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出血后复视验案1则

周诗远;石学敏

关键词:脑出血后复视, 醒脑开窍法, 针刺疗法, 石学敏, 验案
摘要: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芍药汤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肠镜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0.63%、87.50%,对照组分别为78.13%、75.00%、7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患者症状、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作者:王皓霖;石立鹏;赵凤林;邬红霞;杨德钱;冉茂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陈天然诊治肝痞的思路与特色

    介绍陈天然名老中医诊治肝痞的经验及特色.陈师在肝痞的治疗上积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不断研究探索和拓展新的思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此乃特色之一;中西医结合认识肝痞,治疗肝痞,尤其加强结合现代科学的辅助检查手段,中医宏观认识与西医微观认识相结合组方,加用现代辅助检查指标判断疗效以及愈后,此乃特色之二;谨遵张仲景名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诊疗理念,时时不忘顾护脾胃,扶助正气,并提出实脾是治疗肝痞的基本原则,此乃特色之三.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T淋巴细胞与银屑病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对其干预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由浸润皮肤的T淋巴细胞引发并持续存在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与T细胞有密切关系[1].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展中分为3个阶段:(1)T细胞的活化;(2)T细胞皮肤归巢;(3)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其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活化包含2个途径、2个通路,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是以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过程则需要CD4+和CD8+两大亚群.针对这3个阶段中药及提取物、中药复方在不同程度干扰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阻断T细胞活化通路、CLA和其配体E-选择素介导,以及减少CD4+和CD8+两大亚群、细胞因子等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于亚廷;郝平生;张亚楠;杜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s)是具有分化成多种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并且能有效地自我更新以保证脑内的细胞数.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有海马齿状回的颗粒区及侧脑室的室下区[1-3]2个神经源性区域,其在增殖分化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细胞[4].在成人大脑中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发生衰老[5].因而促进NSCs的增殖与分化能延缓衰老,有利于解决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疾病.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研究成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的重点,如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本文从中、西医2方面综述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临床实验与研究,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新思路和新途径.

    作者:李容念;张才如;赵瑞成;赵平;朱伟;郭建军;赵文博;席家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频数分新的眼科中成药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了解眼病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收录于国家医保、中国药典、国家基要目录的43种眼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成药中单味中药累积频数、不同种类中药的累积频数、性味归经频数、治疗疾病不同部位的各类中药累积频率.结果:眼科中成药以补虚药、清热药为核心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种类、高频药物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可对眼病的病因病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探讨和了解,为中药在眼科的高效使用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柯竹;周亚莎;刘家琪;彭俊;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补肾生髓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生髓方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衰老相关蛋白P16、P21的影响.方法:将5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D-半乳糖衰老模型组、正常组、补肾生髓方组、六味地黄丸组、维生素E组共5个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mg/kg,连续4个月,制备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P16、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生髓方能够缩短D-半乳糖衰老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降低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中P16、P21的含量.结论:补肾生髓方能够提高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降低大鼠体内P16、P21的含量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作者:张炜宁;朱文娟;蔡智刚;唐新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采用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频次、腹胀及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效,但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方效果更佳.

    作者:蔡春江;李莉;田雪瑞;李钰慧;刘超;曹瑞雪;苏雅慧;李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臭牡丹地上部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目的:对臭牡丹地上部分所含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方法:采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臭牡丹的地上部分,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依次萃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粗分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采用MTT法对臭牡丹地上部分的不同萃取物质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采用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和粗分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通过液质分析结果和文献比较,确定粗分物中是以毛蕊花糖苷为主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95%乙醇洗脱部分的IC50为0.019mg/mL,二氯甲烷部分、25%乙醇及50%乙醇的IC50分别为0.039、0.180和0.181mg/mL,水部分的IC50不存在;毛蕊花糖苷的CC50值约为0.22mg/mL,粗分物A的CC50值约为1.3mg/mL.结论:MTT结果显示,95%乙醇部分抗肿瘤活性好,其次为二氯甲烷,25%乙醇与50%乙醇第三,水部分基本没作用;CCK8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粗分物A对A549细胞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作者:余娜;朱克俭;谢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葛根汤临证举隅

    葛根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有下利,葛根汤主之[1].《金匮要略》痉湿暍篇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2].其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掰).笔者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徐成振;刘淑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等长收缩后拉伸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刘燚;蒋丽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扶阳法于儿科运用之思考

    近年来,作为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扶阳学派日益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组方用药等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扶阳学派的临证经验也在实践中经历着检验,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阳学派也是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一[1],自南宋陈文中倡导温养正气,固养元阳,创立儿科温补学说以来,明代薛铠、薛己,清代陈复正等继承和发展了其学术主张,近代名医徐小圃更是儿科温阳学派的杰出代表,当代海派徐氏儿科因将温阳扶正作为其核心思想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虽然素有小儿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所患热病多之说,但扶阳温阳在儿科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本文仅就现今儿科运用温阳扶阳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唐彦;蒋一珺;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栓剂对Ⅱ期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Ⅱ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栓剂塞肛治疗,对照组采用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痔核脱出、痔核体积等症状的变化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高于对照组的9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症状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在肛门潮湿、便血及痔核脱出方面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黄栓剂治疗Ⅱ期内痔能明显减轻肛门疼痛、坠胀、潮湿及便血,减少痔核脱出,减小痔核体积,且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何强;杨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徐瑞荣膏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外周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可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作者:张芮铭;徐瑞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35例总结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35例,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每周3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例中,治愈14例,显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覃锐;蓝晓露;邱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内湿治法探析

    湿邪致病范围广泛,证候多样,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湿致病与内湿致病,临床内湿致病更为多见.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极为密切,若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则会导致水湿病证,根据湿邪停留的部位不同提出相应治疗湿邪的方法,从脏腑和经络辨证论治,大体遵循“肺宜宣,脾宜健,肾宜温”的治疗原则,针药相配,综合运用以治湿,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付田昊;赵志恒;凌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足下垂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患者需要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其中恢复步行功能、改善步态的愿望显得尤为迫切.而以足下垂和足内翻为主要表现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足廓清障碍,采用代偿策略(髋部提升或拱起),典型表现是“跨域步态”,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目标的达成.

    作者:邹建鹏;毕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病理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见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乏力,甚至消瘦、贫血等症状.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同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1].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国内外众多学者期望从中医药领域来寻求出路.本文就近几年来中医药对CAG诊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秧英敬;梁仲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养真生发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提高完善养真生发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参、黄芪和白芷进行鉴别,并按《中国药典》第四部颗粒剂项下方法对粒度、水分、装量差异进行检验.结果:TLC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粒度、装量差异等检查项均符合规定.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养真生发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玲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