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强;赵岩
1989年以来辽源市一直使用粘附毒饵进行每年春秋两季的大面积灭鼠,但从灭鼠效果来看,鼠密度回升快,且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不断升高.为此,我们从2005年除采取综合治理外,开始研制新型高热力混合压条毒饵,并进行了现场大面积灭鼠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浦清;李兴和;梁志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小兽体表恙螨的群落结构.方法 选择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的巧家、绥江两县的农舍、农田、灌木丛和森林4种生态环境诱捕小兽,选择小兽耳窝和臀部作为恙螨固定采集部位,用镊子采集全部恙螨,70%乙醇固定,Hoyer液封片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虫种.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 共捕获小兽30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目7科13属16种.共采集恙螨455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3亚科12属63种,优势种为攸氏无前恙螨、微板无前恙螨、小板纤恙螨、中华纤恙螨、西盟合轮恙螨和乡野纤恙螨,占恙螨总数的78.40%.在6种主要小兽中,有4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超过10,高达32;有4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超过1,高达2.5732.不同生境同一种小兽体表寄生恙螨群落相似性指数都>0.9.结论 云南省北部金沙江流域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种类多,生物多样性较高.
作者:石武祥;郭宪国;董文鸽;王衡;李伟;陈红云;骆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情况,为家栖鼠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对长春市内捕获的29只褐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为3.45%,总平均摄药剂量为19.86 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褐家鼠未形成抗药性种群,只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 长春市城镇灭鼠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张莹;李硕;刘晓倩;苏臣;史森;宋日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在室内对淡色库蚊的药效和挥发性、稳定性等特性.方法 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分别按照GB 13917.5-1992和GB 13917.8-1992标准中规定的相关测试步骤进行;通过不同时间段的热处理,求出累计挥发率;采用热藏加速试验处理,给出有效含量损失率.结果 累计挥发率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为88.15%,对照组为76.40%;损失率内燃式电热驱虫片为8.50%,对照组为6.40%.经统计学处理,驱虫片对靶生物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内燃式电热驱虫片具有药效持久、见效快、生物药效高、选用杀虫剂广等特点,有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任樟尧;朱江;杨天赐;陆龙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佳弘5种杀虫剂现场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方法 6间小餐厅作为实验场所,根据受试杀虫剂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用粘捕法调查用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比较5种药物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结果 5种杀虫剂的杀灭率分别为蚁蟑宁86.57%,百天宁84.31%,大灭77.50%,海利75.56%,佳弘45.00%.佳弘与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蚁蟑宁、百天宁、大灭、海利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佳弘杀灭德国小蠊效率比其他4种药物低.
作者:陈戊申;王廷哲;杨炳长;古伟志;杨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石油基地的开发,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人员日趋增多.为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现将该盆地的有害媒介生物,特别是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流行病学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以利于预防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
作者:黎唯;于心;付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流行病学概况.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对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内健康人群和相关宿主动物进行检测;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抗体.结果 对808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及727份鼠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发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7.30%(59/808),各调查点人群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7,P<0.05);水网及旱地间人群发病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8.068,P<0.01);鼠类阳性率平均为0.55%,其中褐家鼠为0.47%,黄胸鼠为3.17%.结论 钩体病重点流行区域内健康人群和野鼠中存在钩体隐性感染,其感染幅度与该地区钩体病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作用.
作者:陈小霜;罗雷;刘海涛;陈志强;许晓茵;梁振波;吴志辉;利朴良;李中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6年8月中旬我们对朝阳市区的城市居民住宅怡盛园小区、凌河庄园小区、农村居民住宅双塔区孟克村、凤凰山风景区、朝阳市啤酒厂、朝阳市园林处苗圃、大凌河风景区两岸、朝阳市凌河公园、朝阳机场、陶瓷堆放场所、废品收购有限公司、新长征轮胎厂和浪马轮胎厂共13处进行了白纹伊蚊孳生地的调查.
