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加放血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谷倩芸

关键词: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证, 中医药疗法, 放血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加放血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放血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多炷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炷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药物组)、单炷温针灸组(针灸l组)及多炷温针灸组(针灸2组),每组各34例.观察治疗3个疗程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针灸2组优于针灸1组和药物组,针灸l组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炷温针灸治疗PCOS疗效优于单炷温针灸或药物克罗米芬治疗,且安全性高.

    作者:林旭明;何可旺;吴清明;付中应;唐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养真生发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提高完善养真生发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参、黄芪和白芷进行鉴别,并按《中国药典》第四部颗粒剂项下方法对粒度、水分、装量差异进行检验.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粒度、装量差异等检查项均符合规定.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养真生发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玲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1组不予干预,对照2组予生活方式改良干预,治疗组予生活方式改良干预加甘露消毒丹口服,每个月服药2周,治疗半年后评价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为80.0%,对照1组为10.0%,对照2组为57.5%,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TG、TC、HDL-C、UA及hs-CRP改善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转归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其他2组更少进展为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能提高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的疗效,显著延缓其发展为高血压病的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曾娟;唐欣宁;齐密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近记忆减退为早期及突出表现的进行性全面认知障碍,包括记忆、认知、语言、定向力、推理、判断等多种功能障碍及不同程度的人格和行为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作者:邱玲玲;杨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林慧娟应用人参养荣汤验案举隅

    人参养荣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陈皮、桂心、五味子、远志、甘草组成.该方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积劳虚损证,表现为呼吸少气、身倦肌瘦、惊悸健忘、寝汗发热、咽干舌燥、疲乏倦怠等心脾气血两虚之证.林慧娟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各类内科疑难杂症具有独到见解.近年来,林教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抓住“气血亏虚”之病机,运用人参养荣汤灵活加减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满意.笔者(第一作者)有幸跟师学习,亲受教诲,今将其应用人参养荣汤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黄恺;苏文革;林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复方款冬花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款冬花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款冬花、紫菀、干姜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款冬花、紫菀、干姜;没食子酸在0.336 ~2.016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97.02%,RSD为1.5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够控制复方款冬花颗粒的质量.

    作者:陈新元;李柯;陈丹;李若存;侯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目的:探讨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根据VAS评分、HSS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评分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VAS、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良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蔚盼盼;刘爱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对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共82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9,95% CI:1.67,5.36,P<0.01);漏斗图基本对称.结论: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何凯毅;易生辉;秦刚;黄肖华;陈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栓剂对Ⅱ期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栓剂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痔核脱出、痔核体积等症状的变化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高于对照组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肛门潮湿、便血及痔核脱出方面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减少痔核脱出,减小痔核体积,且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何强;杨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内湿治法探析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证候多样,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湿致病与内湿致病,临床内湿致病更为多见.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若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则会导致水湿病证,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不同提出相应治疗湿邪的方法,从脏腑和经络辨证论治,大体遵循“肺宜宣,脾宜健,肾宜温”的治疗原则,针药相配,综合运用以治湿,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付田昊;赵志恒;凌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35例总结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35例,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例中,治愈14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覃锐;蓝晓露;邱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出血后复视验案1则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诗远;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黄立中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

    黄立中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知名肿瘤学专家,其早期师从湖湘中医五老之一的李聪甫教授,潜心钻研中医文化四十余年,精于医理,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要准确,强调扶正固本培元理论的运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深受患者赞誉.笔者(第一作者)有幸拜师门下,在旁侍诊1年余,受益颇丰,现将黄教授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验案1则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作者:王茜;黄立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张峻岭治疗黄褐斑经验

    介绍张峻岭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张教授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虚实夹杂.临证强调内服外治结合,内服以疏肝理气活血、补益气血为法,常用疏肝活血颗粒和川黄口服液;外冶常用维生素E软膏和优白素.

    作者:陈文静;张峻岭;高璐禄;刘天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徐瑞荣膏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外周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可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作者:张芮铭;徐瑞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淋巴细胞与银屑病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对其干预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则需要CD4+和CD8+两大亚群.针对这3个阶段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在不同程度干扰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以及减少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因子等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于亚廷;郝平生;张亚楠;杜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足下垂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患者需要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其中恢复步行功能、改善步态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而以足下垂和足内翻为主要表现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足廓清障碍,采用代偿策略(髋部提升或拱起),典型表现是“跨域步态”,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目标的达成.

    作者:邹建鹏;毕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频数分新的眼科中成药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了解眼病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收录于国家医保、中国药典、国家基要目录的43种眼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成药中单味中药累积频数、不同种类中药的累积频数、性味归经频数、治疗疾病不同部位的各类中药累积频率.结果:眼科中成药以补虚药、清热药为核心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种类、高频药物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可对眼病的病因病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探讨和了解,为中药在眼科的高效使用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柯竹;周亚莎;刘家琪;彭俊;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