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32例疗效观察

王皓霖;石立鹏;赵凤林;邬红霞;杨德钱;冉茂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芍药汤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芍药汤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肠镜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结肠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3.75%、90.63%、87.50%,对照组分别为78.13%、75.00%、7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减轻患者症状、保护肠道黏膜的作用,且安全性好.
湖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频数分新的眼科中成药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了解眼病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收录于国家医保、中国药典、国家基要目录的43种眼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成药中单味中药累积频数、不同种类中药的累积频数、性味归经频数、治疗疾病不同部位的各类中药累积频率.结果:眼科中成药以补虚药、清热药为核心药物,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种类、高频药物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可对眼病的病因病机得到一定程度的探讨和了解,为中药在眼科的高效使用及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柯竹;周亚莎;刘家琪;彭俊;彭清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1组不予干预,对照2组予生活方式改良干预,治疗组予生活方式改良干预加甘露消毒丹口服,每个月服药2周,治疗半年后评价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为80.0%,对照1组为10.0%,对照2组为57.5%,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TG、TC、HDL-C、UA及hs-CRP改善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转归情况比较,治疗组较其他2组更少进展为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能提高湿热型高血压病前期的疗效,显著延缓其发展为高血压病的进程,值得推广.

    作者:曾娟;唐欣宁;齐密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肺淀粉样变1例报告

    肺淀粉样变属于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将中医药治疗肺淀粉样变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案资料张某,男,40岁,于2016年9月11日初诊.患者3年前行肺穿刺活检诊断为“右肺淀粉样变”,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至37.8℃,咳嗽,痰土黄色、质稀,无咯血,右侧胸胁部疼痛不适,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后易复发,纳眠可,小便调,大便偏干.2005年曾因“肺囊肿”行右下肺切除术,无吸烟史、饮酒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结核史、肿瘤病史.

    作者:聂贺贺;张兴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徐瑞荣膏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 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高度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增生异常和无效造血为特点,外周血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临床疗效差,可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徐瑞荣,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三十余年,在疑难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中西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作者:张芮铭;徐瑞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出血后复视验案1则

    中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复视是脑干血管病的证候[1],主要因脑干损伤使支配双眼运动的动眼、外展、滑车神经功能异常及其支配眼外肌功能障碍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症均可见复视[2].其临床表现为视物成双,甚至出现恶心、头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石学敏院士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外肌点刺治疗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周诗远;石学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扶阳法于儿科运用之思考

    近年来,作为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扶阳学派日益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组方用药等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扶阳学派的临证经验也在实践中经历着检验,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阳学派也是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一[1],自南宋陈文中倡导温养正气,固养元阳,创立儿科温补学说以来,明代薛铠、薛己,清代陈复正等继承和发展了其学术主张,近代名医徐小圃更是儿科温阳学派的杰出代表,当代海派徐氏儿科因将温阳扶正作为其核心思想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虽然素有小儿纯阳之体,阳有余阴不足,所患热病多之说,但扶阳温阳在儿科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临床价值,本文仅就现今儿科运用温阳扶阳法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唐彦;蒋一珺;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葛根汤临证举隅

    葛根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有下利,葛根汤主之[1].《金匮要略》痉湿暍篇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2].其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掰).笔者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徐成振;刘淑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陈天然应用四逆散验案举隅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是仲景为“少阳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1]而设.方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柴胡与芍药一升散一收敛,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芍药收敛而无敛邪留寇之虑,柴胡与枳实为伍,一升一降,令气机升降条达,并奏升清降浊之效,枳实与白芍相配,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故能理气和血,而芍药与甘草有缓急止痛之能,若从脏腑角度来看,柴胡、芍药入肝胆经,枳实、甘草入脾胃经,则本方又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用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作者:徐兴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STARR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出口梗阻型便秘盆底松弛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肛双吻合器直肠部分切除术(STARR)加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STARR治疗,观察比较2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等症状治疗前后的改善,并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4.0%、98.0%,对照组分别为46.0%、8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方式、肛门坠胀、排便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伤口大出血、伤口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20 ~ 45 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住院天数10 ~ 14d,平均12d;患者满意度治疗组为70.0%(35/50),对照组90.0% (4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R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理想术式,配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整体调节,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唐清珠;陈鸣旺;罗宏标;宋顺心;罗吉孔;刘海光;张盛甫;罗育连;罗育春;徐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复方款冬花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款冬花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款冬花、紫菀、干姜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款冬花、紫菀、干姜;没食子酸在0.336 ~2.016μ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97.02%,RSD为1.5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质量标准能够控制复方款冬花颗粒的质量.

