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琴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产妇,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产妇分娩中,可有效减少产妇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八珍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盆腔炎对患者血清CA125、CA15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我院就诊的结核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为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药保留灌肠、八珍汤进行治疗,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A125、CA15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CA125、CA153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性的降低( 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A125、CA153水平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八珍汤联合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性盆腔炎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CA125、CA153水平。
作者:李桂秋;范路修;张金礼;张建平;苏从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孕妇126例,随机的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以及新生儿各方面表现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症、生殖道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的发病率以及新生儿在巨大儿、死胎、胎儿畸形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有利于控制产妇血糖、血脂,同时能改善妊娠结局,明显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IL -6、BNP水平及 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结果,探讨血清IL -6、BNP 水平及 RDW 与之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患者和良好预后结局患者血清IL -6、BNP水平和 RDW均低于治疗后不良预后结局患者,分别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 -6、BNP水平及RDW 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负相关,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王红刚;刘金华;马宝红;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典必殊眼膏注入在泪小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在我院确诊为泪小管炎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典必殊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生理盐水冲洗+庆大霉素+利福平眼液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典必殊组患者典必殊眼膏注入治疗。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典必殊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93.2% VS79.6%;P<0.05)。结论:典必殊眼膏注入在泪小管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
作者:梁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0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孟红梅;王学青;李新;孙清晨;武斌;苏清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就诊且接受治疗的3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钟永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的因素进行定性研究,以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站的2名医生、3名护士以及在本社区接受过护理服务的300例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的方式,找出并总结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实施的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大致有三个,一个是服务方因素、二是提供方因素,三是外部环境因素。结论:通过对影响高血压患者社区服务实施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临床上运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分段随机化分2组,40例为一组。观察2组心功能指标,统计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50%)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且保证较高的安全系数。
作者:姚小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抗凝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为肾衰患者血液透析提供更优选择。方法:将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标准剂量肝素组首剂给予肝素50-100U/Kg,,并且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每小时追加首剂使用的剂量,超小剂量肝素组一直持续注入肝素50-100U/Kg,低分子肝素钙组只给予首剂剂量,不追加。结果:对三组的透析器和凝血情况进行比较,在穿刺点压迫时间以及出血情况,以及透析前后APTT和TT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标准剂量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其他两组时间长,在出血发生率也比其他两组高,APTT、TT也大于其他两组。结论:在面对具有出血倾向的肾衰竭透析患者,适宜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血小板减少发生频率明显降低。低分子肝素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段淑芬;马茜;郭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苏醒出现躁动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82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因素。结果:882例中有67例发生躁动(7.6%),其中疼痛刺激占58.2%、管道刺激22.4%、麻醉相关药7.5%、其他原因如心理因素、低氧血症、低体温等10.4%,原因不明1.5%。结论:充分了解全麻患者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吴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孕产妇孕期保健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孕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指导后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指导后在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孕产妇优质孕期保健指导,不仅能有效减少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还能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冯文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所谓手术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患者手术死亡率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出现率等。手术风险预测能够指导高风险心脏手术合理治疗方案的有效制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其已经受到了心脏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可以对心脏手术进行预测的方法非常多,主要有:欧洲心脏手术具体风险预测法、加拿大安大略省具体风险预测法、美国胸外科相应医师协会具体风险预测法、克利夫兰具体风险预测法、质量测量以及管理举措具体风险预测法、美国心脏病学院具体风险预测法、我国冠状动脉相应旁路移植术具体风险预测法等。所有方法都存在自身地域局限性,所以怎样避免偏差,有效提升风险预测效率是未来重点研究目标之一。
作者:张童;但文富;冯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心衰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 ,每日三次,定期检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一般体征、射血分数、血脑钠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08%),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出( P<0.05),统计学有意义。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92例行无痛胃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46例,分别给予其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应用,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同乙组比较,甲组在 T1时段,MAP显著升高(P<0.05),在 T2时段显著降低(P<0.05);在T2时段,甲组SpO2显著降低(P<0.05),在T2、T3时段,HR显著升高(P<0.05)而乙组无显著变化(P>0.05);乙组患者术中入睡时间与术后苏醒时间均显著早于甲组(P<0.05),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临床无痛胃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能更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术中的尽早入睡与术后的尽早苏醒,镇静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天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后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342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感染组49例,正常组患者29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糖尿病、肥胖分别为25、36和36例,比例分别为51.0%、73.5%和73.5%,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污染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烧伤手术、胃肠道手术分别为33(67.3%)、29(59.2%)、54(110.2%)、9(18.4%)、17(34.7%)例,对比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外科患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时,可从患者自身、医院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李荣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试析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72例,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早期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杨树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普通外科手术患者48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较轻,同时镇痛效果较好,差异对比均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神经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97例神经科院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和分析其临床资料来对感染的情况及构成比进行分析,并且和本院同期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神经科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要比医院同期感染发生率(3.0%)高,具体的感染部位主要涉及到呼吸系统,比例高达69%。结论:神经科患者是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高发群体,需要做好院内感染防治措施,以便全面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问题。
作者:徐力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复杂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的复杂性腹部创伤一共有64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治愈61例,治愈率为95.31%,死亡3例,死亡率为4.69%。死亡原因,不可逆休克2例,M ODS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3例死亡患者当中全部为三处以上合并伤,ISS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在75以上的2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 ISS 值低的患者,应该尽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争取尽早进行手术,进而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作者:星仓旺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