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55例临床观察

王博;吴松;谢俊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 脾虚湿阻, 参苓白术散, 走罐
摘要: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单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走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肥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祛风稳斑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稳斑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祛风稳斑汤治疗.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5.0%,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TG、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稳斑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晓艳;冯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黄褐斑40例疗效观察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给予口服低剂量氨甲环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2组均外用医学护肤品薇诺娜熊果苷美白保湿精华乳.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璇;蔡志强;荣光辉;张琳玲;席建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为口眼喁斜,多因劳累汗出或因睡当风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面部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1].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面神经麻痹”.目前关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很多,争论亦多,其中电针能否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就存在争议,若能用,一般又用于周围性面瘫何种时期或该用何种波形等等.现笔者就将近些年关于电针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李永芝;张秀媛;谢贤辉;刘国玲;王涛;刘自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降脂抗纤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脂抗纤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降脂抗纤方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肝功能、血脂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Leptin)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血清ALT、GGT、TG、HDL-C、LDL-C、TNF-α、TGF-β1和Leptin指标变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抗纤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TNF-α、TGF-β1和Leptin的释放有关.

    作者:张旸;张美云;肖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低频电刺激联合人胎盘片治疗刮宫术后子宫内膜薄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人胎盘片治疗刮宫术后子宫内膜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子宫内膜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低频电刺激联合人胎盘片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观察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变化.结果:2组月经量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配合人胎盘片治疗刮宫术后子宫内膜薄的效果与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的效果相当.

    作者:黄镇乐;常瑞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揿针治疗梅核气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梅核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揿针天突、人迎、足三里、内关4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治疗梅核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兴玮;毛启碧;王剑;刘静;吕彩凤;何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张耀辨证治疗汗证经验

    介绍张耀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阐述汗证的辨证论治先分虚实,虚分为阳气虚和阴血虚,实有表实里实之别,表实多暑热、风热,里实有气郁、痰热、血瘀、积食、腑实等.其次强调辨部位,有头汗、胸背汗、腋汗、下身汗的区别,根据经络理论辨别不同部位辨证用药.并指出实证汗出不能忽视气机郁闭的基本病机.

    作者:焦丽艳;张耀;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湿热痹清丸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治疗组予以湿热痹清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AQ评分、DAS-28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除不适指数与ESR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清丸可有效改善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血瘀证中医四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因冠状动脉(冠脉)产生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小或闭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以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有患者2.9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1].

    作者:杨芳祥;胡志希;李欣春;边冠积;韩天乐;文阳;李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从康复角度解读《世医得效方》

    危亦林(公元1277 ~1347年),字达斋,元代医学家,江西南丰人.危氏家族5代业医,危亦林依据5代家传的医学经验以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编著了《世医得效方》一书,全书编写历经10年,于至正五年发表刊行于世.全书共19卷,记载了危亦林在内、外、妇、儿、骨科等13门学科整理效方,尤其是在骨科方面的贡献大.

    作者:娄天伟;田梦;毕鸿雁;姜磊;伊长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舒血宁注射液风池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风池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风池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两侧-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风池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智颖;周丹;王珍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癌痛的研究进展

    现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约25% ~ 30%的癌症患者出现疼痛症状,而癌痛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达70% ~ 80%,其中30%患者疼痛剧烈到无法忍受1].目前针对癌痛,临床上常使用1986年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方案,第一阶段使用非激素类镇痛药,第二阶段使用可待因弱阿片类镇痛药,第三阶段使用吗啡等强阿片类镇痛药.

    作者:荣震;闭雪瑶;甘芷川;陈羽娜;莫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左归复方对2型糖尿病妊娠大鼠胰腺CD4、TGF-β1的影响

    目的:通过构建2型糖尿病(T2DM)大鼠妊娠模型,探讨左归复方对2型糖尿病妊娠大鼠模型胰腺组织CD4、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组,采用电化学法对各组大鼠按照血糖水平排序,随机将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达美康组、模型组,2∶1雌雄比例合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妊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妊娠第0.5天开始对以上5组分别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低剂量左归复方、高剂量左归复方、达美康混悬液、蒸馏水灌胃21d,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CD4、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腺CD4水平显著升高,TGF-β3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胰腺CD4水平显著降低,达美康组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药低剂量组较达美康组CD4、TGFβ1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归复方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CD4、TGF-β1蛋白的表达.

    作者:彭胡战;刘慧萍;喻嵘;张国民;蒋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张融碧运用归脾汤化裁治疗健忘证经验

    介绍张融碧教授运用归脾汤化裁治疗健忘证的经验.张教授认为健忘证的主要病因为年事渐高、思虑过度,主要病机则是精血损耗、心神失养,治疗上以归脾汤为主方化裁齐心健脾,气血双补,收效颇佳.

    作者:徐燕芳;冯萍萍;童宝燕;赵淑芬;童晓群;王峻;张融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益肾化浊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精液不液化症患者65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用益肾化浊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5例用西药治疗,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浊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齐作战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自血疗法治疗对比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以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采用Jadad量表评分,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献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血疗法组的疗效高于单纯西药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充分肯定,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刘未艾;康乐蔷薇;刘秋佳;陈建宏;康桂峰;岳增辉;贺新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DF)是指与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中医学认为,此病属“消渴”“脱疽”范畴,《灵枢·痈疽》载:“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元代《丹溪心法》记载了消渴病脱疽的典型临床症状:“脱疽生于足指之间,手指生者见或有之……初生如粟黄泡一点,皮色紫黯,犹如煮熟红枣,黑气蔓延,腐烂延开,五指相传,甚则攻于脚面,犹如汤泼火燃.”我们能从中看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DF的认识相符.近几年来,中医学已在DF的诊疗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笔者从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陈思敏;刘毅斌;郑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2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作者:宋宏杨;高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颈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ck type,CSN),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颈椎综合征等,系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柱平衡失调、小关节紊乱,压迫或刺激颈脊髓、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以颈肌、斜方肌常受累,多见颈、肩、背部疼痛,严重时可见颈屈、旋转受限.

    作者:刘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复方对原发性肝癌(PH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肝复方治疗PHC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于92只ICR小鼠中取32只,随机分为正常1组与模型1组,每组16只,观察PHC小鼠造模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另60只随机分为正常2组、模型2组、益生菌组、肝复方组,每组15只.肝复方组给予肝复方灌胃,剂量为15.6mg/(kg·d),模型2组、正常2组分别给予等量无菌水灌胃,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VSL#3灌胃,剂量为6mg/(kg·d).每天灌胃1次,灌胃剂量均为临床等效剂量,连续用药14d.观察肝复方对PH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PHC小鼠造模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多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2组比较,肝复方组、益生菌组所研究肠道菌群数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复方组的肠道细菌及益生菌组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正常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复方组的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与益生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C模型小鼠存在肠道菌群失衡情况,肝复方能有效调节紊乱的PHC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

    作者:刘珍;邓天好;尹抗抗;谭达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