作者:王晓莉;潘丽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鼠类繁殖力强,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可传播包括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将鼠密度控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历来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 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 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 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作者:赵亚娥;郭娜;李琛;卢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5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死亡病例特点,制定有效措施,以减少HFRS死亡病例的发生.方法 将2005年26例HFRS死亡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年龄在20~7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1.89∶1;其中农民占73%以上;四季都有死亡病例发生,1月和11月多,占死亡病例总数的53.8%.结论 山东省HFRS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其中患者病情重、初诊误诊、就诊时间晚和因高度散发而重视程度不够等,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加之大量不典型病例的出现也是造成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作者:宋绍霞;王志强;王宇路;王连森;王显军;王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水缸按2 g/m2,缸、罐等小型积水容器按1 g/个,污水沟按2g/m2药量分别投放安备1%颗粒剂(Abate 1%SG)及保世洁生物扩散剂.结果 安备1%颗粒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60 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 d;30和40 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2%和85%.保世洁生物扩散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持效可达40 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 d;30和40 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0%和75%.20和30 d后2组试验区均未诱到白纹伊蚊成蚊和卵.结论 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降低成蚊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勇;朱光锋;范飞能;邵国文;陈立群;徐荣;马晓;陈云;金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有效控制鼠传疾病的流行、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率上升趋势,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2005年吉林省爱卫会办公室结合全省爱国卫生月活动检查、9个市(州)联检联评及省级卫生城复查,对吉林省2005年灭鼠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考核.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尹强;赵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化学灭螺药物是目前控制和消灭钉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目前使用的化学灭螺剂大多存在有高毒的弊端,尤其是对水生动物毒性大,这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李洁;钱万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鼠疫菌F1抗原基因、pla基因、inv基因和一段鼠疫特异染色体序列设计的4对引物,以鼠疫菌及其他肠道致病菌DNA为模板并加入内部对照模板,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扩增.结果 鼠疫菌DNA模板可扩增出预期产物,而其他菌株只能扩增出内部对照模板的片段.结论 多重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迅速、有效地将鼠疫菌与其他肠道致病菌相鉴别,也可应用于鼠疫监测.
作者:张志凯;海荣;蔡虹;张建华;马凤琴;俞东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醋酸氯地孕酮对小白鼠种群发展的控制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鼠类的持效期和适浓度.方法 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饲喂小白鼠醋酸氯地孕酮饵料,观察该鼠实验种群的数量增长动态.结果 小白鼠口服10 mg/kg醋酸氯地孕酮可完全控制当月雌鼠的生殖活动,第2个月和第3个月雌鼠的怀孕率也只有30%~40%,5-6个月后可减少鼠类数量70%~80%.鼠类喜食,摄食指数超过1.0.结论 醋酸氯地孕酮对小白鼠具有显著的生殖阻断作用,口服10 mg/kg醋酸氯地孕酮1次的有效控制时间为3个月.
作者:冯志勇;邱俊荣;隋晶晶;姚丹丹;黄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湖北省疟疾防制对策,评价防制效果.方法 收集2004-2005全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 湖北省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3年的0.45/万降至2005年的0.25/万,达历史低水平,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低疟区逐步扩大;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亦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1.37/万降至2005年的0.78/万,局部暴发点得到有效控制;中华按蚊区疟疾发病率稳中有降.结论 湖北省所采取的疟疾防制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裴速建;黄光全;桂爱芳;左胜利;陈国英;胡乐群;刘井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 室内饲养的家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24、48、72、96 h记录幼虫存活率,并提取其血淋巴,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做抑菌试验,37℃恒温24 h观察抑菌圈,并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抗菌活力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产生规律.结果 经针刺诱导后,家蝇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提取的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力峰均出现在诱导后48 h.结论 针刺体壁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血淋巴收集在诱导后48 h为合适.
作者:许兵红;刘勇;曾莉萍;王文锋;孙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几年来旅客列车鼠、蜚蠊密度有增高趋势,严重威胁旅客及列车乘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有效地控制列车上鼠、蜚蠊危害,我们对哈尔滨铁路局管辖内的旅客列车的鼠、蜚蠊种群及其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防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樊增荣;李欣竹;陈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敌鼠钠是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抗凝血灭鼠剂,但此药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迅速查明中毒原因和及时抢救中毒病人,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敌鼠钠检验方法非常必要.为此,我们对食物中毒样品中敌鼠钠的薄层层析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邰春娇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