后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尹家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