    作者:陈新元;李柯;陈丹;李若存;侯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概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近记忆减退为早期及突出表现的进行性全面认知障碍,包括记忆、认知、语言、定向力、推理、判断等多种功能障碍及不同程度的人格和行为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作者:邱玲玲;杨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采用抗生素口服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及耳穴贴压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8%,对照组为67.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贴压的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咏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慢性、非化脓性胆管炎为特征,其特点是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引发胆汁淤积、门脉炎症、肝纤维化,终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肝衰竭.PBC患病人群主要为50~60岁左右的女性,少数发生于儿童,男女患病比率为1:10[1].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疲乏,或无明显症状,少数在发现患病时已有黄疸或肝硬化并发症.由于早期明确诊断和熊去氧胆酸的使用,PBC的治疗与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具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PBC的药物,但约4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不佳且预后效果较差,需要替代治疗.PBC的发病机制一直以来被认为主要是免疫机制损伤造成的胆小管及肝细胞的破坏.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优势.本文将集中讨论近年来对PBC有希望的药物治疗方法,尤其是基于对免疫及胆汁酸合成循环的药物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梓瑶;郭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风寒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2组均予神经阻滞治疗,治疗组再予中药热封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法联合中药热封包治疗风寒痹阻型LDH止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奕;陈博燊;曾巧;陈建勇;马志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江蓉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验

    介绍江蓉星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江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侵袭为标.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在健脾益肾、柔肝补血的基础上加祛风、散寒、除湿、化瘀、温阳等驱邪之品,用骨关节炎Ⅰ号方随证加减;西医治疗应用玻璃酸钠及得宝松关节腔注射,以控制关节疼痛、肿胀.中西医结合能很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蔡万翔;李涛;王敏;郑世维;李黔春;江蓉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多炷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炷温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药物组)、单炷温针灸组(针灸l组)及多炷温针灸组(针灸2组),每组各34例.观察治疗3个疗程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疗程后疗效组间比较,针灸2组优于针灸1组和药物组,针灸l组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炷温针灸治疗PCOS疗效优于单炷温针灸或药物克罗米芬治疗,且安全性高.

    作者:林旭明;何可旺;吴清明;付中应;唐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参苓灌洗液鼻腔冲洗治疗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过程中应用参苓灌洗液鼻腔冲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行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双盲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其中术后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对照组,术后接受参芩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的50例设为治疗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Lund-kennedy评分的差异,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6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3、6个月的Lund-kenned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采用参苓灌洗液进行鼻腔冲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促进黏膜局部修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江永忠;朱镇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六味汤加减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六味汤加减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六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汤加减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继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武连仲运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武连仲教授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及胆经主一身之阳的生理特点,提出了“清阳明、泻肝胆”的理论观点,选择“升清降浊”与“疏理少阳”相结合的配穴特点,用以治疗高血压病,获效颇佳.

    作者:蔡小敏;武连仲;孟智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痛二级预防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化痰祛瘀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后硝酸甘油使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乏力纳差,余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祛瘀汤可明显减轻冠心痛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缺血征象、降低硝酸甘油使用量、改善中医证候学指标,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曹辉;石立鹏;杜旭勤;刘明怀;杨德钱;谢超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